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站16年的安全运行,是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16年,也是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普及到深入的过程。16年来,公司明确安全理念,从制度和职能上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安全文化培育,每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完善核应急、核监督和运行质保体系的有效,强调风险管理和经验反馈,从而确保了电站运行10多年来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电站在第六、第七、第八燃料循环中,依次取得331天、443天和448天的连续安全运行最好记录。2001年以来,没有发生过1起因“人因”而导致的停堆停机事件。
如何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秦山核电公司积极引进、吸收国外核电站先进的管理经验,针对电站安全管理方面而实施了一些的项目和安全活动。
十年定期安全审查(PSR)项目
十年定期安全审查(PSR)(即核电站运行10年后,每年定期对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自我安全检查的一项活动)项目的实施,成为公司全面改进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该项目于1999年10月启动,启动之时,公司及时举办培训班,学习该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使公司有关人员全面领略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思路。同时,公司组织人员到国外进行实地考察,成立由14个工程师组成的项目组,编写PSR大纲。该项目至2003年8月评审结束,4年间共形成324份文件,明确秦山核电厂整体的安全目标,找出需要改进的领域,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水平,培养了一批核电专家,更明显的是帮助电站高层管理人员提高电站安全管理意识,同时最终的审查报告成为员工的培训教材。
持续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整治
由于秦山核电站30万kW机组设计于20个世纪70年代,其整体性能较当今成熟的商业机组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的可靠性上,因设备故障引起的非计划停运、非计划降功率、维修时间等都远大于国际先进机组。因此,自1991年12月机组投入运行,特别是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以来,秦山核电厂对系统、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尤其是2001年秦山核电站第一个五年规划以来,制定了设备整治和技术改造中长期计划,进行有组织地实施,从而确保了机组满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确保了电厂10多年的安全运行。截至2006年11月,共进行了有记录的改造1919项,年平均约130项。
同时,公司考虑到原型堆的设计使电站总体性能较成熟的商业堆有很大差距,以及不断提高的核安全标准与秦山核电站的部分系统设备的反差,特别是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寿命期为30年,但如果按现今国际核电界的普遍做法,通过一定的安全分析与评价,核电机组可以延寿10-20年。这3方面原因决定了秦山核电站在今后5-10年时间内还要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秦山核电站已经制定了长期技术改造计划,以全面提升机组的运行性能。
对大修安全管理的不断优化
从1991年机组首次并网发电至今,公司已经经历了9次换料检修。换料检修是电站运行的延伸和继续,大修是一项大型而又复杂的综合项目管理。大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大修后电厂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大修期间运行工况的变化又是非常频繁的,因此,换料检修的科学管理和持续改进,既可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性。在积累了6次换料检修经验、设备管理由消缺转为预防性维修和预兆性维修、在大修管理不断改进下,在第6次换料检修结束后的第7燃料循环中实现了首个换料检修全优工程,并首次实现整个循环连续功率运行的纪录和创造连续功率运行331天、443天和448天的当时国内核电站运行最高纪录。第9次换料大修仅用28天,成为国内核电站换料大修时间最短的一次。
建立以“大修经理”为核心
的大修项目管理模式
公司成立了以“大修经理”为核心的大修组织机构。由大修经理全面负责大修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为有效缩短大修工期、降低大修成本,提出了大修关键路径工作不间断工作制,以及大修过程中主线工作出现异常时的半小时汇报制。也引进了一套科学的大修性能指标,根据电站当时的现状,合理地提出了当时的管理目标。
核安全监督贯穿于大修全过程
从第6次换料检修的准备阶段开始,核安全监督始终贯穿整个大修的各项准备活动。公司在大修主线计划编制完成后,再次全面审查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出电站在换料检修期间的纵深防御计划。针对电站换料检修期间安全更容易受到威胁的特点,将与核安全关系紧密的关键控制点作为核安全重点监督对象,并以此建立了《换料大修期间的核安全监督程序》。通过总结6次大修的经验,制定了《大修控制点管理程序》和《大修综合规程》,将运行活动与大修主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第7次换料检修后,引入了高风险作业许可证,通过大修准备阶段对大修实施过程中对诸如密闭容器作业、高处作业、水下作业等高风险作业项目,预先准备详细的维修计划并经安全监督部门审查。在项目开始实施后监督部门又实行全程跟踪。
建立健全大修质量保证体系
从第6次换料检修开始引入了QC管理体系,建立了QC管理程序。除了工作负责人在维修工作过程中的QC自检外,增加了设备管理人员的QC监督管理,使得QC的管理变成工作负责人的自我QC和管理层的QC监督并行;建立了专门的系统验收机构,讨论并建立了适合秦山模式的标准准备文件,使大修项目无论在安全上还是质量上都能够得到保障。
完善大修计划管理
通过建立大修常设机构和临时大修计划组相结合的组织机构,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大修计划管理制度和程序,亦即完善的大修准备工作计划、大修关键路径、里程碑、主线计划和隔离窗口,使得大修准备工作计划和大修计划的编制、实施以及大修后的总结、纠正行动的开发和实施,始终在大修计划组的组织和协调下有序开展,真正做到以计划为龙头的大修管理模式。
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教育
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是保障安全生产、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降低职业照射的重要手段。
这些年来,秦山核电公司除开展常规安全培训工作外,还针对行业特点,定期开展职工岗位授权培训工作,包括工业安全、辐射防护、核安全、消防保卫、事故应急等内容。岗位授权培训对本公司职工为2年1次,承包商人员为每年1次。特别是注重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并着重通过培训、交流、宣传、演练等形式,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辐射防护最优化理念。如通过高辐射场作业条件下的专项模拟演练,发现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高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从而达到了降低辐射照射的目的,并以此为例进行最优化概念的推广和教育。
通过多年行之有效的安全培训工作,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伤亡事故逐年下降。从历次大修的统计数据中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可喜的变化:2000年第5次换料大修现场发现违章525人次;2002年第6次换料大修现场发现违章258人次;2003年第7次换料大修发现违章49人次;2005年第8次换料大修发现违章52人次;2006年第9次换料大修发现违章38人次。
概率安全评价项目开发(PSA)
作为一种定量评价核电厂安全风险的分析方法,概率安全评价项目开发(PSA)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广泛运用于核电厂的安全分析中。2000年年底,秦山核电公司正式启动PSA项目,并制定了项目开发第一阶段的技术路线:以现场自主开发为主,依托国内外技术院校等PSA技术力量,充分吸取、利用大亚湾核电站及国内科研单位的经验,培养一批高素质PSA技术人才。
PSA项目是一门综合化程度很高的学科,它涉及到核电厂的系统运行、机械、电气、仪控等各个专业,并要求掌握可靠性工程、数据分析、人因可靠性分析以及热工水力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秦山核电公司PSA项目的自主开发,使得秦山核电公司的PSA项目开发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打上了自我开发的烙印。项目开发队伍配置固定的电厂员工,是吸取大亚湾核电站PSA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保证了项目开发工作的延续性。另外,电厂员工对电厂系统和现场情况非常熟悉,保证了PSA模型能更真实地贴近电厂的实际情况。通过历次专家评审的意见可以看出,秦山核电公司的PSA项目开发是高质量的。同时,历经几年的项目开发,不仅为电厂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PSA技术队伍,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对电厂所有员工的不懈宣传,使得PSA技术融入了整个电厂的安全文化中,为PSA技术在核电厂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秦山核电公司为长期确保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秦山核电公司在电站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的生产及安全管理经验的人才队伍,是对核电国产化、自主化的贡献。
编辑 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