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一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八一锰矿)为全国三大锰矿之一,由20世纪70年代转产铁合金电炉冶炼至今,现有矿热炉23座,其中12500kVA、16500kVA电炉各2座,年产量27.5万t。由于生产节奏快,连续性强,生产环境恶劣等特点,其中人为失误、工艺因素、设备缺陷等是诱发灼烫事故的根源。据统计,该集团公司冶炼厂铁合金电炉冶炼从1999年至2005年底发生的伤亡事故共112起,其中灼烫事故38起,占全部事故的33.9%。因此遏制和减少妁烫事故的发生是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1 铁合金电炉冶炼基本工艺及特点
铁合金是钢铁生产的脱氧剂。其生产主要原料有锰矿、富锰渣、焦炭(还原剂)、白云石(或石灰)等,经过矿热炉三相电极加热焙烧,熔化成为温度高达1350-1650℃的熔融状态的铁合金铁水,从炉眼出炉后流入铁水包,用桥式吊车吊运浇铸冷却成型,经人工精整后汽车运输到成品库再加工装包待外销。电炉生产分有渣法和无渣法。锰硅合金冶炼多采用水淬渣工艺,从事铁合金电炉冶炼生产作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在电炉炉面(2楼)和浇铸间进行操作,约有90%灼烫事故均发生在炉台、炉前、浇铸间区域。
2 典型灼烫事故及原因
(1)违章指挥导致的灼烫事故。“三违”是造成事故的罪恶之源,其中违章指挥最具有危害性。如1980年8月16日10时,冶炼厂107#矿热电炉停产洗炉,当班的工段长和技术员违章指挥吊车工将两个装有洗炉炉渣的渣包吊到104#炉水冲渣沟边,直接将热渣倾倒入水沟中,引起大爆炸,造成2人重伤、5人轻伤的灼烫事故。
(2)违章操作所致的灼烫事故。2001年7月6日17时30分,冶炼厂三车间冶炼工杨某,在302#炉眼吹氧开炉操作中,当时未装设安全防护挡板,又未配戴防护面罩,被炉内返回的回火灼伤面部。主要原因是个别冶炼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不遵守出铁吹氧安全操作规程或受习惯性违章作业人员影响,在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损坏,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3)炉内塌料喷溅引发的灼烫事故。电炉冶炼由于操作不当或生产工艺等原因都将会引发炉内物料沸腾、翻渣、塌料而造成热料四处喷溅导致发生人员灼烫事故。其主要原因是:①炉内温度过低,加入炉料未熔净,待温度上升,使集中溢出的气体受阻,同时若加料过快、过量,炉渣流动性不好,而引起炉内物料沸腾。②炉内塌料后,出现低温或有潮气的炉料落人液态金属与熔渣混合,产生上下翻动,增加了反应接触面,加剧了反应。③电炉的电极硬断造成电极变短,所配的料粉湿,操作不当情况下,易造成塌料,炉内热料喷溅。炉面周围若有人员作业或逗留时,极易发生灼烫事故。1999年6月23日1时柏分,冶炼厂三车间冶炼工黄某,在检查302#炉冷却水系统中,由于该炉B相电极硬断电极过短,配电工在抬动B相电板操作中突然塌料,炉内大量热料喷射而出,在炉旁的黄某躲避不及,被喷溅出的热料灼伤左面部、双手背和双后腿。
(4)电极爆炸诱发的灼烫事故。2005年8月10日8时35分,冶炼厂五车间电焊工范某,在503#炉3楼加糊平台焊接电极壳作业时,该炉1#电极(2楼)突然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可燃气体沿电极瞬间冲上3楼电极壳平台,被正在作业的焊枪火源引燃,造成焊工范某身体大面积灼伤,经转院抢救无效死亡。其原因是:①生产所用的电极糊挥发波动大,结晶水偏高,烧结速度慢,在电极烧结不好的情况下,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并迅速集聚膨胀,造成电极爆炸。②电炉冶炼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未能判断电极会发生异常情况。③车间现场电极孔的缝隙较宽,存在一定隐患,且作业现场警示标识不够完善等。
(5)铁水包倾翻、铁水外溢险肇严重灼烫事故。2005年3月2日中班,冶炼厂302#炉最后一包铁水在耙渣过程中,当副钩起升作业的一瞬间,铁水包西边吊耳与龙门钩脱挂,导致铁水包倾翻,铁水外溢爆炸而引发严重灼烫事故。分析事故原因:①3月1日白班,冶炼工检查发现龙门钩变形弯曲,交代值班钳工更换,因无备件,而未能及时完成臆患整改,为事故埋下了隐患;②操作的2名冶炼工未能完全确认龙门钩与铁水包吊耳是否完好吻合,同时吊车工也未能确认龙门钩完全挂好就起吊。
(6)生产作业现场环境状况不良导致的灼烫事故。浇铸间是供出炉的高温铁水浇铸冷却的场所。多数铁合金厂都是在此场地进行综合作业,如炉渣的水淬、未被水淬炉渣的冷却、铁合金冷却后的成品精整吊运,以及行车运行和锭模、渣包、铁水包、精整斗等存放的综合场所,加之由于浇铸间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力度不够,制度、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检查考核不严等,导致浇铸问物品随地堆放,工件、工具到处乱丢,炉渣及废弃物不及时清理,场地通道狭窄或安全通道被物品、精整斗占据,作业人员行动不便。安全标志不设置或设置不规范等,致使浇铸间存在着一定的事故隐患,也是灼烫事故极易发生的场地。2003年9月9日10时20分,冶炼厂一车间工艺员彭某为观察105#炉2#炉眼情况,当走到该炉浇铸间第一块热渣锭模旁时,因场地狭窄,物品堆放零乱,不慎滑跌,左脚踏入尚未冷却的热熔渣模块中,造成左脚面局部浅Ⅱ度灼伤。
