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员手记”栏目中有不少朋友都谈到“怎样当好安全员”这个问题,他们讲出了各自的经历和体会,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很受启发。
用“心”学习
一讲学习,现在似乎是没问题了。目前考试不少,名目繁多,逼得你不学也得看,不背也得记。有的企业安全员简直是到了书不离手的地步。背规章条文,记各类参数,填各种答卷,靠“分”吃饭,凭“卷”升级等。这类学习当然重要,如果一个安全员连起码的常用安全技术规程都不知道,那是很糟糕的事。
但是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学习,却正被当今的人们所忽视——向生产实践学习。安全员工作,绝不只是理论条条的说教,它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相当强的工作。
湖南省怀化市一家化肥厂曾经发生过这么1件事。1位名校毕业的本科高材生,到工厂3年了。他被提升为厂主管安全技术的副厂长不久,在处理精炼气微量升高、铜比下降的操作中,指挥全厂采用“加氧操作”,导致半水煤气中氧含量高达5.8%。按工艺指标规定,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只能在0.8%以下。许多操作岗位老工人给他发出严重警告:这样下去全厂会爆炸的!这个高材生也不知道是哪根神经搭错了,竟一味坚持己见,继续命令“加氧操作”。几位老工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起来组织全厂紧急停车处理,然后向上级报告,要求把这位高材生撤职。要是再迟几分钟,这里真是一片血和火的海洋啊!
事故分析会上,大家对这位高材生进行了会诊,一致认为他长期不深入车间调查,自以为是。尽管理论“高深”,在现场连普通岗位的管道流程都分不清。在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把现场工艺流程、工艺原理都搞错了,那就意味着事故和死亡。
因此,用心于你管理范畴的生产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是安全员最重要的。我留恋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化工系统的一个老规矩,新毕业的大学生到工厂上班,首先就是三级安全教育,然后是跟班劳动,再过一段时间,等对工厂生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集中参加部或省局举办的同行业(例如分为小氮肥、电石、氯碱等行业)技术骨干培训班,为期1~2个月。一个岗位一个岗位把学流程和学原理结合起来,重点学习生产中常见事故的预防、诊断、处理。这是与大学校园里完全不同的学习,老师都是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做出了实际业绩的“老工程”。在这里学习后的你,再回到工厂,就会对工厂产生一种更深的、全新的认识。
我也是这样,经历了由一个普通学员变为老师的过程。在我今后长达20多年的安全员生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迄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这种培训班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为应试而生的各类高价培训班,其结果就是在国内多起重大事故中,都可以发现像前面那位高材生一样的人物,例如那位在天然气井喷失控后,迟迟未能采取点火措施,而导致200多村民死亡的决策人等等。
理论脱离实践,误人害己。有一个行业事故通报中,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有8个副教授级以上的专家死于工厂事故之中。最近又出了一起事故,某高等学校几位教授在新产品投产实验中,因爆炸身亡。他们之中有的是把实验室成果不经放大试验,直接投入工厂生产;有的是不熟悉、不习惯、不了解工厂大生产实践;有的是忘乎所以,直接违反安全生产制度。
这是我们每一个安全员都要吸取的教训。有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对安全检修最基本的实用操作技术,例如安全隔绝、动火作业等还不能掌握。这样也许不影响晋级升职,但很有可能危及你和他人的生命,希望能及时补上这一课,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深切关注这类问题,像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化工部那样,切实为新上岗的安全员创造一个学习安全生产实践的条件。
用“心”于工作对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化肥生产企业普遍执行一条公认的,但又没有任何文字根据的动火作业规矩,那就是焊工动火作业开始时,安全技术员必须与焊工蹲在一起,否则,焊工可以不动火,而且这个安全技术员的实际水平(不是文凭,也不是职务)必须是焊工本人认可的,否则焊工仍可以不动火。至今这条不成文的铁律仍在一些化肥企业沿用。这个规矩有两条意义:第一,必须要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安全员;第二,安全员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工人同胞的生命,这是我们安全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一个工厂配酸车间经常出现工人灼伤事故,厂安全员在汇报时,大讲工人素质低,什么麻痹大意,什么侥幸心理,什么习惯性违章等。我随后问了一句:“那个岗位你去上班如何?”他红了脸,支吾了半天。“在现场检查中,我就发现你在那里多呆一会儿都不自在。其实我的感觉也和你一样。工人们用手提着一桶桶浓硫酸,整天在潮湿路滑的车间走来走去,多么危险呀!你们墙上贴了那么多警示标志,为什么就不把人工配酸改为管道化作业?为什么不修理一下车间地面呢?”我责问道。他说:“安全员没有这个权力。”问题是你向有关领导、部门正确反映过或建议过没有。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是失职。
