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1日清晨6时左右,英国伦敦北部赫默尔亨普斯德镇的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火灾。此次大火持续燃烧60多h,直到13日晚才被扑灭。大火烧毁了邦斯菲尔德油库大型储油罐20余座,当时储油量为3500万L,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专家估计,这次火灾给英国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亿英镑(相当于35亿元人民币),是英国和欧洲迄今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火灾。
这场大火发生在与我们相隔几千千米的欧洲大陆,这场劫难如今也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但拨开历史的灰烬,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什么呢?
邦斯菲尔德油库属于西方巨头道达尔公司和德士古公司的合资企业Hertfordshire石油储备公司(HOSL),创建于1990年,能够储存3.4万t汽油和1.5万t柴油,占英国石油市场总供应量的8%。英国人称这种特大型且超负荷储油罐群为危险源、“计时炸弹”。对于危险源,英国政府规定,消防局要同石油化工企业一起联合制定防灾预案,当火灾初起之时,要快速出击灭火,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倘若在第一时间内未能及时控制住火势,允许消防队丢卒保帅;当石油储罐群失火,并可能危及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时,允许消防队员暂时后撤;当石油储罐已经爆炸,允许消防队员缓兵出击,以防止大量的水和高浓度泡沫灭火剂注射到罐体之中,使易燃液体流溢出来,流入下水道,发生第二次爆炸。
英国一家媒体报道说,一辆运送石油的油罐车经过邦斯菲尔德油库一座正在泄漏油品的储油罐时,汽车排气管喷出的火星引发了泄漏油品的爆炸、燃烧。伦敦消防局接到油库工作人员的报警求救后,立即赶赴火场进行扑救,而此时邦斯菲尔德油库已有数座储油罐爆炸着火,36人受伤。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在燃烧的油罐和其他油罐之间形成了一道水墙,同时将大量的高浓度灭火泡沫喷向正在燃烧的油罐。然而,这股有限的扑救力量对于数座正在剧烈燃烧的油罐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现场火势已经失控,火场温度骤升,烈火熊熊,浓烟遮天蔽日。
经过现场侦察,火场指挥官预测在未来几分钟内,熊熊燃烧的火焰将会诱发周边其他储油罐爆炸,在此危急时刻,火场指挥官指挥消防人员迅速关闭了油库输油管总阀门,下令一线灭火人员全部撤退到安全区域,以避免储油罐再次爆炸而造成灭火人员的大量伤亡。同时,通报警方立即疏散附近居民,附近商店停止营业,学校也停止上课。
此后,在遥控消防设备扑救无效的情况下,熊熊大火引起许多储油罐相继发生连环爆炸、燃烧。12日零时,火场指挥官再次下令暂缓施救。火势因此而反扑,20多个大型储油罐顿时陷入了熊熊大火之中,烟尘和大火形成了高达60m的火柱,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汽油味。油库附近的许多民房被摧毁,到处都是倒塌的墙、烧裂的大门以及半截窗户。至12日天明时分,消防人员才恢复灭火行动。12日下午3时, 150名消防队员在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奋战、扑灭了20多座着火的储油罐中的12座之后,再一次撤离了位于赫特福德郡赫默尔亨普斯特德镇附近的火场。此后,未熄灭的火苗又引燃了刚被扑灭的一座油罐,这座油罐距离一座装有不明物质的油罐很近,消防队员担心油库可能再次发生爆炸,于是关闭了附近一条高速公路,扩大了油库周边隔离区范围,并在中断灭火5h后,于12日晚返回火场。
在常人看来,这种临阵撤退似有贪生怕死之嫌,然而在英国却很正常,因为在救火过程中,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救人是第一要务,消防队员也在其列,应全力予以保护。现场消防专家坦率地告诉伦敦市民,邦斯菲尔德油库遭遇火灾的20多个油罐里装满了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现场没有更好的灭火办法,只能是切断输油管,坐等大火自然熄灭。因为火场内已无被困人员,无需急于抢救。
同时,火场指挥官也认为,与其快速将燃烧的油火扑灭,倒不如任其燃烧,稍缓救火。因为既要扑灭火灾,还要保全自己;既要保护企业利益,也要兼顾环境保护。若大量射水救火,一些尚未燃烧的油品会浮于水面,流向附近的下水道,酿成二次爆炸火灾,并且还会污染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造成更大灾难。
这场火灾过后,英国时任首席消防长官威阿希尔说,伦敦油库大火,是他有生以来遇到过的最严重的一场火灾,也可能是欧洲和平时期石油企业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但在这场火灾的扑救过程中,没有造成消防人员伤亡,也尽量避免造成水源污染,他感到欣慰。英国政府在了解了火灾扑救过程之后,对伦敦消防局的救火程序也给予了肯定,并赞扬消防人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救火模式,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灭火策略,完全没有必要强求一致。但是,英国人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指挥官相当重视保护参与灭火、救援人员人身安全和注重防止灭火废水污染环境的做法,可资我们借鉴。
编辑 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