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右)示范手指呼唤信号作业过程
“北京地铁的发展曾陷入没有车辆、没有技术的困境,但是我们国家通过自己的研发先后制造出DK1、DK2、DK3……”对于车型和构造,王刚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每种车型都有各自的优劣、使用状况、制动和机械连接特点、以及对应的注意事项,这些都需要在试车之后一一梳理出来。”采访刚刚开始,王刚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地铁车辆的发展史。
1982年,王刚从地铁技校毕业后,经过严格的筛选,通过操控考试,累计12个月的安全驾驶千米数,取得副司机资格。随后又积攒2年的安全驾龄,1984年,升格为正司机,正式进入地铁的正线运营。28年早出晚归的驾乘工作渐渐成为王刚生活的一部分。
“地铁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是每一位司机的责任,我想将我的经验传授给我的徒弟。”现年50岁的他,接受领导安排的新工作,开始从事人员培训方面的工作。不能在线路上运行,他多少有些遗憾“我不开车就像缺少了一份力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世纪80年代初的高考升学率就像是现在彩票的中奖率,千千万万人高兴而去,悲伤而归,那种寒窗苦读,及第高中的快感,总让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王刚也曾参加高考,“那时我化学很好,也获过有关奖项,想去学石油,可高考却落第了。”
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刚又巧遇了新的机缘,他重新振作考取了地铁技校。1980年的北京地铁不像现今一样发达,初期只有一条线路——苹果园到北京站,能够考取地铁技校并非易事。
“课业排得满满当当的,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电工学,很多课都看似与驾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当真正学成出来,投入运营才会知道个中作用。”成为地铁技校的科班生是成为地铁司机的一小步,2年的学习过程中,王刚也逐渐对地铁各个组成部件产生了兴趣。有一次在讲调压车的用电问题时,王刚就大胆地提问:“为什么稳压电路不用10V,而用6V?”授课老师很细心地解释逐点电位为什么选10V,每个步骤都讲得头头是道。
随后,王刚得知授课的老师研究调压车已经有10个年头,为了每一次授课他都会准备很厚的一沓讲义。“当时老师的专业素养让我钦佩,成为我学习的楷模。”
“我也曾是新人”
“我也曾是新人,初进地铁,要开动一辆200多t的车辆,是个新人都会紧张,但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细心给我讲解遇到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措施。”1982年,2年技校学习的结束,意味着王刚驾乘生活的开始,他最初先到了太平湖车辆段学习。
作为学员,初期是不能摸车的,直到1983年1月,王刚才第一次摸到了地铁的驾驶手柄。“与现在的新车型相比,老车型的驾驶平台要复杂得多,仪表盘、可操控钮的种类繁多,近似于飞机、火车的内部构造。”从那时开始,王刚为了能把车开平稳、安全,总会考虑如何制动,如何起步,如何应对线路上的不同坡道的种种问题。
对于制动方法,王刚结合技校内学到的5种方法和区间段的坡道、站台位置、天气等情况逐一尝试。由于车型不断更新,为了找到适合的方法,两段制动、一步制动、大劈叉等方式他都一一尝试。
1984年,积累了2年的安全驾龄,王刚终于考取了正司机资格,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地铁司机。在驾驶地铁的初期,他有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时从古城车辆段出车,开到木樨地,到站后一位铁路局的指导司机特意绕到驾驶室看是谁在开车。“那时我看起来也很像学生,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竖起的大拇指。”
“第一次得到来自乘客的表扬,感觉就像得了一个奖杯。”此后王刚更加专注地开车,“不管谁在车厢里,把车开稳是我的责任,把乘客安全送到站是我的使命。”
为人师有责任
从24岁开始,王刚就开始带徒弟了,第一次他带了2个。回家后,他很高兴地和父亲分享这个喜讯,但父亲给他的不是表扬,而是一段值得他受用一生的话:“不管得到了什么荣誉,都要以平常心待人,以平常心待己,心平气静地处人待物,将一件事处理好。”此后,王刚有了自己的工作态度,“踏实做事,低调做人,工作上注意抓细节,干好工作。”
面对书记、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王刚总是会告诉自己,“工作还在继续,一天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就有一天的责任,安全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积累得到的。”对于自己这么多年工作的评价,王刚一直秉承一个观点:没有安全行驶完最后一站,不敢说是好的。
