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二)

三、这类事故特点及主要原因分析
1、事故特点:它们都是在狭窄的有限空间作业,或工作场所处在封闭、半封闭的空气不流动状态,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或涌出造成人员中毒窒息而死亡;由于均无应急准备,盲目抡救导致伤亡事故的扩大。
2、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部分单位、管理部门普遍缺乏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认识,许多单位都未制定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操作规程;
(2)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正确辨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在施工(作业)前均未编制专项安全施工(作业)方案或未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有关部门(含新闻媒体)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宣传力度不足,涉及单位岗前安全教育不到位,致使许多管理、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许多单位尚未配置必要的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防毒口罩、安全绳梯等安全防护、救护用品;有的甚至连必要的通风机械设施也未配备;
(5)现场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均未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盲目施救或因缺少应急物资而延误救援时间,导致伤亡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安全防范对策措施
  其实,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这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采取下列防范对策措施,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各厂矿企业、施工单位、管理部门领导都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无事故发生。
2、各级部门都应大力开展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宣传教育,使人人皆知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可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以吸取教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3、凡需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进行施工、检修、清理等作业活动的,有关施工(管理)部门必须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或业主方主管负责人(业主自行按排的任务)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
4、凡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均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制度,现场必须采用机械通风措施。作业人员应待检测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准进入。未经检测或检测的有害气体含量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该场所。
5、经常需在有限空间进行危险作业的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必须配置相应的气体检测仪、通风机械设施和防毒救护器具;应保证其产品质量、性能安全可靠;产品认证书、合格证、检验或鉴定报告、使用(操作)说明书等相关证件一应齐全。对检测仪器、救护器具等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鉴定或校正。
6、临时需在有限空间施工作业,而缺乏检测、防护器具配置条件的单位,应与当地政府消防或应急管理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租借形式落实解决,否则不得组织施工。施工单位(或承包负责人)应为作业人员配置适合作业环境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7、在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前,施工(项目)、管理负责人或安全员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应向作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救援措施;交底双方须履行签字手续。现场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护,监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8、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施工,包括相对密闭的车间内油漆、防腐施工作业,必须加强通风,严禁现场吸烟。凡需进行动火作业的,必须经气体检测且符合要求,在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后,方可动火。储存过油类、易燃易爆的密闭容器,严禁擅自进行焊接或切割。
9、有关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坚决遏制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现场必须坚持上班考勤和下班清点人数制度,确保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10、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旦发生事故,援救人员切忌盲目施救。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报警或大声呼救;救援人员首先应检查现场的通风状况,并做好自身防护,如带上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携带安全绳等,在地面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入内施救。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导致事故的扩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jiangyong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