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面罩
呼吸防护用品,是保护人体呼吸器官的防护用品,主要作用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经呼吸道吸入体内,或直接向使用者提供氧气或洁净空气,以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人员的正常呼吸,佩戴呼吸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御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011年12月,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个人职业病防护产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力度的加大,劳动者对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人们对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防尘、防毒口面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其品种、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呼吸防护用品行业的发展。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自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通过信函调查、展会现场问卷调查、走访防尘、防毒口面罩生产企业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防尘、防毒口面罩的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中国呼吸防护用品市场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呼吸防护用品产业概述
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过滤式呼吸器和隔绝式呼吸器两大类。过滤式呼吸器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两种;隔绝式呼吸器分为供气式和自给式两种。呼吸防护用品在我国劳防用品行业中习惯称为防尘口罩(标准名称为“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和防毒口面罩(标准名称为“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截至2011年,我国有关呼吸防护用品的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主要有: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890-2009《呼吸防护用品 过滤式防毒面具》、GB/T16556-2007《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6220-2009《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GB23465-2009《呼吸防护用品 实用性能评价》等。
由于自吸过滤式防尘、防毒口面罩(以下简称“防尘、防毒口面罩”)是各类防护用品中市场销售量较大的一个大类品种,在国际和国内都有着较多的需求和广泛的市场,所以调查报告侧重对呼吸防护用品中防尘、防毒口面罩产品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我国是世界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10年尘肺病累计发病67.7万多例,死亡14.9万例,尘肺病现患53.7万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近万例,2010年新发尘肺病高达2万3812例。尘肺病占新发职业病的87.4%,其中矽肺和煤工尘肺占尘肺病例的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国内防尘口罩市场需求量约为3.5亿只,防毒口面罩为950万只以上,年增长速度约在20%左右。
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1月公布实施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实施细则》中,将涉及呼吸防护用品的“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呼吸器”“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4种产品列为实施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截至2012年2月底,全国共有215家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取得“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有120家,取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有80家,取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有15家。但据了解,全国实际生产和加工各类防尘、防毒口面罩已有近千家企业。这部分企业的产品有的是为国外企业加工定制专供出口的,有的是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无证产品。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尤其在计划经济年代,防尘、防毒口面罩的生产数量很少,只有少数地区、个别企业在生产制造,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如北京塑料十三厂生产的武安301型、302型防尘口罩;上海工业防护用品厂生产的2595型、2596型单、双罐防毒口罩;山西新华化工厂生产的59型防毒面具及滤毒罐。由于生产企业少、产品品种简单、生产数量少,无法满足全国劳动防护市场的需要。
自1990年,美国3M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这家以呼吸防护用品为主的跨国企业向我国劳防用品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防尘、防毒口面罩,既有随弃型口罩,也有复式防护口面罩。3M等外资品牌的进入,大大丰富了我国呼吸防护用品的品种,也推动国内涌现出一批新的防尘、防毒口面罩生产企业。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国外品牌的影响下,国产的防尘、防毒口面罩无论在款式上、品质上都有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少生产企业从最初的模仿阶段起步,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创新之路,并拥有自主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在发展民族品牌的道路上取得可喜的一步。
但防尘、防毒口面罩产业在我国仍处在发展阶段,生产企业基本都为中小企业,还有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生产;科技投入不够,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市场监管不力,特别在流通渠道和使用口罩的单位,假冒伪劣商品和无证产品屡有发现;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等也是困扰国内生产企业的主要问题。
呼吸防护用品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力度的加强,我国的呼吸防护用品行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呼吸防护用品企业要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使我国不仅成为防尘、防毒口面罩生产的大国,而且要成为防尘、防毒口面罩的生产强国,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
生产企业向规模化发展
我国虽然是一个防尘、防毒口面罩生产的大国,每年都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出口各类防护口罩,国内每年也有近5亿只防护口罩的生产量。在我国已经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呼吸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有215家,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据调查统计,这些企业在2010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4家,超过3000万元的只有2家。在生产数量上,生产随弃型口罩的企业2011年生产数量超过亿只的只有1家,超过1000万只的只有2家;生产可更换半面罩和防毒口面罩的企业2011年生产数量超过700万只的有3家,超过100万只的只有1家。大部分呼吸防护用品生产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还有不少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方式陈旧,市场运作能力薄弱,企业创新能力差,靠传统产品、传统网络进行销售。即使在同一产业集聚区,产业的集中度也很低,流行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因此能形成规模性生产或品种门类齐全的企业不多。
为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防尘、防毒口面罩生产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将分散的财力、物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首先要创建一个产业规模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企业模式,增强品牌意识,形成营销网络,然后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培育呼吸防护用品的龙头企业。
创新研发高科技含量产品
防尘、防毒口面罩是保护人体呼吸器官和面部的产品,由于防护面积较小,既要具有较好的过滤效率,又要减少吸气阻力,还要不影响视野,并要满足款式新颖和重量轻、佩戴方便等要求。从目前的行业发展进程分析,不少企业在产品款式造型上努力改进,但还是以模仿居多,创新不足,尤其是如何从过滤材料上提高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降低阻力上的研究创新较少。
防尘口罩
当然,国内也有部分呼吸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如上海港凯净化制品有限公司等在开发带静电的过滤材料。这类过滤材料制成的防尘口罩具有很好的舒适性、适用性、环保性和高等级的过滤效率。新型过滤材料的广泛使用将进一步提高我国防尘、防毒口面罩的品质。
同时,呼吸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也应研制一批过滤效力高、款式新颖、佩戴方便,既适应工作使用,也可用作防疫和防PM2.5有害物质的口罩,逐步改变传统的品种,使我国的防护口罩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研制实用且价格合理的检测设备
国家强制性标准GB2626-2006《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自2006年颁布后有近两年无法执行,原因是绝大多数防尘口罩生产企业没有配备标准中规定的过滤效率检测设备,因为美国TSI 8130过滤效率检测设备每台售价在人民币80万元以上,一般企业无力购买。因此,为执行新标准的要求,生产企业采取委托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测的过渡办法。在此期间,国内一些单位如清华大学等研制出的“高效口罩效率检测仪”,虽然通过鉴定,但售价也高达40多万元,中小口罩生产企业还是无法承受。据了解,近几年国内多家企业也在进行研制开发过滤效率检测装置。因此,为生产防尘口罩的企业提供按国标要求研制且实用的、价格为中小企业可接受的过滤效率检测设备,是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国际交流联系
自20世纪90年代,国外劳动防护用品公司进入我国后,带来了符合国际潮流的款式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各类劳动防护用品,既丰富了我国劳防用品市场,又为我国劳动者带来新的安全防护理念。特别是呼吸防护用品,外资企业的品种齐全,并不断推陈出新,新产品在中国市场几乎与国际市场同步上市。外资跨国公司还充分利用展会、专业杂志进行产品宣传,通过代理制的形式,建立了产品市场营销网络。通过他们的专业培训,外资品牌的防尘、防毒口面罩已经广泛占领了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的高端产品市场,市场占有率约为30%,并处于垄断局面。
基于这种局面,我国呼吸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应主动了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研制出解决针对性问题的产品,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既要在我国市场上保持中档产品层次,更要努力跻身高档产品层次,以提升我国民族品牌的自信心,争取在呼吸防护用品中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安全防护用品展览活动,了解国际防护用品发展趋势等讯息,做好我国劳防产品的国际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断提升我国呼吸防护类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
编辑 郑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