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浅析重特大火场抢险救灾的后勤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富民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但作为防灾救灾的消防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重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以近五年为例,全国发生的重特大恶性火灾呈逐年上升。重特大火灾是对我们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实战检验,同时也是对消防部队火场后勤保障工作的严峻考验。因此多领域深层次地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后勤保障工作在火场的地位、作用,对于成功扑救重特大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消防部队各级领导尤其是后勤人员所面临的而且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就处置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中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作一粗浅探讨,以供大家商榷。
一、重特大恶性火场的后勤保障特点所谓后勤保障指快速、及时、全面、有效地为灭火救援提供物资、技术和医疗保障等,确保灭火救援的速战速决。部队日常保障和战时保障两部分构成了整个后勤保障体系。
(一)火灾的不可预见性火灾与任何自然灾害一样具有突发性。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发生均是未知数,如深圳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在中午,南昌万寿宫大火发生在夜间,黄岛油库大火则发生在雷鸣闪电的暴雨之中以及去年在我们吉林市发生“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和“6•26”丙烯槽车泄漏事故。其突发性与不可预见性决定了后勤保障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条有序地开展,往往表现为火场凌乱瞎抓,甚至无从着手而保障乏力。
(二)保障的复杂性重特大火灾扑救,是多种灭火力量协同作战组成的有机整体,除了我们公安消防部队外往往还有职业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甚至还有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地方干部群众协同作战。后勤保障既要解决内部供应问题,又要协调好其他灭火力量的后勤供给,最大限度的保障一线灭火力量的需要。火灾扑救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分工具体,岗位各异,且因人群拥挤,造成道路阻险,直接影响消防车辆进出火场和火场后勤供给行动顺利铺开。这些均给保障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如1993年8月11日,衢州巨化集团液氯泄漏事故,参战队伍中就有多种成分协同作战,由于防毒面具量少质差,仅有极少数面具能适应事故抢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抢险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造成了数千名人员不同程度的中毒。医院也受到医务人员、床位的限制,一度使施救工作遇到困难。
(三)保障的持久性重特大火灾的危险性、突发性及复杂性决定了这类火灾扑救难以速战速决。扑救石油、化工、高层建筑、大面积火灾,火场情况变化快,战斗紧张激烈,控制火灾蔓延所需时间较长。长时间战斗,装备损坏率高,灭火剂、冷却水、消防车和泵的燃料、空气呼吸器气体、照明灯及通讯设备电池等大量消耗,同时战斗在一线的官兵常常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如1993年南京练油厂310油罐发生火灾,调集了江苏、上海、安徽等地消防车180多辆,指战员1600多名,连续战斗17小时,战斗官兵异常艰苦。因此,后勤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适应这一特点,要加快速度,改进方法,提高效能,力求和进攻防御同步完成。
(四)保障任务艰巨性复杂的危险火灾现场,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毒气泄漏、爆燃、爆炸、二次爆炸、坍塌、堕落等,不仅使部队伤亡率增高,而且伤情复杂,伤势重,如不迅速施救,部队战斗力将会锐减。这就需要后勤部队及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补给和医疗保障服务,确保灭火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二、重特大火场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当前,消防队伍建设有了一定发展,灭火装备在不断更新,但是后勤建设方面还远远未跟上,表现在后勤保障组织不健全,无明确后勤供给网络,缺少后勤保障装备和物资等。在火场上,因保障矛盾突出,致使工作被动局面难以扭转而延误战机,扩大了火灾损失。
(一)后勤保障组织不健全平时执勤备战中无火场后勤保障组织,有的组织领导机构及人员分工不够明确。在重特大恶性火灾扑救的“持久战”中,不能保证灭火力量迅速有序地投入战斗。
(二)火场供给预案未及时制订制订灭火预案时往往忽略制订相应的火场供给预案。有时虽纳入但也只有短短几句话,缺乏配套的内容。对火灾扑救过程中的灭火器材,油料、空呼器钢瓶、冬天保暖衣物、餐饮以及医疗服务等,无保障补给预见性,遇及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因保障方案准备不够,而造成供给无序,错失良机。
(三)物资供不应求重特大火灾情况复杂,战斗时间长,物资消耗增多,因备用仓库准备不足或者无货,厂家无法及时供货,使得后勤人员力不从心,往往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地。
(四)火场装备滞后尽管各单位积极争取经费投入,部队先进特种装备添置不少,但扑救某些火灾的特种灭火装备却捉襟见肘,尤其是我们衢州,化工企业较多,对化工企业事故抢险的装备配备较少,很难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火场伙食及御寒服装供给跟不上恶性火灾事故现场因组织指挥领导及参战人员人数较多,而事先无准备,需临时提供足够的饮食,存在着很大困难。而且,随着火势的被控制,火场温度骤降,全身淋湿的指战员倍感寒冷,尤以冬天为甚,而后方无法供给一定的御寒衣物,其艰苦性可想而知。
