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街街道事悬挂的“红、黄、蓝”3级安全管理平面图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区西南部,主要管辖沙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区域,是漯河市的主城区和商贸、文化中心,现辖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城市社区,总面积201.6km2,总人口32万人。源汇区副区长方高峰介绍说,近年来,源汇区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龙头,辐射周边市、县的市场流通体系。辖区拥有各类企业335家,大型商场、专业市场34个,个体工商户1.2万家,全市一半以上的文化娱乐场所及大型商场、80%的商业资源聚集于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增加,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确保区域经济的安全快速发展,源汇区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破解安全监管工作遇到的安全生产工作“由谁干”、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安全生产工作“怎么干”、如何激励各级干部“愿意干”这4大难题,有效地防范了辖区内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000年以来,源汇区没有发生一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解决安全生产工作“由谁干”
源汇区作为漯河市的商贸物流中心,市场和个体工商户较多。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农村人口由3万人猛增至17万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监管点多、面广,而仅仅依靠源汇区安监部门30多人的监管力量是不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
为此,源汇区安监局从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入手,着力构建区、乡(办)、村(居)、村民组、企业五级安全监管网络,以解决安全生产工作“由谁干”的问题。2005年,源汇区成立了由区长任主任、主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区直属2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5个乡镇、3个办事处,109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以及335家企业都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组织,配备了2~3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形成了逐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同时,源汇区还将120名学历高、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大学生村干部确定为安全员,让他们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并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一些为人公道正派、敢于仗义执言、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职工群众担任“红色信息员”,监督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举报身边的事故隐患。目前,源汇区有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800多人、“红色信息员”100多人,全区平均每300人就有1人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新格局。
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
由于辖区内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多,生产经营种类繁杂,如何才能抓住安全监管的重点,有效地堵塞漏洞,构建全方位的监管网络,以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的问题。2005年,源汇区在建立五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在马路街街道办事处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红、黄、蓝”分级监管模式。模式的核心就是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危险等级不同,实施分类监管。
在马路街街道办公室里,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墙壁上悬挂的那一大幅颜色层次分明的“红、黄、蓝”三级安全管理平面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89户一级(红色)监管对象、207户二级(黄色)监管对象、360户三级(蓝色)监管对象所在的位置,各类监管对象一目了然。马路街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牛耀海告诉记者:“马路街是源汇区的商贸、文化、经济中心,辖区内商场、网吧、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众多,安全监管的难度很大。在试点的初期,为了弄清底数,我们对辖区内的商户展开了近3个月的排查。我们将每个经营单位老板的基本信息、经营面积、经营内容等情况全部登记在案。”在排查工作结束后,为了使监管对象明确,马路街街道办事处制作了一张平面图,将辖区内所有的经营单位都标注在平面图上,并根据危险程度,用“红、黄、蓝”3种不同颜色标注,即:辖区内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大型商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为一级(红色)监管对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为二级(黄色)监管对象;个体工商户作为三级(蓝色)监管对象。这样,街道的安全监管重点就很清晰地呈现出来。牛耀海很自豪地跟记者讲道:“3色分级监管模式实施以来,我们街道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现在我们街道内如有安全事故发生,5s内我们就能知道什么位置发生事故,发生事故的单位是做什么的,很快就能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看到马路街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源汇区迅速将“红、黄、蓝”分级监管模式在全区内推广。源汇区将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大型商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纺织、造纸行业,服装、家俱市场及区定骨干企业等重点安全防范单位或场所作为一级(红色)监管对象,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把建筑工地、中小学校、幼儿园、水上交通、中型企业等单位或场所作为二级(黄色)监管对象,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把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三级(蓝色)监管对象,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同时,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动态,源汇区专门制作了详实的安全防范单位分级管理平面图,对全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危险等级不同,分别用“红、黄、蓝”3色标注,无论辖区何处发生安全事故,通过平面图只需半分钟就能找到准确地点,迅速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损失。
为减轻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的压力,使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到重点和难点的监管上,源汇区还推行了商户联保制。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以3~5户作为一个联保单位,共同签定联保责任书,商户轮流值班检查。通过商户自查、互查、整改,充分调动了广大商户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相互督促、共保安全的积极性,提高了商户的安全防范能力,进而达到了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针对农民安全意识淡薄,农村安全基础薄弱,民办、村办企业安全设施简陋,乡村集贸市场隐患较多,农用车辆违章操作等现状,源汇区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抓好民办、村办企业安全监管。重点加强对小家庭作坊、小厂房、小车间的安全检查,严厉查处安全隐患。二是抓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重点查处无牌无证、脱检漏审、无证作业和持假证作业等违章行为,确保操作人员按章作业。三是抓好拆建房屋安全监管。针对农村建筑市场混乱的实际情况,源汇区通过签订《房屋拆建安全保证书》,对拆建房手续审批、建房材料质量标准认定、安全使用机械、电器、脚手架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作出规定,确保了拆建房屋过程安全。四是抓好乡村集贸市场安全监管。对乡村集贸市场进行合理规划,定人员、定措施、定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并要求沿街门店,签订《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保证书》,严查“二合一”“三合一”经营场所,使农村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源汇区安委会制定的红、黄、蓝3种颜色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一本清”
解决安全生产工作“怎么干”
为确保辖区内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取得实效,源汇区在“红、黄、蓝”分级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又推行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一本清”工作法,解决了安全生产工作“怎么干”的问题。
走进源汇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单位,你不仅能看到“红、黄、蓝”3色图,还能在他们的档案柜里看到一本本红、黄、蓝3种颜色的“一本清”检查台账。“一本清”里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各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评级标准、考评细则、排查一览表、星级评定综合纪录。
每月上旬,安全检查首先由村(居)委会、企业自检;中旬,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经济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并对村(居)委会、企业自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复查验收;下旬,由区安监局重点检查全区重点防范单位,并对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经济主管部门查出的隐患进行复查。通过逐级检查、层层把关,实现了堵塞漏洞,消除事故隐患于萌芽状态的目的。
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基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源汇区还对全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生产行业、经营种类、性质、危险等级和重点监控部位,划分出18类生产经营行业或场所,详细明确各行业或场所的检查内容和检查重点,制作安全生产检查手册5000余本,发放给全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使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在检查时做到有的放矢,减少了安全检查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管效率,确保了隐患排查全面、治理到位。
源汇区老街社区聘请的“红色信息员”正张贴安全信息简报
激励各级干部“愿意干”
近年来,源汇区严格落实行政首长和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业绩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各乡镇、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工作和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并将目标管理与公众监督相结合,健全奖惩机制,用制度激励各级干部积极投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破解了安全生产工作“愿意干”的问题。
源汇区根据辖区内部门、企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体系,将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直至乡村、街道、车间、班组,落实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单位,最高可奖励5万元;对没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优资格,并与干部任用相挂钩,明确了“2个优先”,即:对区委选拔的干部,安监局可优先选择;对安监局推荐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公众监督力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源汇区还制定了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地址,对举报重大安全隐患、生产性死亡事故以及执法人员违法乱纪者,一经查实,分别给予举报人50~200元或处罚金额3%~5%的奖励。
为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源汇区推行了安全生产“星级”挂牌管理制度。星级管理考核等级评定共分为3个等级,即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每年评定一次。对五星级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区委、区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对未达到三星级的单位,区安监局派出专人,全程跟踪指导,直至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星级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基层单位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还在源汇区基层形成了明争暗赛的良好局面。
编辑 吕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