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文件,是管我们的思想、提高认识、给大家提醒的,现场许多的管理内容,需要靠思想来掌控。但是,如果满足于用文件传达文件的表达方式,能算是执行了文件精神?各类文件的内容都不难理解,否则就不算好文件,精髓就在那么一点两点,目的是落实;可是一个文件说的事,非要再搞个文件意思一下,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追求“大而全”,还要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领悟精神,并留下学习记录,到底我们是学习初次的那份文件还是各次转发时的要求?时间都用来写记录了,文件执行效果就会弱化,渐渐地,学习文件精神和执行文件要求的工作就停留在形式上。上个文件说“严格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下份又来上这么一句,一个文件执行到位了,哪里还存在死角,是否是执行的指导意义差了些?同时给出执行的标准和级别如何?个人感觉到,这里的“形式主义”严重,有点“大跃进”的味道。
二、检查的程度与方式
检查工作是必须的,可以了解情况、督促作风;但是,检查过于频繁,对正常的施工生产也有不利影响。一个千把万预算、十来个管理人员的项目,每月接检好几次,车来车往,牵涉了现场太多精力,还不计算来回的花销和施工时间的耽误。检查时,也只是查查资料,听听汇报,看看布置好的现场吧。
可否根据管理职能的不同,统筹规定一下各级人员去检查的次数?现在通讯如此便利,后方可以很真切地了解到实际生产情况,不一定非要到现场去看“黄沙白土”。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现场的人最了解情况,在保有制约机制的前提下,充分相信现场的管理人员,依靠他们开展工作,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放权,也能发挥能动性。
三、考核指标的设置
一直说的都是“精细化管理”,现在是细了,但看不到精,考核的问题就在于指标太细了。对现场项目部(还是一千万的工程)考核一次,要十几张纸,几十个大项,大项里还有众多的检查子目;真的要如此考核,必须在本部和现场来回跑个两、三天。安全不是这么管的,现场事故的发生,不在于纸面上的东西,不在于定式化的东西,就在于那一点点管理和操作上的疏失,考核对于控制事故,并不是直接起效果。
当然,考核作为辅助工具,可以体现出管理水平,促进能力提升,对保障施工安全是个帮助,那可否将考核的指标设置清爽些?十项也许就够了,也都只是大项,由检查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现场做评判;再细也要由人操作,为什么不给人发挥能动性的机会,这样的评判,对安全“系统性”的把握或者更加清晰。
四、资料的规范
法制社会的建设,形成现在以证据说话的局面,反映在管理上就是做资料,或者说留证据,但这决不是“预防为主”的本意。虽说“资料是在管理中形成的”,可是往往有许多资料要在后期增补,这是因为要求的越来越细,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把资料搞的越来越复杂,却少了细致到什么程度的标准。
各级管理我们必须服从,我们也乐于听取多方面的建议,但是安全科不是资料科,有大量的管理工作要做,我们要给社会的是一个坚强的安全管理体系;都说“用资料说话”,用资料能说什么话,不还是人说吗,怕就怕人根据自己的见解随意说。请简化资料,否则,我还要做资料,我不敢违背。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jiangyong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