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劳动防护用品,大家印象较深的可能是美国3M公司的防尘口罩、杜邦公司的防护服等,而对国内自主生产的劳动防护用品品牌并不太了解。确实,我国劳动防护用品行业存在着“是生产制造大国,但不是生产制造强国”的情况,过去许多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凭借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本、廉价资源和环境为国外企业代工、贴牌生产,却没有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如何破解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生存困境?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于2012年4月21日在上海组织召开第九届劳保行业企业家沙龙,邀请全国各地劳动防护用品行业企业家共聚一堂,围绕“如何在欧债危机和中国调整GDP指标的形势下适应市场变化,做好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和“在打造中国PPE(个体防护装备)民族品牌中如何创造条件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两个议题,各抒己见。
PPE企业创新发展4个转变
如今PPE企业都意识到转型创新的重要,只是转型创新之路该怎么走呢?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劳保用品分公司总经理李运杨结合我国劳动防护用品产业的现状,提出4点想法。
他说,PPE企业应向技术创新转变。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经营得比较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拥有十分强大的研究与开发队伍,并投入了巨额的研究和开发经费。我国PPE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无法跟大企业一样把握科技革命趋势,开展前沿技术、基础性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可以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创新道路。”李运杨说,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开放的思维利用好社会各类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实现在引进中学习、在学习中赶超,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
“PPE企业应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李运杨的另一个想法。李运杨认为,随着产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挖掘劳动防护产品制造过程的附加值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研发、定制、物流、营销、融资以及技术咨询和支持等专业服务就成为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来源,而且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据统计,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中国只有2.2%,中国PPE企业所占比例则更低。我国多数PPE生产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生产性服务相对落后,但是客户的需求标准更高了,他们不仅希望购买到优质的科技含量更高的商品,更希望能获得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因而提供职业安全咨询、防护培训、职业安全解决方案,并全程策划、配置PPE整体装备就成为PPE企业创新发展的另一条路径。李运杨举例说,重庆长安福特曾经使用一种非常低端的防护手套,但是经过Ansell公司(防护手套生产厂家)的引导培训,现在已经按各岗位工种的不同而佩戴不同的防护手套了。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劳保用品分公司总经理 李运杨
李运杨还认为PPE企业应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向内外销兼顾型转变。过去劳动防护用品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廉价劳动力时代已一去不复返,PPE企业只能转向依靠知识、人才,通过培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实现创新发展。并且要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吸引人才,聚合人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对于劳动防护用品完全内销的企业,李运杨提出可以适当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了解国际上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及发展趋势,以便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促进国内劳动防护用品行业的发展。
新模式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如果说李运杨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那么作为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汪万起,更多的是从行业角度考虑。
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汪万起
汪万起在发言中讲道,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研发企业如果开发出新产品,可以采用举办科技成果专家鉴定会的形势,促进创新成果的完善。因为同行的专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意见,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新产品,并且专家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代表了社会上对企业新产品的认可度。再者,新产品投入市场后,经过科技成果专家鉴定后,对新产品的宣传也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此外,汪万起还建议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成立企业标准联盟,集中PPE企业的力量来制定联盟标准,这样制定出的企业联盟标准紧跟市场需要,而且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
“这个企业联盟标准最突出的优点是快速,只要企业都是自愿参加的,他们制定出的企业联盟标准,专家都签字后就等于批准了,但是要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然后就可以实行了,多快呀!而制定一个国家标准一般要用3年时间,对于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来说太慢。”汪万起解释说,如果国家认为企业联盟标准不错,也可以上升为国家标准。有了高标准就容易产生高水平企业,加快促进企业的升级转型。
目前,山东省、江苏省已经开始试行此类企业联盟标准管理办法。国外也是类似情况,通常是由行业或协会制定标准,国家并不参与,行业标准执行一段时间后,国家选择优秀的行业标准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同时,汪万起强调,协会应组织加强对标准制定人才的培训,先把人才培养起来。
一流企业做标准
对于如何实现劳动防护用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本次沙龙活动的承办方赛立特(上海)安全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立特公司”)的董事长赵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中国劳动防护企业的弱项就是新产品开发不足。企业往往只重视产品更低价、更便宜,却忽视了对产品的创新研发、标准制订。一旦有企业开发出新产品,随即跟风模仿。所以,绝大部分国内劳动防护用品企业吃亏就吃在无法制订标准,从而被屏蔽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之外。国外品牌不断以更有附加值、更高标准的产品来垄断国内劳防用品的高端市场,而国内中小企业只能在价格战中抢占低端市场。
赛立特(上海)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 卫
赵卫提出,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产品研发、产品标准制订上。应花大力气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各专业院校、专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上有所突破,掌握最新的产品技术和标准。他还说,现代化企业是“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三流企业做产品仅仅是将最简单的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二流企业做品牌就是在做商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品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流企业做标准,更加超出做品牌的概念,他们做出的产品被业内广泛认可,并可作为同行努力赶超的方向和参照。
在沙龙活动中,赵卫还介绍了赛立特公司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探索。他说赛立特公司在防针刺、耐切割、耐磨等手套中采用一种新材料,俗称“海龟皮”,这种材料是在纺织面料的表层热熔印粘微小的树脂、玻璃或陶瓷颗粒,从而达到保护作用。经过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测试,这种“海龟皮”材料可达到耐切割5级标准(最高等级)。防护颗粒之间留有细小的缝隙,以保证材料同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灵活性。
在2012年4月24~26日举行的第84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上,参展的不少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也纷纷展出自己创新研究的产品。比如上海希玛鞋业创新研究出安全防护鞋减震系列,鞋内的空气导流槽引导气体进出,创造了一个绕脚环流的虚拟空气隧道,使安全鞋穿起来更加舒适自如,人性化的设计让使用者更加青睐。
卡斯顿(中国)实业公司最新研发出使用KEVLAR(凯夫拉,一种芳纶纤维材料的商品名称,材料原名叫“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制成的安全防护鞋。这种安全防护鞋不仅比牛皮做的安全防护鞋轻便,而且防护功能更强大。一般牛皮防护鞋耐高温为200~300℃,而使用KEVLAR材料制成的防护鞋能耐500℃的高温,而且因鞋底内层有KEVLAR制成的鞋垫,不用像其他防护鞋添加钢板来防穿刺,因而鞋的重量大大减轻。
在展会活动期间,为鼓励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加强创新发展,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还组织了“全国劳保行业推荐品牌颁证大会”,向赛立特(上海)安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希玛鞋业有限公司、上海宝亚安全装备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颁发“全国劳保行业推荐品牌证书”,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创新研发带头作用,推动我国劳动防护用品行业的转型发展。
编辑 郑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