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安全岗位走出的3位高管

作者:冯瑾 来源:《劳动保护》杂志社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08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安全经理能否做企业的“一把手”?在许多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却有3位健康安全环保经理从安全岗位走上了油田“一把手”的位置。他们都曾在南海东部海上合作平台,从事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他们是伴随着海上石油合作开发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如今,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引领着各自油田的发展。他们3位就是合作油田西江油田总经理黄春林,自营油田流花油田经理李伟和西江23-1油田经理王树祥。

黄春林


西江油田总经理黄春林(左二)

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是国际一流的大石油公司,西江油田是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南海东部海域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油田。海上生产设施包括西江24-3和西江30-2两座生产平台和“南海开拓号”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每天的液体处理能力为96万桶。黄春林就是这座油田的总经理。
见到黄春林,是在他的中式风格的办公室里。黄花梨木的条案、祥龙纹办公桌,青花牡丹纹瓶和中国画“还春图”,让人惊异于在美国的石油公司里竟有如此浓郁的中国文化。置身其中的黄春林,身着绣有中海油标志的浅蓝色细条纹短袖T恤,一头干练的板寸,话语温和。
黄春林最初并不是做安全的。在大学里,他学的是矿藏机械。1984年毕业后,就来到了深圳分公司的前身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作业部负责探井。那个时候,正值海油大规模的对外合作,很多外国公司在南海东部打探井。1985年,黄春林加入全球著名的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公司。第二年8月,被斯伦贝谢公司送到了公司在英国的培训中心,接受13周的严格培训,之后又在科威特的油田工作。1988年5月,他回到南海东部公司的时候,已在斯伦贝谢公司从一名司钻做到了服务工程师。
1993年6月1日,黄春林记得很清楚,这是他到西江油田报到的日子,也是他真正开始做安全工作的日子。那时候,西江油田刚开发,在这个合作机构里,所有的部门经理都是由外国人担任,中方人员最先只能做副经理,之后逐渐顶岗。经过康菲石油公司的挑选和南海东部公司批准,30岁的黄春林担任了西江油田的健康安全环保部副经理。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外方签订合作开发油田的协议中,有这样一条要求,外方必须承诺培训中方的工作人员。黄春林成为这条规定的直接受益者。而且,幸运的是,西江油田健康安全环保部的外方经理在培训方面很有想法,在黄春林上任之前,他就为他的副手和未来的继任者做好了培训计划。
按照这位经理的规划,再加上黄春林的不懈努力,他取得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业安全管理的硕士学位,通过了美国菲利普斯公司的短期技能培训,经过了不同培训机构的安全培训,参观了世界上很多炼油厂、化工厂、海上平台,令他大开眼界。
1994年圣诞节的前一天,黄春林出海了。他一直干到了1996年年中,西江24-3、西江30-2、“南海开拓号”,西江油田的3个设施他都工作过。他熟悉海上的所有设施和每一个岗位。
回忆起这一段经历,黄春林深有感触。他很感谢他的前任:“他对我做安全工作的影响很大。1996年,刚刚接触安全工作,我对安全管理没有一点认识。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对整个安全管理才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且,那个时候极少有人能有机会到国外去专门攻读安全管理硕士学位,我是非常幸运的。”黄春林深刻地记得,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时讲到的两个让他非常震撼的安全理念。一个是1976年美国《矿山安全健康法》立法时提出的立法目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来保护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工作的男人和女人”。一个是“任何一个工作都没有重要到我们要忽略安全去完成它”,这句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企业提出的安全理念。
黄春林非常关注安全方面的新闻,在和他的谈话中,他几次提到对煤矿事故的感受。每次谈到这个话题,他平和的语调就变得很低沉。他为此感到很伤心:“煤矿一下死那么多人,人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资源呀。煤矿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死亡事故,真是那些私人矿主拿矿工不当人看。”
1997年11月,黄春林正式接任西江油田的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1999年12月,他被调到西江24-3做平台经理,离开了安全经理岗位。之后,一步步走到西江油田总经理的位置。然而,无论位置有何变化,他对安全的关注丝毫未变。做平台经理的时候,一名香港游客在平台下捕鱼失踪,黄春林现在还会常常想起此事。他说,当时采取了许多搜救措施,仍然没有找到。这件事让他感受到,安全工作是涉及到实实在在的一个人的生命,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现在,当油田有人受伤时,黄春林马上想到的是,“那肯定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够”。他还一定会叫上行政经理、安全经理一起,买了鲜花和营养品,到医院里去看望伤者。他说:“安全是涉及对人的关心,也体现了我们对人的重视。”
记者问黄春林,作为西江油田总经理,对安全有什么认识?黄春林说:“我觉得安全真的要放在第一位。我们把‘任何人都可以因为安全的因素拒绝工作’写在程序里。没有什么是可以和安全来做平衡的。安全责任是最大的责任。作为管理者要有这个理念,你要去保护每一个人。致残了一个人,就是对社会造成的很大损失。我们还强调,任何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黄春林告诉记者,他的这间办公室以及那些红木办公家具,都是他的前任,那位培养他的西江油田健康安全环保部外方经理留下的。然而,对黄春林来讲,他所获得的最大财富是“安全”。

