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
-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8日
- 作者:未知 蒋勇编辑
- 来源:采集
- 浏览:
次
- 查看所有评论
- 【}">打印文章】
建筑业在世界各国都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建筑安全事故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外,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损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较差的安全与健康状况还导致了生产率、成本、质量、建设周期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不良后果。图3-l所示的恶性循环表明,施工现场安全卫生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建筑业的形象以及建筑业对有能力的职业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避免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由于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困扰失去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降低其对社会的贡献和推动力,国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寻求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现阶段与建筑安全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建筑安全文化、建筑安全的组织管理形式、建筑安全管理的投入和收益、建筑安全技术等。本章就目前国内外建筑安全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从文化、组织、经济和技术等四个层面分别进行综述和总结,同时介绍一些新技术在建筑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70~80年代,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施工安全管理的成功往往取决于隐藏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之下的某种潜在的因素。于是,人们发现技术、组织或者经济方面措施的成功与否其实最终还是由该行业的安全文化决定的。
Sanders认为,文化可以用四个词来定义[1]:标志、模范、形式和基本准则。
标志是最容易识别出的个人或者组织的外貌、形象等外在信息,例如施工现场的安全指示牌。模范则是指在组织或者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同的个人或者团体,例如公司领导或者获得提升的员工在安全管理中的言行。形式是指组织中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普遍认同的基本准则,例如,企业员工怎样看待违章行为。
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问题的模式和规则。从社会层面上看,它指对人生命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评价和对事故的恐惧。从企业层面上看,它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准则。从个人层面看,它指对他人、对家庭和对自身生命的责任感和价值观。文化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文化、行业文化和安全文化。行业文化处于社会文化的领域内,而安全文化又处于行业文化的领域内,其基础是该行业对安全问题的价值观和基本准则。
对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的评价往往需要对该企业的标志、模范、形式和基本准则等四个层次都进行分析和评价。例如:对于标志,哪些行话是只有该企业员工才明白的?对于模范,企业内哪些人提升得最快?哪些人对企业特别重要?对于形式,在企业的会议上人们是如何表现的?企业有什么形式的活动或者庆典?对于价值观和基本准则,对该企业最有价值的是什么?企业员工可能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有什么问题会让人寝食难安?
安全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法制和教育培训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与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在前文第一章中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这里仅引用一个例子说明两者间的关系。以下是一个佩戴汽车安全带的文化与法制交互发展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安全文化是如何与法制协调发展的:
(1)起初汽车安全带并不存在,尽管发生事故的风险显然存在,但是并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
(2)人们认识到与之相关的危险。
(3)负责任的汽车生产商通过研究,发明了安全带。
(4)法律规定汽车前座必须配备安全带。
(5)有的人(并不是所有人)开始使用安全带。
(6)法律要求所有人使用安全带。
(7)人们开始不情愿的佩戴安全带。
(8)通过一些社会公共活动推进了安全带的佩戴。
(9)汽车后座的安全带也必须佩戴。
(10)今天,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在上车后马上佩戴安全带,这几乎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11)现在,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不能够想象乘车不佩戴安全带,他们甚至还提醒他们的父母必须时时佩戴安全带。
