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安全教育和培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从企业安全教育的角度谈谈对安全发展的重要作用。
安全教青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其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小。心理学认为,素质是指以人的天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作用下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一般把人所具有的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而形成的。素质是把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因此,知识、能力、素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素质处于核心的位置。
根据素质定义,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素质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是指人在认识事物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的心理特征,也称能力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构成智力素质的因素称之为智商(IQ)。非智力素质,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意志、情感和性格等。构成非智力素质的因素称之为情商(EQ)。智力素质是指一个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技能素质。如一个车工加工一个精度很高的零件,没有高的智力素质是无法完成的。这个过程的完成要靠智力支持,即技能技巧。非智力素质是指人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或情感,即个体的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也叫情感因素(情商)。
那么,“情商”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作用呢?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的概念,认为“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戈尔曼甚至认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情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方面内容:情绪控制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认知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戈尔曼甚至认为,100%的成功=80%的EQ+20%的IQ。戈尔曼对情商作用的描述至少对我们有一些启迪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管理自身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以健康积极的心志应对各种人和事。还以车工为例,如果车工的心理不健康,即“情商”很低,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即使他的技术水平即智力素质很高,也很难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所以说,对人的教育既要重视智力素质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在安全管理方面,事故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发生的各类事故中,至少80%以上都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除了设备防护方面和设计技术方面的原因外,就是与员工的不正确操作或误操作有关。产生不正确操作或误操作的原因,一是员工的技术素质不高(智力因素);二是员工的心理素质差,有性格方面的缺陷(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肇事者是由于受到某种精神上的刺激或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下,一时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的智力素质很高,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但其非智力素质很低,自控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也很难保证不出事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就是说,通过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其技能——智力素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胚的能力,就可以减少不正确的操作或误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员工的教育训练,主要是心理活动、情感方面的教育,弥补其性格方面的一些缺陷,提高其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非智力素质,逐渐形成工作认真负责和重视安全的优良性格特征,减少由于性情变化引发的人为事故发生。
安全教育是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建设活动中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过去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还是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故,特别是像核工业这样的高技术领域。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欠缺。也就是说,在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它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由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即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17世纪前有人类远古的安全文化,其特征是宿命论与被动型;工业革命至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了近代的安全文化,具有系统论与经验型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了现代的安全文化,形成了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文化特征。
安全文化有积极安全文化和消极安全文化之分。积极安全文化会促进企业的安全建设,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例如汽车驾驶员或行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即使没有行人或车辆也会自觉地停下来等待通过,消极安全文化会妨碍企业的安全建设,甚至会增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事故损失,例如公众集会,中途突然停电,如果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安全不听招呼无序撤离,就会导致难以控制的人身伤害事故。
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形成离不开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说安全教育是先导,是基础。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才能把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遵守安全规程作为自己自觉的行为。
安全教育是推广新技术,提高防范能力,实现科技兴安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上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仪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与我国科技成果在生产安全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生产中推广实用新技术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引进、自行设计等渠道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进生产工艺过程,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更需要推广应用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照此测算,从事安全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可能会更少。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
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原因,除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之外,与教育自身也有关系。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满足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这也是《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内容。所以说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技术素质,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工作。
安全教育是依法管安全的具体表现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美国产煤近10亿吨,但煤矿工伤死亡27人。实际上连续3年来,美国煤矿工伤事故的死亡人数都低于30人,每百万吨煤死亡人数在0.03以下。2004年我国产煤约20亿吨,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3.081,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937,远远高于美国。为何美国的煤矿能实现“高产量低伤亡”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有健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安全检查,事故责任追究都有法可依,违法能究。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的建立,得益于公民素质的提高,首先是文化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有立法、执法及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具有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依法治国。我国一些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很低,法律意识淡薄,在这样的企业开展“依法治安”有一定的难度。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和企业的安全管理真正做到“依法治安”,有赖于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特别是企业各类人员的法律意识,这些都与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是分不开的。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摆渡船夫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