有的安全员反映工人素质低,又不愿意接受安全知识培训。对此,我做过不少调查,发现同样的安全知识培训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效果。一种是刚开始是满座的工人听众,培训进行半个多小时后,不少听众却遛了;另一种讲课,不仅在座的一个没走,而且能把本不是听课的人也吸引进来,参与课堂讨论。
有位老安全跟我讲:“要想你的安全课有人听,首先要用心了解听众的心理,他们想知道的、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播音员比你念得更好,谁听你的!”他在每讲一个内容之前,总是事先寻找好与这个内容有关的解释、来历,甚至趣闻。每讲一个工段、一个设备、一道工序之前,就先去搜集好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业、同工段、同设备、同工序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越多越详尽越好。有了这样的充实,安全课就讲“活”了,也有人愿意听了。他最后很有体会地说:“每给工人讲1次这样的课,得到最大收益的是自己。这么十几年下来,肚里全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故案例。现在我到工厂见到一个设备,看到的就不只是铁制的,有多大多高的外形,而是能看到它在什么时候,比如说开停车时、正常运转时、检修时,会给什么样的人,例如操作工、机修工、焊工、取样分析工等,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危险。”真可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用“心”观察
用“心”倾听
就说安全检查吧,我以为它和拉网式、地毯式、过筛式没有什么关系,而与学校老师改作业里的错别字,农民在菜地里查病虫害,质检工人验收产品类似,具有相同的道理。安全检查到一个工厂或部门,事先你起码要了解一下国内的这些同类工厂、部门曾经在哪些方面出过哪些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找现象,有的放矢。然后低着头,弯着腰,一个个、一行行仔细看过去就是。不必昂首挺胸,也不必有众多随行。
自己仔细观察固然重要,但安全生产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动态过程。你看时这里真无异常,你刚转过眼神,也许这里就出了大问题。我们曾多次上过这样的当。
有一年“安全月”活动期间,我们检查完一个工厂,感觉还不错。谁知刚过6个小时,该厂就发生了1名工人死亡的事故,而且出事现场也正是我们检查过的地方。当时在正常运行中,炉底下并没有人。后来突然停电了,几位工人来这里处理炉内残液,出了事。
还有一天早晨,1位合成岗位操作工反映,塔内电炉可能有问题,要求我安排检修的准备工作。我到岗位看了几次,还动手调试了,感觉蛮好的,没有听从操作工的意见,结果当夜凌晨电炉击穿了。这一下被动了,给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通过这两件事例,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多多倾听一线员工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很重要。对整个生产过程,对他们具体操作的设备机械,只有他们最清楚,只有他们最有发言权。
一个双氧水厂充氧站发生了爆炸事故,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厂,对这里的生产工艺和人员都不熟悉,在现场忙了半天,没找到原因。当时我与工厂领导意见分歧,工厂方面坚持当晚要开车生产。下午我就反复找当班工人,就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一一交流(请注意这里是“交流”,不是“讯问”)。 其中有1位工人说,“爆炸之前10分钟,充氧机更换了抽吸的气囊。”这给我很大启发,我们立即顺藤摸瓜,很快就发现了电解槽电极接反的重大故障。
又如芷江氮肥厂检修煤气阀门爆炸事故,我对这个厂工艺流程还是比较熟悉的,因我曾到这个厂多次帮助开车生产,培训员工等。当时听了厂安全科长对事故情况的分析,觉得很满意。在准备回去的路上,想到还是找几个现场当事者(伤员)了解一下比较好。他们的说法与科长的说法完全不同,而科长出事时并不在现场。根据伤员反映的情况,结果发现了重大隐患。
在如此关键时刻,如果不是认真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我们完全可能是一帮子瞎人盲马,那么后面的事故就更严重了。
用“心”思索
不只是简单的否定
我刚当上安全科副科长时,就被新来的局长刮了一顿胡子:“你口一张,气一喷,就叫化工机械厂停产整顿。那200多工人要吃饭,停产是什么道理嘛?”“他们制氧车间与办公室取暖火源混杂在一起,是要出大事的。”“你的意见怎么办好?”“在车间与办公室之间修一道隔墙。”“走,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到了现场,局长完全赞成了我的建议,那道隔墙很快修成了。
这道墙迄今仍在,已经十几年了。如今每当我走过那里,总想起那位局长事后跟我谈心的一段话:“搞安全检查,最忌简单的否定。这个不行,那个停用等等,这种安全员谁都会当。关键是你要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让‘不行’变成‘行’,让‘停用’变成‘好用’。如果安全监管把生产全‘监’死了,安全本身就没有意义了,谁要这种安全?!”