(7)其他灼烫事故。铁水出炉后浇铸冷却过程中,由于铁块在收缩或断裂时产生内应力,引发碎片弹出,极有可能伤及或灼伤周围的人员。2000年10月21日22时05分,冶炼厂一车间冶炼工石某,在浇铸问外面椅子上休息,不料被8m远处弹出的一块约40mm热铁渣击中左眼,造成左眼圈灼伤。
3 预防对策与措施
为防止类似灼烫伤事故重复发生,针对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及隐患,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和防范措施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①从各级领导抓起、做起,层层落实,对不能认真履行其职责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处罚措施,以达到警醒目的;②加强安全教育,以本企业历年来发生的灼烫伤事故为案例,在本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③加强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及安全知识培训。
(2)防止冶炼过程中塌料,造成大量热料喷出灼伤人员。必须做到:①严格控制入炉原料粒度、水分,如炉料湿度大必须先烘烤干燥后方可入炉:②加强炉况观察和维护,确保炉况运行正常;③加强冶炼电极的维护,控制电极硬断事故。当冶炼中发生熔池物科剧烈沸腾时,配电工应立即升抬电极,切断电源。炉面操作人员停止加料,立即远离炉门两侧;④配电工在升抬、插入电极操作中,先打铃示警并注意观察,教促炉面加科和3楼平台加糊焊接电极壳作业人员离开炉旁,以防塌料引发热料喷溅灼伤事故发生。
(3)有效控制和预防电极爆炸事故发生。①严格电极糊采购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生产选用优质电极糊;②从工艺上控制加糊粒度,落实电极糊储存及运输中的防潮措施;③加强电极日常维护、检查;④严格电授操作制度,加强冶炼电极操作的检查指导,电极壳焊接前要了解电极下放情况,并与炉前、炉面作业的冶炼作业人员相互沟通,在确认电极焙烧良好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焊接作业;⑤完善冶炼现场替示标志,加强现场隐患的检查整改力度,用钢板焊牢封住加糊平台下的电极孔缝隙,消除不安全隐患。
(4)冶炼操作人员。①炉前出铁吹氧作业过程中,要加强吹氧设施、仪表的检查,在确保吹氧压力正常,防护挡板设施完好无损方能使用,吹氧作业时,要侧身操作;②作业要按规定穿戴好个人劳保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护面罩;③冶炼加料、翻料、取样,其用具均应干燥,以防铁水爆溅灼伤人员;④严禁人员在炉面、炉底旁及浇铸间摆放椅子休息;⑤铁合金冷却场地有多工种作业的,应采用铁筛网罩住冷却铁合金,防止铁合金冷却收缩飞溅弹出小铁屑灼伤人员。
(5)防止铁水包吊运中坠落。①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对运送铁水包小轨道车和吊运铁水包行车的钢丝绳检查、维护保养;②定期进行设施、吊其检查,发现不合格配件、吊具、钢丝绳要及时更换;③加强炉前场地监督检查,发现炉前场地积水,要及时疏排处理,避免铁水接触引起爆炸灼伤事故发生。
(6)加强实施生产现场定置管理,重点是冶炼浇铸间。每2月至少1次按《生产现场定置管理规定》、《安全检查管理办法》细则内容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定置管理要求的现象及隐患,限期完成整改,对不按规定时限完成整改的,按规定从严考核处罚。规范炉前浇铸作业现场定置,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生产工作环境。
(7)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对生产作业现场危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活动,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有效防范措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举办危害辨识及防范学习培训,促使员工增强辨识及防范生产现场危害因素的能力,以有效控制和减步各类灼烫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无法挽回的,重要的是接受血的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是同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所述电炉铁合金灼烫实例采取的相应对策,对同类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摆渡船夫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