(六)医疗救护准备不充分由于火灾现场复杂多变,随时都有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外伤和中毒随时威胁着参战人员的健康,如果不积极施救或医疗急救不充分,将影响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七)修理技术水平久佳因战斗时间长,装备损坏率高,在火灾现场使损坏装备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修复并重新投入战斗,明显制约着灭火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后勤保障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健全后勤保障体系,形成科学严密的后勤保障体系,提高火场快速供给能力为适应现代灭火战斗中各种消防队协同作战,后勤保障工作应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建立起统一指挥机构,统一布置后勤力量,使各保障小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后勤保障的效能。在火场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后勤首长为总负责的后勤保障行动小组,下设运输装备组,被装给养组,医疗救护组及对外联络组。后勤保障人员应及时向指挥员报告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作战决策建立在后勤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后勤部署必须与部队作战任务相适应,保障作战任务的实现。
(二)制订火场后勤保障预案,确保后勤供给有序高效根据灭火救援作战计划,应充分考虑后勤供给的作用,研究制订战时饮食、医疗、油料、灭火剂等方面的后勤供给计划,做到人员落实,分工明确,并事先选定好各项后勤供给最佳位置,即油料、灭火药剂到位后的位置,充电充气的位置,医疗救护车的停放位置,伙食供应的位置,遇到复杂情况,一切按预案进入战斗位置,随时听从火场指挥部的调遣。笔者认为,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制定抢险救援计划时,应广泛征求后勤保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后勤保障人员参与大规模的抢险救援演练,同时要注重后勤物资供给专项预演,真正体现平时和战时“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三)建立机械保障体系现代灭火战斗,保障任务重,要求速度快,应建立机械保障体系,配备运送灭火剂的大型槽罐车或平板车,运送器材装备的运输车,氧气或空气呼吸器的现场充灌车,抢修车辆装备的工程车,伙食供给的生活保障车,车用油料保障等等。各种车辆平时抓好战备执勤,万一发生火灾,立即按需出动,实施快速保障。在抓好机械保障的同时,要抓好人力保障。当前城市道路狭窄,发生火灾后万一交通堵塞,机动车辆无法靠近火场或保障车辆发生故障,应果断采取人力保障。尽力解决火场灭火战斗的需要,平时就要做好两手装备,以防万一。
(四)注重物资的储备与管理建立火场供给作战备用库,提高火场供给的综合能力。备用库分油料库、灭火剂库、被装库、充气设备库,并配足配齐各库的物资,保证抢险救援物资供应不中断。经费不足的要积极向政府争取,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筹集经费购置装备。
(五)饮食、住宿、给养保障扑灭恶性火灾,作战时间长,有些需要数日甚至更长时间,指战员体力消耗大,饮水饮食十分重要。后勤工作人员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调用就近食堂帮助解决好参战人员的饮食问题和临时住宿点(居民、厂矿、学校等)或搭建帐篷或因地制宜采取其他可行方案解决,以保障参战官兵及协同作战力量不致风餐露宿,并优先保障一线战斗员的供给,确保部队战斗力不因保障不到位而缩减。因火场情况瞬息万变,参战人员易发生伤亡事故,后勤人员应申请调动城市急救中心等力量,到现场救护,或组织医疗救护小分队在现场紧急救护外,还应迅速用车辆护送到就近医院救治。对于急需抢救的危重伤员,应果断与有关部门协同,紧急护送到城市大医院抢救。对受到特殊伤害的伤员(如辐射、中毒)经过紧急处理后,送专科医疗进一步诊治。同时还要考虑到参战人员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四、做好后勤保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前线优先”的原则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方面。这既是后勤保障立足点,也是后勤组织指挥的重心。必须坚决集中力量从部署、组织分工到物资供应,都优先保障主要方向,使担负主要方面作战任务的官兵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应用社会力量为了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支援,平时要建立与邻近地区、单位消防力量的联系,商定联系办法和紧急运输途径。对当地拥有一定救援工具的单位(如登高车辆,运水车辆,大型起重机械等)平时要与他们商定应急时的调用方法。当发生重特大火灾时,一旦需要,可调集这些力量参加灭火战斗。
(三)牢固树立后勤保障在抢险救援的重要性广大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后勤保障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抢险救援力量是否有战斗力,设备物资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送达事故现场,事关灭火抢险救援的成败。
(四)加强科学管理,防止后勤供给物资的丢失为使有限物资合理使用,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实行计划供应,节约使用,坚决反对滥用和浪费,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使用物资装备,最大限度的保障部队作战需要。战斗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可回收的物品,对一时不能收回的,特别是备用钢瓶等价值较高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日后收回。
(五)要及时组织战评战斗结束后,每一个参战人员,都要对火场供给情况进行认真反思,总结火场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便于以后改进。同时,还要虚心听取首长和各参战大、中队指战员的意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火场后勤供给预案,逐步提高后勤人员战时的后勤供给水平。
(六)注重平时学习,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在全员岗位大练活动中,后勤人员要立足点本职岗位,严格训练质量,勤奋好学,开拓创新,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完善,以圆满完成各类火场的后勤保障作战任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danny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