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练为战 练为用

——记南京市重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作者: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 来源:本站搜集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2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2011年11月18日,南京市重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南京蓝星新材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化工”)展开。这次演练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南京市化工园区管委会承办,南京市安全监管、公安(消防、交管、特警支队)等23个部门(单位)的60余台特种车辆和500余人参加了演练,全面检验了南京市处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演练过程

  2011年11月18日上午10:00,随着演练总指挥——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一声令下,南京市重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在化学工业园区蓝星化工生产装置区正式开始。

  演练模拟蓝星化工新建四氢呋喃装置试生产过程中,氢气泄漏发生爆炸燃烧,火势蔓延扩散平台,容器受热变形导致发生二次爆炸,爆炸抛射物击穿邻近装置的苯储罐,造成管道破损,大量有毒有害物料泄漏和扩散。

  上午10时1分,蓝星化工1号生产区四氢呋喃装置中控室加氢工段突然发出了报警的信号。巡检人员报告:四氢呋喃装置阀门法兰垫片处泄漏,发生爆炸,有人员伤亡,物料有甲醇、四氢呋喃、氢气和马来酸二甲酯,请求救助。随后,一声警报汽笛拉开了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序幕。公司启动了应急预案,事发车间应急人员按现场处置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其他车间紧急停车、疏散人员,并报告园区应急响应中心。

  10时6分,园区应急响应中心接到公司请求支援后,迅速启动园区应急响应,成立园区应急指挥部,下设通讯与信息保障、治安道路交通保障、救援装备保障、公用工程保障、专家组等专业小组,迅速转入应急响应状态。同时,调动园区应急处置力量立即赶赴现场,统一组织协调现场抢险处置行动,并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10时8分,化工园区消防中队及周边扬子、南化公司消防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扬子、江北人民医院急救车将蓝星化工自救的受伤人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现场侦查小组、警戒小组、灭火小组、搜救小组按照预案任务分工,利用现有装备展开救援,控制火势蔓延。灭火小组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分别在着火装置的北侧设置2个车载炮和2门移动炮,对着火装置进行冷却降温,并利用泡沫发生器对地面流淌火进行堵截和控制;供水小组占据消火栓向主战车辆不间断供水;警戒小组对火灾现场的主入口利用警戒桶、警戒灯、警戒带等器材实施警戒,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搜救小组在水枪的掩护下,重点对燃烧爆炸现场进行搜救。

  10时12分,市委、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值班室报告后,迅速启动市级响应,并将有关情况向省安监局值班室报告。南京市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接到命令后火速奔向事故现场实施救援。南京市安监局从市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专家库选调3名化工专家赴现场进行技术支撑;交管部门立即启动重特大事故交通保障预案,先期调集九大队、十大队、二桥高速大队和六合大队的警力,对事发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疏导,并控制围观人员的聚集,保障江北大道、长江二桥等通往事故现场、扬子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的道路畅通。

  10时16分,根据《南京市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在园区管委会成立以副市长罗群为总指挥,安监局局长丛跃滋、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霞为副总指挥的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各方救援力量投入抢险救援行动。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化工、消防、环保、气象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正在对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进行分析,为指挥部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在现场,市级医疗专业救护队伍、气象监测应急抢险队、通信保障专业应急队伍等市级响应的救援力量陆续抵达事故现场,各专业队伍迅速投入救援。消防部队重型装备投入了战斗;市气象局的应急分队正对现场进行气象监测,将汇总到的事故现场风向、风速和气压的气象要素信息不断传送到指挥机构;电信、移动应急通信分队正在建立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保障应急通讯所需;市环保监测分队设立多处检测点,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空气及水体进行多方位监测;质监局特种设备应急技术人员正在提供特种设备和压力管道应急救援技术指导工作。

  10时23分,事故发生所在地六合区政府接到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命令后,按预案立即采取措施,派出现场工作组,对处于事故发生地下风向的两个社区群众进行疏散。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调集30多辆客车,组织群众向上风向、侧风向撤离疏散。

  10时27分,轰的一声剧响,现场发生二次爆炸,爆炸的抛射物四处飞散,并击穿了装置数十米之外的苯储罐,造成苯储罐着火。此时,侦察直升机接到救援指挥部的指令,飞临事故上空,对事故现场有毒有害烟雾扩散情况实施空中侦测。