李 伟


流花油田经理李伟

流花油田是深圳分公司的第一个自营油田,现任经理李伟在1999年,就曾在流花联合作业者集团担任安全经理。2005年,李伟从深圳分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兼任流花作业区经理,正式调任作业区经理。在他的领导下,流花油田创造了400万无损失工时的记录。
在深圳蛇口海洋石油大厦三层,记者沿着充满海油安全文化气息的办公区走廊,来到流花油田作业区经理办公室,见到了李伟。李伟是广东梅州人,是一个很爽直的人。他向记者讲起了他做安全工作的经历、感受和收获。
李伟走上合作平台做安全工作是他主动申请的。1984年,学石油地质勘探的李伟,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深圳分公司的研究所。那时是地质勘探工作的低谷,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很少有参与重要的勘探工作的机会,李伟很不甘心就这样地呆在研究所里没事做。1991年,机会终于来了,海上的油田正在开发,有的已经或准备投入生产。海上需要人,可以转行。李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想上平台工作的理由很简单,一个是他要干事,一个是出海有补贴。当时报名的人并不多,因为海上有风险,工作很辛苦,心理上也比较累。这些当李伟真的上了平台后才体会到,起初的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在海上一班要干4个星期,平台狭小的空间,见不到外面的世界。他感受到了枯燥和寂寞带给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李伟那时的岗位是海上的安全实习员,是在阿吉普、德士古、雪佛龙和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4家合资的ACT作业者集团的南海发现号上工作,半年后他又去了惠州26-1平台。当时二十六七岁的李伟,在出海者中算年纪比较大的。无论是海上的经验还是安全工作,他都是从头开始学。而且,由于外方的师傅有中方徒弟顶岗的威胁,不愿意把知识教给徒弟。所以从一个实习员做到正式工是很难的。但是,李伟经过努力,两年后就成为了平台上的一名正式的安全员。李伟说:“我们当时上平台,感觉自己肩负着海油的使命,有一种责任感。我们很愿意去钻研,尽管遇到了外方的不信任等很多的阻力,但是我们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们最后展示给外国公司管理者的能力让他们很吃惊,他们没有想到我们学东西那么快。他们对我们非常认同,觉得我们确实可以挑起大梁,最后不得不使用我们。”
1991年初到1999年夏天,李伟在ACT作业者集团和之后的CACT作业者集团,从安全实习员、安全工程师,一直做到了安全监督。1999年底,李伟就到了由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与英国BP公司合作开发的流花油田,成为流花油田的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
李伟回忆起在合作平台的工作经历,给他深刻印象的是外方对安全的重视。在ACT做安全员的时候,有一天,李伟发现平台上的装救生筏的玻璃钢罩子的硬壳上破了一个洞,他怕水进到筏里,就先用胶布把那个破洞粘上了。第二天,李伟和意大利阿吉普公司的平台经理一起巡视平台,他们走到那个救生筏旁边,那个胶布被平台经理一下子发现了,他立刻就问李伟:“这是什么东西?”李伟解释说是临时性的措施,平台经理一听大声嚷道:“怎么能这样干呢?这可是我们救命的东西。”他非常生气,脸也红了:“我再也不相信你了!”李伟说这件事给他很大的触动。那个破洞他是准备好好修一修的,可是平台经理当时很激动,话也说得很严重,他觉得很委屈。但是很快李伟就想通了,“我觉得他说的是非常正确的。对安全一定要有责任心,做事一定要严谨。”从那以后,李伟做任何涉及到安全的事情,哪怕再小,都非常认真,一定要跟踪到没有问题为止。
在英国BP公司管理的流花油田,李伟受到了更深刻的影响。在BP公司,每一个人都有安全的目标,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安全管理工具,管理也很严谨。整个公司的安全氛围,是从领导到一般的员工,贯彻在整个的作业过程中,是从上到下的倡导,非常浓厚。而且,公司的管理层,老板对安全非常重视。老板不光讲,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比如要完成一个目标,老板会和一般员工坐在一起听课,参加讨论。
李伟说做安全工作对他影响最大。“我学到了理念,学到了系统的管理方法,学到了对人的生命的重视。”作为流花油田的经理,李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认真穿戴防护用品、见到不安全的行为要指出来,时刻做安全观察的准备。他给自己定的目标里,有行为观察、有隐患报告,今年就要做24次。作为领导不光要有想法,还要有智慧,要有行动。他说,他的压力很大,但是在流花油田他有信心。
流花油田因为去年台风“珍珠号”的影响而停产,现在正在做复产的准备,李伟因此异常忙碌。明天,他又将上平台检查复产准备工作了。

