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标  准  化 安全文艺 生活安全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吉林金矿中毒事故追踪

作者:邱 杨 来源:本站搜集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4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2013年1月15日,受伤矿工王延生在桦甸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2013年1月14日,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老金厂金矿因井下输电线路起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井下57名矿工安全升井19人,受伤28人,死亡10人。在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年来依赖金矿生存的一座村庄与一群人的挣扎故事与现实境遇。

致命的浓烟

  “浑身没劲,头晕,嗓子和胸口一直疼……”53岁的邱昌贵满脸倦容,半倚在桦甸市人民医院病房的床头,这已是金矿中毒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死里逃生的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在闻到烟味前,我没有听到任何警报声,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他当时正在老金厂金矿新一井井下340m处的封闭盲井里作业。

  邱昌贵是吉林磐石人,来老金厂金矿打工已经8个月,他在井下的工作是清理巷道。“14日那天,我上的是夜班,下午3点左右下井,当时和我一块下井的晚班工人大约有50多人。”老金厂金矿矿工们上班分三班倒,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7点是早班,凌晨7点到下午3点是中班,下午3点到晚上11点是晚班。

  “晚上七八点钟,我们在巷道里突然闻到烟味,用头灯一照,发现巷道里已经开始烟雾弥漫,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出事了。烟越来越浓,头灯已经照不出去,只能勉强看到眼前。烟味呛得人喘不上气来。狭窄的巷道里根本没有藏身的地方,我们只能本能地往罐口方向跑。”

  此时的巷道里漆黑一片,邱昌贵说,他们一行5人在黑暗中摸索。“那哪叫跑啊,连走都算不上,手脚并用,连滚带爬。”但浓烟让他头晕,四肢无力,到半路就直不起身子了,只能趴下来慢慢往前爬。新一坑自罐口垂直向下,是标高280m的直通井,井口与井底间有罐笼,邱昌贵所在的作业面通向罐笼将近1500m。“平时10多分钟就能通过的巷道,这次却感觉怎么也爬不到头。爬到后来,人就直接晕死过去了,具体爬到哪个位置,距罐笼还有多远,我也完全不记得了。”

  邱昌贵醒来时,已经躺在夹皮沟镇医院的病床上。“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几点了,只记得当时窗外的天色还是黑的。”邱昌贵感到庆幸,一起逃生的4位工友也都被救活了。现在他可以少量进食,在旁人搀扶下下床走动,但说话声音仍然弱弱的,不时需要吸几口氧。

  与邱昌贵同一个病房的王延生,事故发生时正在井下另一处作业面清理巷道,他回忆到:“刚开始是停电了,大家都没当回事。后来用手电筒一照,才发现了浓烟。我只能捂着嘴憋着气,扶着墙一步步往罐口走,走到半道就支撑不住晕倒了。”今年44岁的王延生从老家吉林磐石来金矿打工不到一年。

  与邱昌贵、王延生一样,大多数幸存者是在失去知觉后被救出来的。28名伤员中,除1人因伤势严重转往吉林市化工总医院外,余下的27人都被分别安置在桦甸市人民医院神经中毒科和发热科的住院监护室。神经中毒科主治医师王红表示:“伤员是吸入了燃烧后成分复杂的大量刺激性气体,并不单纯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临床上确诊为化学性物质接触反应。”

  “金矿一般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问题,粉尘或二氧化硫中毒较为常见。相比煤矿,金矿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小。”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有色金属专家邬建辉认为,老金厂金矿可能是矿石含碳较高,再加上电缆老化,爆破开采过程中温度太高时,引起电缆起火,导致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救援与死亡

  矿难发生后的老金厂金矿一片萧条,只有几名上了年纪的工人在此留守。桦甸警方在通往老金厂金矿必经的岔路口上设置了关卡,一辆警车停在矿区入口处,矿区办公室的水泥墙上贴着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与老金厂金矿的沉闷相比,百米开外的老牛沟村则显得热闹很多。“现在矿里不让开工,工人们基本上都待在家里。”36岁的老牛沟村村民何美芬是老金厂金矿的卷扬工,负责操作罐笼。出事当天,她也正好在上夜班,但不是在新一坑,而是在东沟。据何美芬介绍,老金厂金矿有4个大坑口,分别是新一坑、东沟、大树井和东沟二坑。除此之外,外围还有一些小坑口,“出事的新一坑是主矿量所在地,口大坑深”。

  “听说新一坑出事后,其他坑口的矿工全部停下手里的活,跑去新一坑救人。当时现场到处是人,外围停满了车,还有警车和救护车。”何美芬说,此前老金矿从未出过如此大规模的事故,效益一直不错。“最严重的大概是当晚8点多,救援人员根本没办法从井下着火冒烟的主坑口下去,浓烟从坑口冒出来一直冲到天上,上面下不去,下面上不来。”

  “救援人员只能从别的坑口下到井里,然后再绕到新一坑井下。但这样就绕了远路,找到人之后再从别的坑口救出来,这要耽误多少时间?加上井里黑黢黢的,即使打着手电,路也不好走,更减缓了救援速度。”但何美芬也认为,当时并没有更好的救援方式。“下井救人的矿工有四五十人,在井里找到一个,不管死的活的都赶紧往外背。救援人员脸上被烟熏得黑黑的,不少人也被烟熏伤了。”