由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安全文化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从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律制度和技术革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只有当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发生改变以后,整个企业的现场安全和卫生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了建立一个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施工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必须达成一致:安全和健康工作高于项目提前竣工所带来的短期收益。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企业的培训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和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培训教育对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只有通过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才能使所有的员工达成共识:安全和健康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2]。经济激励机制同样能够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使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明白安全生产为其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以及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使相关各方主动建立和加强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比较典型的激励方式有两种:①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项目安全激励机制;②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实施的根据施工企业安全业绩调整建筑安全工伤赔偿保险费的方法,即经验调整系数(EMR)制度的方法[3]~[10]。
一、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1.对工人的安全培训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建筑工人必须学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施工安全与卫生工作。工人甚至可以通过资格认定成为现场安全专家。在施工现场,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获得一种被称为VCA的承包商安全卡。根据荷兰的法律,这种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以及这种安全卡是23岁以上的公民必须接受的,并且是其获得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样就促进了安全文化的形成。
香港近年来开始实施的“平安卡计划”对建筑工人的安全培训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项计划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新工人必须持有由香港建筑业训练局(CITA)统一颁发的“平安卡”(或称为绿卡),以证明他们曾经接受过安全培训并且考试合格。如果一名工人不能够出示他的“平安卡”,他将被拒绝进入施工现场。该项计划的实施是根据研究人员的新发现——新入场的工人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制定的。香港政府制定这项计划旨在保证工人入场之前能够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这项培训一般包括一天半的培训课程和相应的考核,接受培训并且通过考核的工人才能够得到平安卡。目前香港的有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项计划的培训时间太短,有意延长这项计划的培训时间,使工人能够对建筑业的安全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2.小型施工企业的安全培训
在德国和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里,大部分的建筑工人并不在大型建筑企业里工作。超过60%的建筑公司里的雇员人数少于10人。这些小企业经常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企业的业主既是管理者又是技术人员。因此,经常是由其个人作出该企业的所有重要决定。如果他还在施工现场工作的话,他同时还是公司员工的安全榜样。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很注重这些公司业主的安全培训,同时激励他们改善现场的安全和卫生条件。
德国的“工业安全法”和“技能工人操作安全规则”规定:每一个公司都必须有自己的安全专家。这项规定也为这些小企业提供了一种变通方案:可以由该企业的业主参加特别的工地安全和卫生培训课程,使其具备识别其所处的建筑施工现场中常见的危险源并熟悉自己所担负的安全职责。如果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他还可以到德国建筑安全与事故预防研究所进行咨询。
3.根据项目情况进行的安全培训
成功的施工企业应该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基层员工建议能够得到采纳的可能性。工人的劳动条件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显然是相关的。工作现场的劳动条件越好,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大,从而就能够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带来一些特殊的标准和价值观。这就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如果这些员工觉得有必要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就会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改善公司的安全文化。
通过培训和教育能够创造更好的安全文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为项目的实施制定一个具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应针对各种施工环节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讨论包括产品质量、施工方法以及现场安全与健康措施在内的一些具体事情。当然这些培训还应包括危险品的处理、危险环境中的工作等一系列的环节。针对不同管理层次的人员,培训的要点和方法也应不同。对于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接受的培训,应是通俗易懂,实用的,具体的;对于接触较大风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其工作性质进行特殊的、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较高管理层的人员接受的培训,则应针对政策法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而进行。关于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具体方法,将在本书第五章详细论述。
二、全面安全文化