王树祥


西江23-1油田作业区经理王树祥 冯瑾摄

王树祥是中海油第一个上平台的研究生。尽管上世纪90年代初,平台上的工作待遇和条件不是很好,很多人不愿上平台。但是,一心想在生产一线做实事的王树祥,毅然地递交了申请。这个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石油地质专业的研究生,这个在深圳分公司研究所总地质工程师一再挽留下离开的研究员,如今已成为西江23-1油田作业区的经理。
记者见到王树祥是在他的新办公室里,由于是刚刚调换过来,所以办公室里的物品很简单。王树祥略微偏瘦的体形,和鼻梁上架着的细边眼镜,也让记者依稀想像到他研究人员的出身。
王树祥最初工作在日本的JHN公司和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合作的陆丰13-1油田。1991年他到油田的时候,油田还在建造、安装。1992年初,他才正式上平台。王树祥是学石油地质的,为了进入平台工作快一些,他就选择了安全岗位。日本的石油公司相对西方的石油公司要小一些,王树祥所在的平台没有安全监督,其在陆地的办公室也没有安全经理,他就直接做了这个日本公司海上平台的安全监督。没有健全的安全机构,没有安全监督带着做,王树祥一切都得从最基础的做起。比如说每周要检查灭火器的摆放、救生艇要放下水试验等,没有人帮助,都靠他一点点地摸索。他从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现场的工作入手,结合自己接受的培训经验,按照国际石油公司的做法,照葫芦画瓢地建立起了平台的安全规范,制定了安全计划。
王树祥印象最深的一起安全事件,是在他刚上平台不久发生的。那时候王树祥30岁,安全工作经验不多。JHN的那个平台,是购买国外的旧平台改造的。平台还没有投产,他是上去准备投产的检查工作。王树祥记得很清楚,他当时站在甲板上看着,一名生产人员爬上梯子去检查一个距甲板2m多高的阀门,看看是关着的还是开着的。可能因为这个阀门安装得很松,可能是拉动的力量大了一点,那名生产人员刚一晃动阀门,阀门就咣啷一声掉了下来。这是王树祥第一次遇到的险情。他就站在那个阀门的下面,眼睁睁看着它砸下来的,就砸在脚跟前,王树祥立刻跳了起来,望着地上这个直径半米,足有好几十公斤重的阀门出了一身冷汗。王树祥现在提起这件事,就好像当时的情景在眼前。他说,这件事给了他一个教训。从操作者来讲,首先应该先检查一下设备安装的状况。他马上就召集平台上所有作业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而且向公司作了汇报。之后,他们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把平台上的所有阀门、设备全部检查了一遍。让王树祥感动的是,这家日本公司虽然组织机构不是很完善,但是对安全非常重视,使这起事故得到了非常及时的处理。
王树祥在JHN公司一共做了12年,从安全监督、高级安全工程师、安全经理,做到了生产经理。2004年6月,他调到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深圳分公司的合作油田做副总经理,直到2007年3月,调回深圳分公司,担任自营油田西江23-1油田作业区经理。
王树祥说,在合作油田,他除了学到了安全管理体系,具体的安全管理方法,他体会最深的就是外方对安全的态度。尤其是西方的几家公司,如康菲、阿莫科,对安全管理非常重视,而且不光是口头上,是要把它付诸每一步。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安全。“只要发生事故或发现隐患,这些公司都会做非常系统的分析。一个普通的员工,如果感觉安全不能满足要求,就可以拒绝操作,直到安全符合要求为止。这一点对我是非常震撼的。他们确实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王树祥现在正在为西江23-1油田投产做准备,原计划明年4月1日投产,他们在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初提前投产,手头的工作很多。他说,虽然现在负责作业区的全面工作,但是压力最大的还是安全。“我们现在这个新油田,很多员工从不同的地方来,可能也知道‘安全第一’的说法,但还没有真正放在心上。所以现在,我们一个是言传身教,要多讲,要给他们培训,还要到现场去。现在,平台已经立起来了,还有一个FPSO正在青岛制造,我派了40多人在现场工作,每个月我至少去一趟,在那里呆一周时间。我的要求第一就是要保证安全。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安全会议,要报告隐患情况和前一天的安全问题。我们的员工要对承包商言传身教。一方面对现场人员是一个精神上的鼓励,另一方面对现场的作业进行指导,为他们解决问题。我们讲安全不是安全监督一个人的事情,所有的作业人员都要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安全负责。”
“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王树祥体会最深的理念。他经常对下属说,对安全不要说我已经做了检查了,也做防护了,应该很好了。不是这样的。安全没有持久的,是要持续改进的。过几天,王树祥又要去青岛现场了,他对记者最后说:“从我心底来讲,在我手下的作业,不发生重大的死伤事故,是我最大的希望。”
记者在深圳蛇口南山脚下的海洋石油大厦里,采访完这3位经理已是黄昏时分。站在深圳分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办公室巨大的玻璃窗前向远方望去,香港岛分外清晰,连接两地的西部通道也可辨身姿。时间真是过得很快,香港回归祖国已10年。我国海洋石油也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合作开发到自营,从学习者到推动者,当年安全岗位上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轨迹记录下了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他们用人生见证了这段历史。(图片由高宝良提供)

编辑 冯 瑾

责任编辑:老王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十颂安全
  • 广州市黄埔区组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
  • 大连金州新区安监局组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
  • 中铁十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知识竞…
  • 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
  • 浙江台州发电厂参加“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
  • 五矿集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知识竞…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用户信息中心

  • 查看购物车详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