  10时28分,随着现场火势扩大,园区及周边消防力量明显不足,现场指挥部又紧急调动特勤一中队、战勤保障大队等增援力量到场,大型危化品应急救援车投入抢险战斗。由于容器发生爆炸,造成相连的管道发生泄漏,消防特勤和堵漏人员正在对管道进行堵漏。

  10时30分,堵漏人员报告堵漏成功,苯储罐明火扑灭,消防人员正用泡沫覆盖围堰内的消防水,防止苯挥发,并增调消防车对苯储罐进行冷却。

  10时32分,现场总指挥罗群下达总攻指令:“总攻条件已具备,总攻开始!” 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抢险勇士奋力向前,水枪水炮怒吼,水流泡沫齐发,银龙飞舞,激流四射。

  10时33分,现场的火已被扑灭,消防作业进入现场搜寻作业,各抢险救援分队检查汇总结果后,分别向市现场指挥部报告情况。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罗群综合各单位报告意见,决定解除应急响应,并立即向省政府报告;环保部门继续实施环境监测,蓝星化工加强现场监控,六合区组织疏散群众返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经过企业、化工园区和南京市三级联动、联合指挥、协同作战,事故处置取得圆满成功。

  10时35分,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化工园区蓝星化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的最新情况:事故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善后工作全面展开,7名伤员得到妥善救治,疏散群众已经陆续安全返回家园,周边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针对这次应急演练总结道,方案设计周密,实施准备充分,组织指挥有力,通信联络畅通,现场人员职责明确、行动规范、作业熟练、效果良好,展示了较强的应急响应和协同实战能力,是一次很成功的综合演练。

经验与体会

  这次大型演练,有效检验了南京市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防化救援应急处置方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总体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省、市、区以及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处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磨合了处置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主要经验和体会有以下4个方面。

  各级领导靠前指挥

  这为演练筹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演练筹备工作前期,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江苏省安监局等单位的领导先后6次亲临演练现场,共同研究推敲演练脚本,及时为演练筹备工作把关定向。在演练进入到整体合练的关键时期,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江苏省安监局等单位领导来到合练现场,对演练过程中应急响应的启动、三级预案的衔接、处置程序的规范等重点环节提出许多建议,增强了各参演单位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

  确立总的指导思想

  这是演练取得成功的前提。演练时间紧、要求高,准确把握上级意图,明确工作努力方向,对加快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落实至关重要。演练筹备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借鉴南京市近年来承办大型应急演练活动的成功经验,及时确立了“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看点、把握五个重点环节”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重大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各个层级展开应急救援的基本逻辑这一主线;突出展示企业组织自救施救的能力、化工园区组织应急联动处置的能力、政府组织指挥应急救援的能力“三个看点”;应急响应程序的统一规范、应急组织指挥系统的层次递进、保护生命保护环境宗旨的首位体现、区域应急处置力量的配置联动、信息技术保障手段的综合运用“五个重要环节”。

  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

  这是推动演练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演练筹备工作组成立后,及时下发演练总体方案,对各参演单位、保障单位担负的任务、物资、车辆、人员保障以及筹备工作各个节点的进程进行了明确分工,制定了演练工作进展表,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抓好单项训练、桌面推演、短片拍摄、演练保障等配套方案,确保各条线全面展开、同步推进。为增强对演练的感性认识,筹备组定期组织各参演单位对事故模拟、厂区道路、沿江水域、疏散区域等进行现场勘察,绘制演练平面效果图,研究确立各级各类指挥所、监测点以及各参演分队现场分布区域。为加强演练的组织指挥与协同性,筹备组按照定人定位、先分后总的原则,采取桌面推演、车辆和人员定位、分段分类训练以及合练前碰头会、合练后小结会、编发工作简报等有效工作措施,及时梳理、研究解决推演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较好实现了组织指挥、救援演练与演练脚本的有机衔接。

  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

  这是演练成功的根本。应急队伍建设事关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运行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针对南京是一个重化工城市,南京化工园区是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的现状,南京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想方设法加强市和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近年来,南京市安监局牵头先后组织承办了国家、省市赋予的“扬子石化苯储罐泄漏”等4次大型应急演练。通过消防灭火、工艺处置等系列应急演练作业,参演的消防、安监等应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平战结合日臻完善,锻炼了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编辑 宁 远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灭火大战
  • 要闻
  •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总结
  • 陕西省原油集输站应急演练
  • 全国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在哈尔滨启动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8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