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第六讲 防灾减灾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下)

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
作者:刘志云 李树刚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安全管理人员对本课程应学习掌握的重点

  防灾减灾工程是为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不同的灾害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各种灾害存在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辨识灾害潜在危险、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防灾减灾措施。

  安全管理人员应重点学习和掌握的防灾减灾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灾害的危害与分类

  通常人们所说“这是一次强度很大的灾害”,往往指的是致灾因子的变化强度很大,如强台风,中心风力可达12级;8级强地震,震中烈度可达12度;大暴雨,日降雨量可超过500mm等,这里的度量内容都是致灾的强度,但这不等于真正造成灾情的大小。因为如果8级强大地震发生在无人的山区,强台风和暴雨发生在远海人口稀少的地区,都很少会造成人的伤亡和社会的经济损失。

  所以,成灾的大小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一是致灾因子变化的强度,二是受灾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以及防御和耐受灾害的能力。

  灾情既表现为人员的死伤数量,又表现为社会经济损失的折算金额。目前,国内、国际还没有统一划定灾度的标准,因为它涉及一个国家承灾的能力和灾情处理的层次和职责的划分。灾情常分巨、大、中、小、微等5个灾度,把死亡达到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的划为巨灾,每降低一个量级降小一个灾度。

  灾害分类分级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通常根据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征来进行分类,而根据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反映灾害破坏损失程度称为灾度等级。

  以地质灾害为例,灾害分类按照灾类、灾型和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分类,灾类为一级结构、灾型为二级结构、灾种为三级结构。灾类指灾害形成的原因与发生处所,灾型指灾害发生的速度,而灾种则指灾害的具体表现形式。

  灾害的成灾机制

  灾害的成灾机制是指灾害的形成发展过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原生灾害、诱发灾害和次生灾害等。灾害的影响因素是对灾害形成机理的进一步深化认识与拓展,成灾机制是我们认识灾害的关键,只有对其形成机理、发生发展过程了解透彻,才能使制定的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针对性。

  防灾减灾措施

  防灾减灾是本学科的最终目的,即采取技术性、经济性可行的合理措施,来减少致灾因素的成灾率和成灾强度。

  防灾是对灾害采取的避防性措施,这是最经济也是重要而有效的减灾措施。防灾的内容包括3大方面:一是在制定设计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应尽量避开灾害危险区;二是在灾害发生前,应将人和可动资产撤离灾区;三是在各种工业流程中当灾害发生时,应对某些重要环节采取自控的或人为的减灾技术。

防灾减灾薄弱环节与未来发展

  《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颁布实施以来,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以下一些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

  防灾减灾法制体制和机制仍需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比较欠缺,防灾减灾缺少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救灾应急上下联动机制还有待加强,城镇居民救助政策尚不健全,现有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灾减灾形势发展的需要。

  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有待健全,监测站网密度仍需增加,预警预报精度有待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手段和时效性有待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水平有待提高,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底数不清;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不足,专项工程建设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自然灾害保险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防灾能力比较薄弱。城乡交通、通信、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防灾能力较低,仍有相当一部分城乡建筑物设防水平达不到规范要求,许多地区的农村住房设防标准低,抗灾能力还很差。

  基层防灾减灾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需要进一步排查,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普遍偏低,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家庭防灾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配备比例还很低。

  应急救灾物资和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物资储备种类比较单一;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手段和应急广播设施等比较落后;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设备还需要进一步补充;直升机等大型的防灾减灾装备设备极为缺乏。

  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还不强,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还很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程度还不高;灾情信息管理还需完善,防灾减灾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还较低;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的系统持续性投入还不足,尚不足以有效支撑防灾减灾的科学决策。

  防灾减灾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仍不完备。防灾减灾标准体系有待健全,相关灾害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尚需完善。

  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和公众宣传教育仍需加强。国家防灾减灾人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需要进一步普及,自救互救技能亟待提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完善,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亟待加强。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范一大在2011年5月9~15日我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举办的第二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指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突破和创新,一是强调预防为主综合减灾;二是突出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是注重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有机衔接。其中,综合防灾减灾的内涵就是“四个统筹”,包括统筹防御各类灾害,统筹做好灾害发展各个阶段的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统筹运用各种减灾手段。

  依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防灾减灾领域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监测预警评估能力建设、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防灾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防灾减灾文化建设、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建设等方面。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能力建设 ,包括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预警评估水平;加强国家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包括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全面开展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与减灾能力调查,开展重大工程项目灾害风险评价;加强国家防灾减灾信息化能力建设,包括提高防灾减灾信息管理水平,提高综合防灾减灾信息集成、互联互通与智能处理水平,推进“数字减灾”建设;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建设,包括统筹协调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包括加强救灾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救灾技术装备建设,大力加强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受灾群众生活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包括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三网融合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包括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教育场所的重要作用;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包括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建立健全灾害保险制度;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建设,包括加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坚持依法防灾减灾,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法制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

  此外,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还将确立一系列防灾减灾相关重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程、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国家自然灾害四级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工程、环境减灾卫星建设工程、国家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仿真系统建设工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程等。

  编辑 边 安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时事动态
  • 化学品仓库安全告知书
  •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7月作品)
  • 化学品仓库安全告知书
  • 化学品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