有一回,一个私营企业老板找我,说倒霉了,花了几十万才买的新锅炉不准用。我问为什么,他说新锅炉经常在引风机附近爆炸,还伤了人,被有关单位查封了。我到现场一看,原来他的2台锅炉,一新一旧共用一个排烟筒。因此无论开哪台锅炉,它都会把停用的那台炉内的空气吸过来。空气与高温烟气中的残余可燃气体混合,当然就会爆炸。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烟筒各自分开就行了。他照办了,很快恢复了生产。
还有一次,某市树脂厂1个800m3的油罐透了底,春节前夕,要求动火焊补。市有关部门坚决不同意,要求油罐报废处理,原因是该厂动火作业,曾多次出了大事故。工厂方面反驳:“这么一栋楼一般大的油罐,不是桌子上的啤酒瓶,抓起来就可以往垃圾桶扔的。就是要报废,也得请拿出安全报废的办法来,不然要你们干什么!”双方争执不下,该市政府主管部门人员把我叫去。我们平安地完成了动火作业,油罐不仅没报废,还重新投入了运作。
我们安全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应用心多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的方法越联系实际,越经济有效,越简单可靠,你的意见越容易被上司采纳,你的工作也就越顺利。当然,这有赖于你平时的学习和工作积累。
用“心”于职责
千万别包办代替
上个月,我跟一个县安监局的人员到一个油库检查,县安监局一位副局长很认真,自己拿了扳手一一打开桶检查。我马上把他叫到一边,告诉他:“开桶操作应当由仓库保管员处理,你的任务是监察,看他的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原化工部有条制度,现在依然有效: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当时他们照办了。回去的路上,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
某化肥厂在一次动火检修中,发生了爆炸死人事故。最后查出的原因是,有一块盲板中间就有裂缝,因而使煤气漏入引起了爆炸,而这块盲板却又恰恰是厂安全员小刘亲手装上去的。小刘是全厂有名的实干家,吃苦耐劳,事事都能以身作则,而且很有工作魄力,深受员工拥护。他是厂领导一致看中的厂安全科长的最佳人选,最近才把他从造气车间副主任的位置调到厂安全科。
小刘这次出事,在工厂上下都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其影响不亚于事故本身。大家议论,这么一个好同志,怎么一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故?应当要什么样的人当安全员才合适?
为此,他们厂长讲了这么一段话:“这次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领导在人员安排上不适当,劳动组织不合理。本来把小刘从生产领导岗位调到安全管理部门就有一个角色转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做他的工作,或者提醒一下他,我们却疏忽了。这次检修安排他负责整个检修工程,既不利于他角色转换,也是极不合理的。小刘当时确实太忙,一面组织检修,另一面又要布置动火分析,自己手中还在上盲板,—心三用,难免不出错。如果我们领导工作做好了,他完全不会出事的,而且他肯定是一个好安全员。通过这个事故也提醒了大家,作为一个安全员,光是手勤、脚勤、带头干,而疏忽了自己的职责,也是不可取的。在一片忙碌中,安全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如一,全神贯注地监视着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安全措施的可靠性以及它可能出现的疏漏。”
希望我们每个安全员都能记住这位厂长的话。
编辑 玫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