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我省各地连续发生多起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发生,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我厅组织省疾控中心编制了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相关知识,现提示如下: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入细菌性中毒食品(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随着气温的升高,特别是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较冬季为多。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恢复快,但儿童或年老体弱者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也可能造成死亡。
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很多,根据细菌的不同分类,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以下几种。
1.沙门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该细菌常污染肉、禽、蛋、鱼、奶类及其制品等,人进食后造成感染。致病食物以肉、血、内脏及蛋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该类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后,并不影响食物的色、香、味。
2.志贺氏菌食物中毒:在卫生条件很差的地区,志贺氏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疾病,痢疾至今仍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最为常见的疾病,由于病后免疫力不强,持续时间短,故大部分人群都容易被感染。其中志贺氏菌较易污染含水量高的食品、熟食品,冷盘和凉拌菜等。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偶亦见淡水。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于沿海地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如带鱼、黄鱼、乌贼、梭子蟹等、某些地区的淡水产品如鲫鱼、鲤鱼等及被污染其他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
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致谢性大肠埃希菌是指能引起人肠道感染、引起人类腹泻的大肠埃希氏菌,根据特点可分为5种类型,有的主要感染婴幼儿导致其腹泻,有的能引起人出血性肠炎,有的能产生毒素导致重症腹泻。
5.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食品均能分离到该菌,谷物制品是最常见的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食品。蜡样芽孢杆菌可产生毒素,是食用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
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在乳类、肉类及蛋类食物中极易繁殖,在剩饭菜中亦易生长,此菌污染食物后,在37℃经6~12小时繁殖而产生肠毒素。此毒素对热的抵抗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能致病。常因带菌炊事人员的鼻咽部粘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病。
7.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土壤、泥沙、鱼和哺乳动物的肠道,以及家畜中,也可附着于水果、蔬菜或谷物上。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发病率很低,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8.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发现的一个新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在我国引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谷类发酵制品、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这类食品适于本菌的生长繁殖,并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毒素,误食被污染的食品有可能导致死亡。
三. 主要临床症状及特点
食物中毒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症状表现形式:胃肠型和神经型。
1.胃肠型: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特征为潜伏期短,集体发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症状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有的也会产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病程较短,多在1-3日内恢复,体质较差者一周内可恢复,偶尔可达1-2周之久。
2.神经型:发病突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头痛、头昏或眩晕,继而出现视力模糊、瞳孔散大,重症患者可出现吞咽、咀嚼、发音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病程长短不一,通常可于4-10日后逐渐恢复,但全身乏力,眼肌瘫痪可持续数月,重病或抢救不及时者,可在2-3日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危及生命。
四.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
1.迅速排出毒物:可催吐、洗胃以促使毒物排出。
2. 对症治疗。
3.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五. 怎样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 加强监督管理、监测检验。
2. 防止食品污染: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食品容器、用具应严格生熟分开使用,做好消毒工作,厨房、食堂要有防蝇、灭鼠设备。按照餐饮食品安全的规范操作。
3. 食品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身体不适时应避免直接接触食品加工等相关工作。
4. 控制致病菌繁殖及其毒素的产生:食品加工前应低温保存,食品加工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5. 彻底加热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为彻底杀灭肉中病原体,肉块不应太大,蛋类应彻底煮熟。
6. 大力进行群众性卫生宣传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进食未经合理烹调制作的食物。
7. 一旦进食可疑食品出现身体不适,应到医院进行诊治并及时报告。
相关链接:夏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随着夏季气温增高,多数细菌生长的速度也很快,特别是食物中。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下面由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彻底清洗原料
如果家里有泡发干制原料或培养芽苗类蔬菜,应定期更换用水,避免有害细菌的繁殖。对于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用流动的洁净水多次清洗,去除存留在食品原料表面的细菌,避免造成污染菌的存留。
(二)食品应烧熟煮透
所有生食品烹饪前应彻底解冻,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应达到70℃。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以防止食品原料中的细菌存活。
(三)妥善存放食品
当熟制食品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时,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集体用餐配送食品,其保质期应不超过烧熟后4小时;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食品,其保质期应不超过烧熟后24小时。
(四)防止交叉污染
应重点防控食品、食品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制作环境、工具、容器、设备、设施间形成的细菌性交叉污染,特别是要防止熟食品成品与半成品、食品原料间形成的交叉污染。
更多资料请点击:生活安全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