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关于颁布《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的通知

【颁布单位】:交通部

【发 文 号】:交科发〔1997〕362号

【颁布日期】:1997年6月19日

【实施日期】:1997年6月19日

【标  题】:关于颁布《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的通知

关于颁布《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的通知
交科发〔1997〕3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部属各有关单位:现将我部修订的《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情况请随报部,以便进一步完善。1985年1月颁布执行的《公路、水运主要技术政策》同时废止。
附件:一、《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
二、《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修订和若干重要问题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七年六月
附件一:
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节选)
九、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84.公路、水运环境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建设项目要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老污染源,要制定规划,逐步治理;公路和水运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环保设施的设计,都要严格执行有关设计和评价规范。
85.大力加强对公路环保专项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公路网规划与选线时,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要重点发展以GIS为手段的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路线方案优化技术;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交通噪声综合防治技术和施工养护机械噪声控制技术,沥青烟尘防治技术和路用粉状材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的防尘技术等。
86.严格执行有关交通公害的国家标准与法规,控制和减轻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在用车辆定期维护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使用一切不符合国家有关防公害标准的车辆。要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汽车噪声、排放、安全等技术状况的档案库,并进行联风监控;要大力发展新的低污染和无污染能源。
87.建立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和制定应急计划。要应用航空遥感、定点红外遥感、雷达监视、卫星监视等溢油监视技术和高精度的溢油鉴别技术;开发海上和岸上溢油高效回收处理设备、新型吸油材料、消油剂和生物降解技术;加强对溢油清除应用技术和生态影响评价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88.推广船舶污染专项技术和设备。大型油轮要安装原油洗舱系统,并使用双壳结构;要研究设计型号齐全、性能良好的船用油水分离器系列,尤其是小型船舶使用的油水分离 器;要推广应用船舶生活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尤其是大型客轮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并开发各类船舶垃圾的最佳处置、处理方式。
89.港口要按国家规定配置船舶废弃物接收设施。港口垃圾应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无此条件的港口应设置垃圾处理站。港口应根据需要配置船舶压舱水、洗舱水和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有条件的港口应配置船舶污水处理中心。
90.推广使用防止化学品运输对水域污染的废水处理、处置技术。港口在装卸、贮存、输送有毒货物过程中,要逐步采用密封和自动化技术,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91.采用各种有效的粉尘污染防治技术。在努力实施散货进港质量和环境标准的同时,要加强除尘设备的研制和应用,近期以采用经济实用的措施和设备为主,尽量减少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要对不同类型散货码头选用的装卸工艺、防尘技术进行跟踪评价,提高散货码头防尘设计水平。
92.劳动安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凡危险性大、职业危害严重及重点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可行性论证和劳动安全评价,确保安全工程与其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必须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93.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要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报告、评价、分级监控和预报警措施,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和应急计划。开发和建立高等级公路、重要航道、桥梁和隧道通行和安全自动检测、报警系统。
94.加强对减灾、防灾和劳动安全防护设施专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要积极预防各种自然灾害对生产人员、设备设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高度重视防火、防台风、防毒、防爆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
附件《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若干重要问题的说明
九、关于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技术政策的说明
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三大问题之一。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本次技术政策修订中增加了"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一章。
1.公路、水运环境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需要的战略。公路、水运的环境保护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能充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避免短期行为,保护生态平衡,防止顾及眼前利益而损害子孙后代的错误行为。
环境保护首先在于预防。在制定发展规划、项目决策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防患于未然,对于现有的环境问题要采取综合治理。
公路运输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时占用和分隔土地、移民搬迁;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时对地形地貌、植被景观的破坏;施工过程中对大气、水气的影响;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噪声、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电磁污染等。对此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控制和治理运输车辆噪声和排放污染;
②控制新建高等级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美化自然环境;
③对现有公路进行综合治理,即调查、监测现有公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对环境污染的程,给出综合治理的方案与措施。
水路运输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船舶运输时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化学品废水等污染物;石油运输时突发性溢油事故等。此外,港口建设、航道疏流和整治、港口作业产生的水域污染、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等。对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防止突发性溢油事故对水域的污染;
②防止船舶正常营运对水域的污染;
③防止化学品运输对水域的污染;
④防止港口煤炭及各种粉尘的污染等。
2.大力加强对公路环保专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包括:
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环境的现状进行监测和分析,预测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路网规划,优选路线方案,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②提高公路环境设计水平,使公路建设与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③提高高等级公路绿化美化水平,研究开发植物防护技术、公路边坡绿化的机械化施工和养护管理技术。
④运用多种技术和综合治理方法防治交通噪声,如声屏障、减噪路面、降低路体、设置缓冲区等,使噪声敏感区得到及时有效防护等。
3.建立溢油应急体系和应急计划
海上溢油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 在全球范围内的溢油事故时有发生,1978年至1993年的16年间,全球共发生每次溢油量在10000加仑以上的事故3300多起,其中溢油量在1000万加仑以上的规模溢油事故32起。我国从1973年到1994年,每次溢油量50吨以上的重大油污事故24起。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90年11月19日至30日在伦敦会议上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简称"油污防备公约"。该公约已于1995年5月13日生效而成为国际法。我国正准备申请加入该公约。"油污防备公约"的目的是促进和加强油污防治工作,强调有效防备对付油污事件的重要性,在遇有重大油污事故时进行区域性或国际性合作,采取快速有效的行动减轻油污造成的损害,最终达到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
参加"油污防备公约"就应制定船舶、油港、区域和国家的溢油应急计划,建立溢油应急反应的国家系统,参与溢油应急反应的国际合作。研究开发监视、围控、回收、消除技术和其它减少或减轻油污影响的技术和恢复技术,不断提高油污防备和反应的能力,达到有效防治船舶溢油事故的能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