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国安全社区地区支持中心设在一个省级安全监管局直属的科研机构,成都支持中心是全国第一家。”谈到全国安全社区成都支持中心(以下简称“成都支持中心”)与其他支持中心的不同之处,四川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俊高这样介绍。“我们由安全生产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服务,这是我们的突出优势。”
作为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的地区分支机构,以及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的技术支撑单位,成都支持中心正式成立于2012年6月,主要为四川省内各基层建设单位提供教育培训、风险诊断、项目策划、现场指导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负责国家级安全社区备案材料初审和现场初评,负责开展省级安全社区备案审核、现场评定。成都支持中心为加强四川省及西南地区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促进安全社区在四川省广泛、规范、有序、健康建设和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
吕俊高说,“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而安全社区建设就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出发,于2009年启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并在成都市先行试点。目前,四川省已有5个街道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
为促进全省安全社区建设科学规范发展,成都支持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代拟起草了《四川省安全社区创建评定办法(暂行)》和《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评定标准(试行)》,已经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审定,并于2012年9月发布实施。这两个地方性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对省级安全社区的备案、评定申请与初审、现场评定、综合评定、授牌及证后管理,均进行了具体规定,对省级安全社区建设需要掌握的方式、要点进行了详细说明,进一步规范了四川省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吕俊高说,今后成都支持中心将进行安全社区标准体系方面的研究,逐步建立起符合四川省实际的安全社区标准体系。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将安全社区建设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2012年,四川省政府确定将“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四川省“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具有前瞻性、持续性、可行性的建设规划。为此,四川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组织成都支持中心等相关单位分赴成都、绵阳等地,深入乡镇、街道、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反复征求各市(州)安全监管局和省政府安委会各相关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规划(2012-2015年)》,确定了“政府负责、部门推动、技术支持、专家咨询”的基本创建思路。该规划还提出了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的“531”奋斗目标,即:在“十二五”期间,启动500个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建成300个省级安全社区,力争建成100个国家级安全社区,使安全社区覆盖全省10%以上的街道办事处(乡镇),实现街道办事处(乡镇)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社区和谐。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认为:“四川省专门进行了安全社区建设的专项规划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制订,如此系统、规范的做法在目前的创建省份中是为数不多、值得称赞和宣传推广的。”
分区分级稳步推进
成都支持中心执行主任张胜军介绍,支持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在全国(国家级)安全社区创建单位前期备案和申请评审两个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把关与初评工作,然后再向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进行推荐。目前,成都支持中心已在备案初审、交流促进、专题培训、技术指导、现场评定和政策研究等6个领域,为四川省内安全社区创建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提升工作人员对安全社区的认识,2012年成都支持中心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在四川开展的现场评定进行学习。让张胜军感到自豪的是,随着成都支持中心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2012年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邀请成都支持中心专家参加了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泾渭苑社区等6个单位的现场评定工作。
成都支持中心召开“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现场评定会
2012年12月24-31日,成都支持中心对成都市锦江区的督院街街道、水井坊街道、东光街道、柳江街道进行了“四川省省级安全社区”的现场评审,这也是四川省从2011年底启动省级安全社区并颁布《四川省级安全社区评分标准(试行)》以来,首次进行的现场验收评定。张胜军说,这次评审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四川省确定的“十二五”期间建成300个省级安全社区工作的正式启动。
张胜军说,安全社区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载体,政府的“一厢情愿”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很可能会出现偏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安全社区建设方面也应有所差别,如:年度财政收入10亿元的地区,与50亿元的地区在社会问题与群众诉求方面肯定不一样。因此,四川省计划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加以推进。他们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将全省划分为4个圈层。每个圈层按照不同的安全社区类型培育1~2个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发挥不同圈层、不同类型安全社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培养特色促进项目
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依托具体的安全促进项目开展工作。张胜军在介绍四川省的安全促进项目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培育”。他介绍,四川省正在着力培育6种类型的安全社区,以点带面地加以推广。这6种安全社区类型分别为:城区型、农村型、企业主导型、工业园区型、灾后重建型和民族特色型。前4种类型的安全社区比较常见,而最后2种类型的安全社区则是四川的独创。
四川省一直在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和亮点的安全社区创建模式。他们想在灾后重建地区,把灾后管理、建设发展与安全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建灾后重建发展型安全社区,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社区防灾减灾的范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北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北川原来的老城区已经完全损毁,幸存下来的人已经迁移到北川新城。成都支持中心的专家在去北川新城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北川人讲得最多的就是“人应该敬畏自然”。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思考得更多,而心理压力、思念亲人的痛苦还在延续,并没有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真正解脱出来。一些负责安全社区建设的当地干部,一带领专家去北川老城调研,他们就走得远远的。对于安全社区建设来说,这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是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压力需要缓解、释放。张胜军说,安全社区的建设者们已经做了一些探索,通过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来帮扶这个特殊群体,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希望通过一两年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能够将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好。
被考评单位按照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的要求,进行国家级安全社区整改、验证
在特色安全促进项目方面,张胜军介绍了一个首开全国先例的做法。2011年12月,成都市郫县德源镇作为重大产业项目配套生活区,成为安全社区的一个试点。德源镇是四川省重大产业项目富士康的配套生活区,年轻人多、人员高度集中且流动性大,新城建成后将容纳10多万青年人,如何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是一个重大课题。在重大产业项目配套生活区开展“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在全国尚属首例,意义重大而深远。
成都市温江区安监局会同海峡两岸科技园管委会安办,共同促进工业园区型安全社区建设的经验也很值得借鉴。针对成都市海峡两岸科技园实际,温江区安监局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安办围绕工业园区型安全社区建设的程序、方法及内容,进行了探索。他们在安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以安全文化为基础,考虑职业健康,依靠安全科技,让园区易于工作、易于生活。他们在突出“安全文化”引领作用的同时,让企业承担其安全责任,让员工及其家属都成为安全人。
谈到四川省下一步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张胜军介绍,重点是让各级政府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四川省从2013年开始,将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全省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金支持安全社区建设,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进扎实有力、成效明显的地区,进行重点支持,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张胜军说,他们不只是单纯地做安全社区建设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下一步想通过安全社区建设的平台,搜集一些来自基层的关于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信息、民意,以进行更高层面的科学研究,为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参考。他希望成都支持中心借助安全社区建设这个载体,既能服务于社会,也能服务于政府,成为实现安全发展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
编辑 宁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