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线焊口检测验伤
随着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勘查的深入推进和老油气区新领域的深度挖潜,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大量投入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相应的工艺更趋完善,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油田员工的安全健康及防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及工会部门精心周密安排,确保放射性辐射的防护工作万无一失。对此,笔者结合江汉油田放射性辐射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讨和分析进一步加强油田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有效监管措施。
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过程。放射性元素大多为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元素,其放射的射线肉眼无法看见和感知,只有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
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强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次的多少,以及辐射承受者的健康状况、体能强弱等相关,具体辐射后的表征及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受到剂量越大、强度越高的辐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还会致人短期死亡;受辐射轻微者,只要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损害作用,有的症状经过20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有的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受害。因此,凡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防辐射保护,对辐射的强度、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对身体和环境无危害的范围。
放射性辐射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是油田工程施工中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放射性辐射工艺环节主要集中在放射性测井和工件射线探伤。
放射性测井分为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通过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的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通过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工件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工件或设备焊口,从而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密集,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放射性辐射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任何的偏差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人身辐射伤害。只有严格施工环节的防辐射保护工作,确保员工接触辐射的剂量足够低,才能有效杜绝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放射性辐射伤害,需要从辐射的控制入手,以技术防护措施为根本,对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防护监控。一方面采取有效的屏蔽办法,控制和弱化射线;另一方面精心管理,避免措施失控,提升从业人员的防护警觉和自觉执行措施的危机意识。
加强防护设备设施建设
在放射源贮存方面,江汉油田根据放射性物质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存放规模,建设辐射防护墙、门、窗、辐射防护迷路,并充分考虑直射、散射和屏蔽物材料与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防护厚度。江汉油田按标准建立了防护实体围墙的库区和专用贮存库,使辐射防护墙外5cm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放射源的运输方面,江汉油田配备专用的放射源运输车、专用的屏蔽罐,屏蔽罐体还设有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并随车配备专职的押运人员。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放射源运输时需随车配备辐射监测仪和防护服,供监测和应急处理使用。
在放射源的使用环节管理上,江汉油田为每个使用放射源的班组配备了设立警戒区的安全带、警告标牌,配齐操作用的长把工具、防护服、辐射监测仪、剂量牌,为防止放射源操作时落井,还配备了专用的井口封盖设施。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管理制度
专项制度是促进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基础和根本。江汉油田遵循“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来完善放射性辐射管理制度,使管人和管物“双管齐下”,建立和形成重点突出、简便实用、针对性强、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实现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开展防护知识技能学习培训
一是严格库区和专用贮存库的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对放射源的出入库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在放射源和放射源容器库区内设置双道门锁,配置警卫和警卫犬24h值班,实施红外线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并通过卫星电话直通全天值班调度和公安局。
二是建立运输全程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充分考虑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关人员搭乘、不法分子拦抢、车辆突发故障以及交通事故、拥堵等风险,对运载车辆罐体采取三道门锁控制,每台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配备专职司机、押运员,使安全生产部门能够随时监控。此外,江汉油田还收集施工沿途、行驶各区域的派出所电话,以便运输司机、押运员等遇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三是对放射性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采取《放射源作业许可票》制度。使用放射源前,需对作业条件进行认定,经过生产安全部门及当地放射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作业时由施工负责人安排监督人员确认现场措施到位并签字后,方可实施操作,以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同时,江汉油田对废弃的放射源按规定回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档保存。
四是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江汉油田要求对涉及放射源及相关操作工序的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上岗证后,持证并穿戴专用的劳动防护服装、装备上岗。施工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杜绝事故发生。
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油田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作业条件较差、接触人员较多等特点,管好放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关键入手,精益求精抓完善、促落实。
首先是在安全部门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现场操作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演习、应急设施等。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适宜的应急计划并作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前开展应急演练。
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对施工场所进行清场,在其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等警示标识,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也可采用绳索、链条及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在进行野外焊口γ射线探伤施工过程中,现场还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比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柄长不短于1.5m的夹钳、适当长度的金属线、水池、沙袋等。
再是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对装载和卸载带有放射源和放射源托的源容器,要使用有足够屏蔽的、适当的换装容器,采用长柄操作工具的,要灵活熟练使用,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当放射源在工程中遇到险情,施工人员应直接向工程安全部门、企业负责人汇报,以免事故恶化。
在放射性测井施工中,针对测井仪器在井下施工经常发生遇阻、遇卡的现象,操作人员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放射仪器遇阻直接起出仪器;遇卡不强行上提电缆解卡;打捞应使用可靠程度高的穿心打捞方式;因遇卡导致曲线变形不能进行补测等,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放射源失控的风险。对于井口极易出现注水回溢导致放射性同位素流散的现象,提前装好井口防喷装置,阻止污水回溢,配置井下释放器,将放射性同位素输送到井下再解封使用,躲避传统工艺的污染风险。在工件或设备焊口γ射线探伤过程中,探伤仪器的放射源更换应征得当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批准,并在防护专业人员的监督下,在完全屏蔽的装置里,采用远距离的抓取机和支撑装置进行。
编辑 郑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