多年的运营经历,让他掌握了大量应对风险的经验和预防措施,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教给其他司机。例如:在地铁运行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人和车辆之间发生摩擦,老的地铁线路没有安全屏蔽门,有时候出于好奇心,乘客会在站内探头,加之相互推搡,乘客有坠落轨道的危险。为了预防这个危险点,王刚提倡地铁司机要瞭望,同时在进站时一定要把车速控制在20km/h以下。
除了叮嘱徒弟在特殊站台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他还与徒弟分享自己在雨雪天、雾天、上坡、弯道上的经验,以及速度控制,制动要领。
“地铁的安全运行和平稳运营都在司机的手里,要达到地铁提出的高效平稳安全运行,这也是最高层次的服务。”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王刚也同样注重对查车环节的培训。例如:行车时发出“当当当……”的声响,不能继续草率运行,而要到车下一个点一个点地排查,找到隐患点,不能让小隐患酿成大事故。同样车门开关不畅,也不可以轻视,要及时停车排查,做紧急封门措施。
“车辆使用合理,我们管车的人才安心。”王刚的驾驶宗旨是:开明白车、开放心车、开责任车。他不仅熟悉线路的坡道位置、站台特点,还把每种车型的电路图记在脑子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故他都可以及时和维修人员说明情况。
手柄传帮带
“我没有想过要出人头地,只想踏踏实实为地铁做点事。工作不是为了荣誉,只是为了一种责任。我有责任平稳地带动每一辆车,我也有责任帮助新一代年轻人,开安全车、开放心车。就像曾经带我的师傅一样,带起一批新人,为地铁公司做贡献。”
2010年11月昌平线乘务中心成立,为了摸索出新车型、新线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王刚凭借丰富的行车经验,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总结了合适昌平线多横竖曲线、盘型制动机及运行速度在100km/h的新型类车,在全天候气象条件下的驾驶操作方法。随后,2011年昌平线乘务中心开展了“强化标准化作业、提升司机整体水平——手柄传帮带”活动,王刚也进入了最为忙碌的一年。
自从接受任务后,王刚主动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将自己多年的安全行车经验与昌平线实际工作的车辆知识、电气知识、规范工作模式等相结合进行汇总、整理,下到各班组对每个轮乘组的驾驶作风、标准化作业进行交流和指导。王刚跟随每一个轮乘组对其进行熟悉摸底,主要对更换司机时、作业中检查确认操作部件的程序,车辆在站开关门及发车的作业流程,运行过程中呼唤手指意义及时机,特殊区段、特殊气象条件下的牵引、制动方法,以及安全服务意识进行了指导。不仅如此,王刚还完善了昌平线乘务中心提出的会车站立的规定,要求车辆运行时、会车过程中,加强对相邻列车的侧后部的观察,“不可1m不瞭望,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是他对每一个乘务的教诲,降低了运行的安全隐患。
对于一批等待锻炼的新司机,王刚有一个教育原则:尽量不批评,而要引导,适度地给予正激励,调整好新司机的驾乘心态,培养安全的驾车理念。在培养新司机的过程中,王刚经常会随车观察,针对不同情况传授驾驶要领,纠正不良驾驶习惯。点滴的改变最终造就了良好的驾驶技术,很多年轻司机也表示,“以王刚师傅为榜样,将安全行车从点滴开始积累。”
王刚在教授过程中,还要求新司机在制动时该给两次制动命令时,不要给到四次、五次。“这就像开汽车换挡一样,你换得越多越容易慌乱。改变驾驶习惯,简化驾驶程序,让他牵引的时候能把速度提起来,制动的时候,找参照点,把速度降下去。”王刚每一步都为新司机的安全驾乘着想,也逐渐改变了新司机开车的时候紧盯仪表盘,忽略瞭望的问题,“仪表只是在低速的时候对异常的一个参照,或者是对停车时候的参照。只有瞭望的时候才能做到及时排除的时候赶紧排除。”
实用的应急技巧是他授课的另一层面,为了能更好地让新司机掌握技巧,王刚把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通过案例的形式,带领新司机去识别、判断、处理,使新司机逐渐掌握车辆理论,故障点发生的原因。为了掌握车辆动态行驶中各种状况,王刚每次都会让新司机先了解车辆在正常情况下是怎么样,之后再对比之前的情况讲解制动机故障是怎么样,随后强化雨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以及车门等其他部件故障的处理措施。“你可以不记得我是谁,但是你必须记得严谨二字。”每次上完课后,王刚总会将这句话留给学生。“这样做我会比较安心,只有严谨,才能发现细微的隐患点,才能保障线路安全平稳的运行,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永远记住严谨。”
“欢迎大家回程的时候在地面上立一个打火机,试一试车辆行驶是否平稳。”王刚幽默地说,“作为司机应该做到让乘客感到既安全又舒服,很柔和,所以做到打火机不倒,人就不会倒。”
28年的驾乘生活有一句话一直伴随着王刚:自信但不自大,自谦但不自卑。“我的工作可能看起来有光环,但是我也是普通人。”王刚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评价自己一直坚守了28年的工作。地铁长年的安全运行也正如王刚说得那样,“只有每一天安全的做事,一天一天的积累,才会有几十年的安全,70多万km的安全运营都是1m、1m积累出来的。我的工作和成就没什么诀窍,只要做到严谨就可以了。”
实习编辑 高琦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