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大雨中,王长兴(左一)在五路居防汛抢险现场
防汛抢险是近些年不容忽视一个话题。十几年前,提到防汛抗灾,人们首先会想到黄河沿线的城市。但是,随着2011年、2012年各大城市相继受到大雨的侵袭,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原先高楼林立、桥梁环绕、地铁错落的内陆现代化城市,频出“看海”的“笑话”。2011年6月24日,北京下起滂沱大雨,广渠门、五路居等多地都出现立交桥下积水现象,很多车辆困在桥下,城区交通一片混乱。2名男子在下车帮忙推车时,不幸被水流卷入排水井,再也没有上来。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这场大雨共导致79人死亡……
在这些灾难事故抢险的第一线,活跃着一支专业队伍,哪里有危险哪里越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北京市排水集团的抢险大队(以下简称“抢险大队”)。
王长兴,就是这支队伍的大队长。
从事抢险工作多年,王长兴体会更多的是快乐,他笑谈,“做了这个行业,一心想的就是能为社会做些贡献。”初次见面,王长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黝黑的皮肤和布满老茧的双手。“我们王队长在汛期来临时常常都是在办公室度过,那时在他身边最有特点的就是3部手机,其中保持实时通信的手机,铃声犹如惊雷,相隔三四层楼都能听出是王队长的紧急传呼机响。”队友们这么说。
多年来,王长兴先后带领抢险大队完成多项任务,其中不乏北京“7·21”特大暴雨抢险行动。抢险大队先后荣获2008年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2009年的“先进班组”称号,2012年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先进集体”称号,王长兴也在2012年被授予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参加抢险队伍
1989年,王长兴从技校毕业,主学电气焊专业的他,最初参加了北京城建集团第三分公司的公共设施抢险第一支队,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各类事故抢险救援。
参加工作还不满2年的时间,王长兴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事故抢险。1991年元旦过后,在燕莎亮马桥地区曾发生一起煤气泄漏事故,当时北京正处于天寒地冻的冬季,他所在的大队接到指令便前往现场。“那时安全技术保障和工艺都没有现在发达,连抢险救援的工作都具有危险性。”王长兴回忆道:“为了能先制止住泄漏事故,抢险人员都是奋不顾身地抱着棉被往下跳。”由于王长兴学习的是电气焊专业,这次抢险他没有被安排在第一线,而是等待进行后续的维修工作。“那次的经历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有一种意识要为社会出一份力。”
1993年4 月,那天风很大,北京多地发生突发事故,北京站大型广告牌倒塌,首都机场塔吊倾覆……突变的天气让王长兴所在的公共设施抢险队忙碌异常,他被分派到建国门外一处外交公寓楼顶,参加大型广告牌的紧急拆卸。上午10时收到指令,王长兴立即前往现场。据王长兴回忆,这个广告牌高9m,长55m,由于大风的侵袭,广告牌悬挂在6层楼的屋顶上摇摇欲坠。见此情况,带队队长和相关专家、领导迅速制定抢险计划。由于广告牌面积大,需要气割人员分块切割,王长兴主动申请第一个前去气割。由于风势大,气割作业危险异常,抢险大队共调动了4台吊车,共同完成现场作业。抢险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3时许,广告牌被分割成若干小块,平稳调离现场。“完成那次任务我很自豪,认为自己就应该干这一行。”王长兴高兴地说。
干了20多年的抢险,王长兴也有过后怕的经历,1997年,安定门外有一处电力电热的水管泄漏,热蒸汽呼呼地向外冒。在得知破损管道上下游的闸门已经关闭时,抢险队开始进行维修作业。在起螺丝的过程中,王长兴发现很费力,“按理说闸门关闭后,起螺丝应该相对省力。”他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领导。指挥带队的领导闻讯马上宣布停止抢修,之后发现管道的闸门没有关死。“那一次的经历让我对于抢险前的事先调查尤为留意,后来调到排水集团担任应急办的主任,每次接到抢险电话我都要先跑到现场查看,确保安全。”
为社会出力
2000年以后,北京市公共设施的维护和抢险工作相继细分到了各个单位,分工逐步专业化,使得王长兴所在的公共设施抢险队的任务逐渐减少。那时王长兴正处于而立之年,抱着一种想在工作上做出贡献的心情,2006年,他参加了北京市排水集团的抢险大队。由于有多年公共设施抢险的经验,初到排水集团,接触到城市管网的他没有感到陌生,反而有种亲切感。
来到排水集团后抢险任务也是接二连三,2007年处理安华桥积水,2008年知春里积水……每年的5~9月的汛期,王长兴都始终处于24h待命的状态。有时雨势大,抢险救援就要不眠不休。“我们王队长在汛期来临时都是在办公室度过,为了能第一时间到现场,全面掌握情况。那时他最有特点的就是有3部手机,其中保持实时通信的手机,铃声犹如惊雷,相隔三四层楼都能听出是王队长的紧急传呼机响。”