  “那几个遇难的矿工刚救出来就已经不行了,还有一个是死在去医院的路上。”何美芬说,老牛沟村里有两户人家出事。“一户姓袁的人家死了兄弟两个,袁家老大50岁左右,有媳妇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儿子才上小学。袁家老二今年四十六七,还没结婚。他们兄弟俩在金矿工作很多年了,做的是出货工,井下最累的活。听说他们本来打算过年就回山东看老人,但没想到老人仅有的两个儿子一下子都没了。”

  “袁家兄弟要是不逃命,趴在巷道里不动,用棉袄捂住口鼻,等着救援人员,说不定还能活。”何美芬感慨道,“最后一个被发现的人,就是一直趴在离罐口700多米的作业面角落里,捂住口鼻躲过了一劫。”

  “死者家属都被接到桦甸市去了,但听说事情已经协商得差不多了,每位遇难者的赔偿金额初定为75万元。”何美兰叹了一口气说道,老金厂金矿的打工者中有约2/3是外地人,遇难者中也有外地打工者。

金矿维系的村庄

  夹皮沟镇位于桦甸市东南部,东与敦化市交界,南隔松花江与抚松县相望,西、北与红石镇接壤。夹皮沟镇是吉林省内黄金和铁矿储量丰富地区,其开采金矿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0年前,早在清道光初年就在此地发现砂金并开采,素有长白山下“黄金乡”的美誉。

  现在,金矿资源仍然是夹皮沟镇的经济命脉。高品位的矿床吸引着形形色色的淘金者,大量金矿企业落户于此,既有号称“中国黄金第一矿”、隶属于中国黄金集团的夹皮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有不少大型民营金矿。据事故调查组工作人员称,老金厂金矿证照、资质齐全,年生产能力4.65万t。该矿2012年11月份的采区吨金品位表上显示,该矿黄金矿石品位最高达101.25g/t,最低也有3g/t。

2013年1月15日,受伤矿工在桦甸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事实上,因金矿而改变命运的人,并不仅是出事矿工和他们的家属。金矿既是当地财税收入的支柱,也是附近村民赖以为生的饭碗。夹皮沟镇境内的其他几个村绝大多数人,都在附近的矿上打工。

  金矿和矿工的存在,也为村民们并不富裕的生活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有的村民把房子租给外地矿工,一个月也能收入几百块钱。有的村民则没事就到金矿倒出来的废料堆上捡石头,有些石头里实际是有金子的,只是品位不高或分布零散。这种边角料不入金矿的眼,但对于普通家庭,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桦甸市委宣传部发布的《桦甸市‘1·14’矿难情况报告》称:“该矿新一井井下440m输电线路起火,引燃井筒支护设备,导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本文转载自2013年第720期《三联生活周刊》,有删节)

  编辑 韩 颖

  相关链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吉林省吉林老金厂

金矿股份有限公司“1·14”重大火灾事故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2013年1月14日,吉林省吉林老金厂金矿股份有限公司井下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该矿为民营企业,现有3个独立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老牛槽矿区采用平硐—盲竖井开拓方式,设计年产矿石4.65万t。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老牛槽矿区-440中段马头门下方二盲井井筒内的电缆起火,引燃盲竖井井壁护帮的板棚及木罐道,发生火灾,导致正在-280中段、-360中段进行采矿作业的人员中毒窒息。

  依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该起事故的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这起井下重大火灾事故十分典型,暴露出事故企业井下机械通风系统不完善、安全出口不畅、作业人员未配备自救器、机电和运输管理混乱等严重问题,特别是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保障能力,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强制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所有地下矿山必须按照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着重解决部分矿山井下风路不畅、未形成完整系统,有的以局扇代替主扇、不能实现反风等突出问题。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未安装主要通风机或者独头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未按规定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地下矿山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产并限期整改,凡逾期整改不到位,以及2013年底前未形成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的,一律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二、强化局部通风和防火安全管理。采掘工作面爆破后,要进行充分通风,确保独头掘进工作面和采场的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人员进入采掘工作面时,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一旦报警立即撤离;独头工作面有人员作业时,局部通风机要连续运转。井下动力线、照明线、变压器、电动设备等电器设备以及带式输送机、风筒等必须使用阻燃材料;目前还在使用非阻燃材料的,必须限期更换。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在井下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烘烤、做饭、防潮和采暖;在井下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企业主管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加快建设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地下矿山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于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质量关,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防止图形式、摆样子。特别要严格按照AQ2033-201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将紧急避险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建设救生舱或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更要有完善的安全出口、避灾路线、应急预案,为每一位入井人员配备自救器并要求随身携带。要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对所有入井人员开展专门的预防中毒窒息、火灾事故以及自救器使用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切实发挥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黑龙江东宁煤矿中毒事故12人死
  • 成都炼铁车间煤气中毒致4死2伤
  • 吉林桦甸金矿中毒事件 9人遇难
  • 浙江36名工人烧柴油取暖中毒
  • 5人疑因开汽车空调取暖中毒身亡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8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 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