为了创建建筑业安全文化,很多学者提出了建立全面安全文化TSC(Total Safety Cul-ture)的观念,要求建设项目的参与各方都积极参与安全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Gambatese和Hinze等人提出了设计安全的概念[‘’-’‘j,指出要延伸设计方的责任,要求设计方参与到安全管理中。 MacCollum还列出了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4]。 Hislop和Ronald则强调了业主的参与[15, 16]。Blair认为:从全面安全管理的角度看,所有人都对安全问题负有责任[17]:业主、设计方、承(分)包商、政府以及保险公司等。在英国的CDMKOnstrllCtloll(Design。fld M。n。gemen)Regd。hons,1994]。“冲,就对业主和设计方的安全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安全管理与团队精神、全面安全文化
团队精神(Teamwork)的定义是在共同目标下合作的能力以及将个体的成就与组织目标统一的能力。由于建筑业的生产特性,使建设项目的完成需要多方参与,因此,团队精 神对建设项目安全与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Smallwood认为,除了一些普遍认同的特点以外,建筑业还有以下两, 方面的特点会导致安全生产受到不利影响‘”‘。其一是建筑业中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比例过高。在大多数建设项目中,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都远远超出了最优值2.7: 1。其二是建筑业生产的离散性(Fragmentation)。由于建筑业的参与各方的目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不同,往往造成项目的成本增加、生产率降低、沟通困难、管理低效、工期拖延等问题。为了使建设项目实现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就应该改善建筑业目前的安全文化现状,建设全面安全文化(TSC)。
Geller指出,TSC要求建筑业的所有参与人员,无论职务大小,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j。因此,目前的安全管理观念应该改变,安全管理应该全员参与,并且让所有人体会到安全的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同时还应该发展新的持续安全培训的制度。为了实现TSC,Griffi山s提出了以下10条原则”’‘:
(1)尽量使用文化而不是立法,促进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发展。
(2)将行为安全的方法应用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能够减少工人的人为失误,从而避免大部分的安全事故。
(3)注重于管理过程,而不是结果。
(4)行为由动机引起并且行为的结果还会影响以后的行为。
(5)注重于获得成功的安全管理,而不仅仅是避兔失误。
(6)视察和反馈将会带来安全的工作行为。
(7)有效的反馈可以通过行为和针对个人的沟通、视察、分析、改变和帮助(简称COACH)获得;
( 8)视察和 COACH是密切关注安全的关键过程。
(9)自我发展和对个人的授权能够增加对个人安全与健康的密切关注。
(10)将安全与健康视为有价值的而不仅仅是优先保证的工作。
四、设计安全
建设项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人一机工程,因此需要不同工种和技术的结合。过去对安全管理的改善一直是以承包商为核心进行讨论的,设计方作为职业工作者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则很少被提到。但是近期的研究成果却把建设项目的设计人员同样列入了安全管理的要素之中,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设计师设计的方案,决定了施工现场潜在的危害和安全隐患。然而,由于设计方不愿意承担建筑安全方面的责任以及缺乏相关的安全设计规范等原因,在设计阶段考虑施工安全的设计人员还非常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提出了设计安全(design to safety)的观念,延伸了设计方的责任,要求设计方同样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在本书第一章中曾经介绍过的英国CDM以及美国OSHA,都有对设计方的安全责任的规定。MacCollum还按照顺序列出了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在设计过程中避免或者减少危害。
(2)警惕危害的产生。
(3)在确认存在危害的地方给出警示。
(4)提供具体的安全施工程序或者安全培训方案。
(5)建议适当的个人保护措施。
无论是出于职业道德还是出于职业责任,设计方都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将施工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加以注意。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几个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1)制定有关职业工程师安全责任的法规。
(2)加强职业工程师的安全知识和培训。
(3)在相关设计规范或者技术规范中增加安全规范内容。
有关设计安全的具体方法,还将在本书第七章中详细讨论。
五、业主的参与
Blair认为: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业主往往是连接项目参与各方的纽带(图3-4),他们参与项目安全管理往往能够为其自身和在建项目带来以下一些收益:
(1)防止人员伤亡。
(2)提高施工现场工人的士气和劳动生产率。
(3)减少项目保险费用。
(4)减少政府部门对项目的干预。
(5)防止由于事故造成的法律责任。
(6)避免负面的公众效应。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能够通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改善现场安全管理:
(1)选择安全的承包商图3-4业主在项目中的地位
(2)资助现场安全奖励计划。
(3)审查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其合理性。
(4)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安全。
(5)雇用足够的现场安全人员。
(6)通过合同约束项目相关各方履行其安全责任。
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的行业文化是该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核心问题。从本质上说,它渗透到了与建筑业安全管理相关的所有环节中,与建筑业各方都密切相关。安全文化决定了所有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的态度以及工作方式。但是,建筑安全文化又是难于评定和控制的。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仍旧是建立相应法规和培训机制,以促进建筑业全面安全文化的形成。
责任编辑 :jiangyong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