〔摘 要〕 针对目前在火电厂进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01)贯标认证工作,就如何搞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定量评价法确定最大危险源的算法及不同情况下各参数的参考值。危险源的辨识是为了人,风险的控制要依靠人,搞好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要以人为本。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不断评审控制方法与工作效果,才能持续改进。
〔关键词〕 火电厂; 危险源; 辨识; 评价; 控制
由于火电厂生产的特殊性,人员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很容易受到触电、高处坠落、机械损伤、爆炸、火灾等伤害。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火电厂竞相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通过贯标认证对火电厂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再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辨识出火电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从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有效的控制,将火电厂不可接受的风险降为可以接受的风险,使火电厂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为提高火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搞好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1.1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人
危险源的存在可能造成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受到伤害或罹患职业病以及造成财产损失。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就是为了识别人员在作业活动过程中存在哪些危险,从而对存在危险的程度进行评价并加以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人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1.2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工作必须依靠人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的过程必须依靠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搞好危险源辨识工作,首先要落实责任,分工负责:
(1) 管理者代表要负责全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
(2) 安监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确定重大危险源,列出清单,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3) 人事部门配合安监部门负责职业病及劳动保护方面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组织、实施和汇总;
(4) 各生产及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中以及主管外包工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5) 从班组到部门都要落实人员责任,保证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记录的完整性。
2 坚持实事求是不留死角
2.1 班组、车间、职能部门全面参与
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紧紧围绕生产实际,从班组到部门自下而上地进行,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且以定量分析为主。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实施控制,以达到职业安全健康的目的。
2.2 辨识范围要全面,不留死角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火电厂所有生产、服务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可施加影响的活动。危险源辨识包括3种时态:即过去时态(评价对残余风险的可承受度)、现在时态(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将来时态(组织活动中或计划中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还包括3种状态:即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情况)、异常状态(指机器、设备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时)、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重大危险的状况,如地震、火灾、爆炸等)和7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
危险源辨识要采取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和查看安全检查表等方法。
3 采用定量定性评价法确定重大危险源
对火电厂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后,接着就要对危险源进行评价。进行危险源评价时要考虑3种时态3种状态,通过定量及定性评价法,分析危险导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确定危险的大小。
3.1 定量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即用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D=L×E×C
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上式中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3个因素,其分值可按下述方式确定:
(1) L: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从系统安全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值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值定为10,如表1所示。
(2) E:人员或设备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定为0.5,如表2所示。
(3) C: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变化范围很大,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值范围为1~100,轻伤规定为1,把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值规定为100,如表3所示。
3.2 对危险性分值D的评价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危险性分值D,但关键是如何对D值进行评价。根据经验,可参照表4对危险等级进行划分。但应注意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3.3 重大危险源的鉴别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鉴别和评价是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基础,通常可从2个方面来确定重大危险:
(1) 评价人员的定性判断。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2) 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属于显著危险及以上级别的危险。
要熟练掌握以上方法必须对参与危险源辨识评价的人员进行相应培训。由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所有作业活动场所或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并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基础调查表及评价结果一览表”,报安监部门;对不可容许的风险进行审核,确定重大危险因素,并编制“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 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4.1 风险控制的一般措施
降低风险的方法有终止(避免或减少在危险中的暴露)、处理(控制损失)、容忍(降为可接受的风险)、转移(参加保险或外包)。
风险控制措施有:
(1) 停止使用剧毒物质,以无危险物质取代,或改用危险性较低的物质;
(2) 隔离人员或危险;
(3) 限制危险,如实施紧急应变等措施;
(4) 用工程技术方法控制危险,如采用通风、机械安全防护、隔音等;
(5) 培训教育;
(6) 加强管理控制,如制定安全守则,实施工作许可、监督检查等;
(7) 个体防护;
(8) 确保控制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9) 规定风险等级,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消除或控制风险;
(10) 通过运行和专业控制,并与其能力相适应,在不产生新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等级,使不可容许风险达到可接受程度,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4.2 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检查
对评价出来的不可容许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安监部门要结合现有的控制措施对各部门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进行评审,评审时应考虑:新的控制措施能否使不可允许风险降到可容许风险的水准;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是否达到最优安全经济成本;方法是否适当,是否可操作。对在新的风险控制措施下的不可容许风险进行再评价,确定其是否可以接受,并组织填写“重大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实施。
由安监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由检查人员按照经济责任考核规定提出考核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纠正措施。
4.3 持续改进
为了对新产生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每年要对危险源与风险进行1次评审。安监部门根据评审结果,对全厂危险源予以确认与更新。当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或重要生产设备、产品工艺、生产条件变更时以及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要对危险因素重新识别、补充和评价。
4.4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各级领导及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并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领导、培训学习工作,严格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不是几个人的事,要体现全员参与、全面辨识、不留死角这样一个特点,无论班组、车间或是企业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其中。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