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街道在老舍茶馆举行地区商户防火和人员疏散演练
大栅栏是北京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也是北京城区历史最长、遗存最多的传统市井商业区,集中了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东来顺等一批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结合大栅栏地区的实际情况,大栅栏街道工委开拓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全新安全管理模式,为这条百年老街铺设了安全发展的新道路。
百年老街的“三大难”
“大栅栏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有3大难点。”大栅栏街道工委副书记张浩介绍说。
第一大难点是监管对象庞杂、风险复杂多变。大栅栏地区安全监管的“点”分布于区域内部,种类、数量繁多且分散,给监管带来困难。水、电、气、热、交通及通信管线及网络等城市生命线构成区域安全的“线”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次生、衍生灾害,严重影响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社区、学校、幼儿园、医院、饭店、宾馆、娱乐场所等单位分布的“面”广,由于这些单位的经营特点与开放性,使得其呈现危险因素多,主体多元,事故后果易耦合、放大效应明显,突发事件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恶劣等特点,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第二大难点是人员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大栅栏地区从业人员数量庞大,流动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全部流动人口的 72.1%,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仅接近5%。流动人口往往缺乏安全知识,安全素质较差,且多从事高危行业和特殊岗位,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第三大难点是“城市角落”特征明显。大栅栏地区集居住、商业、旅游等多业态于一地,“六小”( 小餐饮、小洗浴、 小歌厅、小网吧、小旅馆、小市场)企业数量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具有典型的“城市角落”特征,客观上为安全隐患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违法非法问题比较复杂,无照经营问题严重,市场秩序杂乱无章;大量无证无照的小餐馆、小洗浴等“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流动性强、隐蔽性大、投资成本低,难以彻底取缔;一些企业存在的非法违法行为涉及行业许可审批、土地规划和房屋建设、出租房屋管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大栅栏地区容易形成监管盲区和管理死角,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对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1533”保安全
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难”,大栅栏街道工委结合实际,开创了“1533”工作法,即:1个平台、5类安全、3项机制、3个层面的安全生产工作模式,建立了安全生产统筹协调的工作体系。
“1个平台”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平台。大栅栏街道工委办事处先后投入150余万元,对掌扇胡同27号院的新办公地点进行装修,集中街道安全生产办、消防工作站、交通办、食品办合署办公,建立了统一的安全生产工作平台,对辖区内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进行组织、协调、宣传、教育、检查工作。通过整合基层的安全生产力量,大栅栏地区实现了协调统一、通力协作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地区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两支安全保障力量。
经过街道安委办的指导,“内联升”调整了应急灯的位置,消除了安全隐患
“5类安全”是稳固生产、消防、交通、食品、药品5大核心安全业务。街道工委拟定了涉及5大核心安全工作的《安全现场检查工作标准》,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将社区、部门、日常工作等多渠道收集汇总的安全信息,在平台上协调解决,提高了及时发现隐患、先期处置的能力,形成自下而上分类汇总反映问题,自上而下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做到一次执法,用足法条,运用一项安全引导、一项安全处罚的形式,引导企业单位尽快认识改正问题,及时顺利消除隐患;对群众反映的隐患问题,协调、联系区安监、公安、城管、旅游等单位进行集中执法。
“3项机制”是计划机制、总结机制和管理机制。计划机制是制定可行的执法检查计划,对被授予检查权和执法权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及食品安全与药品安全合并制定工作计划,避免重复检查,互相交叉等问题;总结机制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原因,评估现有安全状况,通过事故教训,总结出一整套街道层面火灾先期、中期、后期处置安置赔偿的经验方法;管理机制是建立每周安全生产例会、形势分析、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台账管理等6项制度,汇总各方面工作,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方案。
3个层面,即:基础层面、推广层面和重点层面。社区是大栅栏街道的基础层面,街道工委通过建立地区安委会平台,将安全生产工作向社区延伸,改变消防、交通、食品部门只管本单位的现状,变为由安委会直接向社区提供各项安全综合服务保障。参照对接网格、全响应、综治发动机制和“访听解”工作(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在社区重新规划安全生产网络。建立地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站,以宣传站为载体,以安全内容为主体,确定每月1个宣传主题,对辖区社会居民、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将各项安全措施切实落实到户到人。以老字号、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为推广层面,推行完备的安全标准,树立典型,降低检查频次,增强指导力度,推广老字号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的融合。以“六小”单位为重点层面,目的是将其安全状态控制在可控范围。针对这些单位经营范围广、隐患问题多、遗留问题复杂的特点,街道工委增加巡查和执法力度,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一律严格整改,并进行适当处罚、实时跟踪,确保不引发更大的问题。
“‘1533’的新型办公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区域内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地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这是张浩对新的办公模式的总结。
人人都是安全员
“本单位使用的是ABC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是先将灭火器提到火灾现场,站在上风口,据火点3~4m处,拔下保险栓,一手握住喷把,一手按下押把,将灭火剂喷向着火处。”对于“内联升”商铺的安全员李杰来说,消防安全知识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大栅栏街道社区在进行消防演练
作为大栅栏街道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之一,“内联升”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就是消防。据“内联升”安全主管经理苏志军介绍,由于兴建年代较早,公司大楼内的很多设施不符合现代安全需要。电路中的电线多为铝线,且线号普遍偏小,存在较大火灾隐患。面对此种情况,“内联升”领导层决定双管齐下,从人和物两方面解决安全隐患。在“物”的方面,公司投入100余万元,全部将铝线更换为铜线,并更新了电气控制和无线烟感报警装置,消除了火灾隐患滋生的温床。在“人”的方面,“内联升”将枯燥的安全培训与工会活动相结合,将以前文体活动中的踢毽、跳绳等活动变更为连接消防栓、水龙带赛跑等消防模拟比赛,并定期组织试卷、问答、竞赛等安全主题活动,调动了职工学安全、重安全的积极性,真正将安全知识传播到了职工的心中。用“内联升”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齐慧兰的话来说:“我们争取做到每一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安全常识,人人都是安全员。”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东来顺大栅栏饭庄所属的河北吉龙集团公司党支部书记张世宝有着深刻的认识。
2007年的“五一”期间,该公司在河北宣化的一家商场曾因电焊火花而引发火灾,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却很大。事故之后,公司领导层从事故中总结教训,不断加大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在2008年组建东来顺大栅栏店之初,就成立了异地党支部,专门负责安全工作。据张世宝介绍,东来顺大栅栏店所在的大楼出入口狭长,内部经营空间却很宽阔,具有“口小肚大”的特点,且一楼的商场人员流动量很大,一旦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建筑内人员的逃生将会很困难,有可能引发踩踏事故。针对此种情况,公司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保证一楼商场的每条通道都至少有1名安全员进行安全检查,每个摊位都配备合格的灭火器。记者在现场看到,二楼饭店的操作间干净整洁,安全账目清晰完善,消防隐患无死角。通过在多次安全检查中的出色表现,东来顺大栅栏店被街道评为“安全免检企业”,成为该地区老字号企业的安全标杆。对于取得的成绩,张世宝总结说:“注重安全,才有企业发展的空间。”
像内联升、东来顺这样以安全为发展重心的企业,在大栅栏地区还有很多。以创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保障,大栅栏街道工委引领着区域内的新老企业稳步发展,使这条百年老街焕发着安全发展的新面貌。
实习编辑 刘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