抢险工作持续不断,2011年,排水集团成立新源公司,下设了第三经理部,主要承担抢险工作。为了组建一支有能力、有效率、有素质的抢险队伍,王长兴为队员做了培训。针对应急预案、防护预案、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技能,他都一一做了讲解,确保全部队员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
队伍顺利组建完毕,经受了2011年多雨和强降雨的考验。2011年,这支队伍完成了28次备勤,处理应急抢险事件133起,同时为节日和重大政治活动保障备勤9次。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抢险大队刚刚组建时,王长兴曾面临人员新、设备少、物资匮乏,抢险基点少(抢险人员备勤,及物资储备地点)等诸多问题。对此,王长兴认为,自己做抢险工作从始至终就是想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确保自己队员的生命安全,“没有考虑过是苦还是累。”
“7·21”的不眠夜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从上午开始出现强降水预警,11时,王长兴接到通知开始进入备勤状态。此刻,王长兴正陪儿子看病,“刚从医院出来就接到了电话,我马上就给家里人打电话,托他们帮忙把孩子接回去。”自己则从医院直接回到工作岗位上。
大雨在下午时分开始显出“惊人的威力”,气象台连续发布强降雨预警,下午14时许,暴雨预警由蓝色升为黄色,又在傍晚时分升级为橙色。这是北京市气象台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发布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
莲花桥下积水齐胸……
二环路复兴门桥双方向积水断路……
二环路东直门桥区,南北双向主路因为积水无法通行,南向北方向车辆发生较长排队等候现象……
三环路安华桥、十里河桥、方庄桥、北太平庄桥、玉泉营桥、丽泽桥、六里桥等发生积水,导致主路断路……
四环路岳各庄桥、五路桥等积水断路……
根据多年的经验,王长兴预料这次抢险定是一场硬仗。
“把水泵吊过来,注意电线!”“对好接口!”“打开井盖!”“起泵!”一个个简短有力的指令下,机器的轰鸣声响起,水泵周围泛起湍急的水花,路面上的积水被水泵迅速抽升,顺着白色的胶管排放到辅路的雨水井中,王长兴首先赶往西四环的五路桥。由于雨水把辅路路基冲垮,倾斜而下的泥土被冲到主路中间,加上积水,这一地区很快就断路了,造成大量车辆拥堵。王长兴指挥队员用水泵抽水,迅速调来铲车清理淤泥,并时刻监督着现场的作业安全。雨越下越大,晚上8时许,恢复通车没多久的五路桥下又积水1m多深,再次断路。王长兴在雨中指挥吊车架设2台移动泵,加上1台固定泵,开足马力排除积水。时间一点点过去,积水终于开始缓慢下降。当桥下积水刚刚降至50cm,王长兴第一个跳入水中,带领队员们一边清理雨水口,一边移除锥筒,为车辆通行做好准备。午夜时分,五路桥下交通开始恢复。
“肖村桥积水严重,马上增援!”已经浑身湿透的王长兴抹了一把湿漉漉的脸,没来得及休息,又立即奔赴肖村桥。一直到25日凌晨5时,王长兴带领着抢险队伍先后转战肖村桥、双营桥、京港澳高速抢险现场,连续奋战了60多h。处理完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的积水后,他又率队前往了重灾区——房山区。正如王长兴所说:“为社会出力,为百姓解难是他一直信奉的工作原则。”
工作不分忙闲时
“平战结合是我们的工作特点。‘平’是日常的维修和建设,‘战’就是汛期的抢险应急。”备战汛期一忙就是近5个月,进入10月,北京的汛期基本过去,王长兴又要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做好备勤工作。
自从来到抢险大队,王长兴承担过多次大型活动的备勤任务。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王长兴坚守一线,哪里有雨情他就赶往哪里,带领抢险队完成一次又一次防汛抢险的任务。2009年国庆60周年,他所在的抢险大队作为城市安全保障不可缺少的一环,刚结束汛期繁忙工作的他,又投入到了国庆保障的工作中。
抢险大队进行拉练演练,王长兴在现场指挥调度各个抢险单元
很多人误以为抢险大队只在汛期到来时才会繁忙,王长兴说:“应急抢险是我们作为抢险大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主要的工作还是要管理和维修。”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垃圾的成分相较以前,变得更有腐蚀性。如“84消毒液”、洁厕灵等化学制品,都使得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也使得管道发生腐蚀泄漏的风险加大。为此,王长兴要定期对各个污水管道进行检查。由于近些年,北京市多发突变天气,原先建设好的管道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快速的发展,因此,抢险大队在汛期一结束就要投入到管道建设的工程中。
工作中,很多抢险队员担心抢险会有危险,在这方面王长兴颇费了一番脑筋,开始引进一些新技术,“现在管道检测工作,有时都是交给机器人完成,我们通过传输画面掌握内部情况,大大降低了风险因素,保障了抢险队员的安全。”
实习编辑 高琦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