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把“安全保障型城市”这块金牌擦亮

——访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局长肖健康
作者:本刊记者 宁丙文 图片 晓 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在2011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座谈会期间,西部省区的代表在提到重庆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时,屡屡以“老大哥”相称,钦佩之情寓于其中。重庆市的哪些安全理念与监管经验影响了全国同行,在建设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重庆市又采取了哪些举措?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安全监管局局长肖健康。

  记 者(以下简称“记”):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重庆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都取得了哪些成绩?重庆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又是什么?

  肖健康(以下简称“肖”):重庆市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自然环境较差、高风险行业众多、基层基础薄弱的困难,但这些因素并没有阻挡住重庆市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步伐。

  2010年是重庆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突破年”,各项工作也确实取得了突破。2010年,重庆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6.1%与7.0%,并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水上交通连续90个月、道路交通连续44个月、煤矿连续19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2010年,重庆市GDP增长17%,位居全国第二;安全生产综合考核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

  与“十五”年末相比,“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大幅下降,亿元GDP事故死亡率、道路万车死亡率、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等降幅都在70%以上,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下降52%,事故总量大幅下降。

  在“十二五”时期,重庆市计划GDP增长100%,安全生产指标下降50%,百姓安全感指数达到97%以上。到2015年,重庆市要建成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

  记:在安全生产的监管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对于政府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重庆市是如何发挥他们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的?

  肖:我们培养政府安全监管人员的顺序是,通过安全监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先让其获得上岗资格,进行初步职业化。然后让其当“教练员”“裁判员”,最后当“监察员”。重庆市实施了“以优待安”的制度,将安监岗位作为后备干部的锻炼基地,并对优秀的安全监管干部给予重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对安监干部要高看一眼。”我们这里的很多乡(镇)的安监办主任,都被提拔当了乡(镇)长。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实行了“依法履职、尽职免责”的制度,尽到责任一律不追究责任,这样就卸掉了大家的思想包袱,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重庆市正在实施“资质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素质提高工程,安监系统共6743人,每周六必须参加远程教育。40岁以上的学习3个月,40岁以下的学习1年,颁发重庆市内承认的专业文凭。重庆市还将根据安全监管人员素质水平评定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级别的安全监察官证书,每月分别发放不等的津贴。安全监管人员获得的专业证书越多,级别越高,津贴就越多,这样就实现了安全监管人员由外行、流动性向职业化、高素质的转变。

  我们在高危行业企业实施厂长经理专业化、班组长资格化、从业人员职业化的制度。高危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专业文凭后方能上岗。而企业班组长如果没有资格证书,就不能当班组长。我们还强化了对农民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变“招工”为“招生”,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这样就可以将传统的农民工变为产业职业工人。我们要促使客运驾驶员、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由“三低”职业向“三高”(高准入门槛、高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职业转变,并力争2013年前严禁未取得资质的农民工进入高危行业工作。

  我们依托重庆安全工程学院组建了重庆安全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煤炭、矿山、危化、烟花、建筑、交通、机电、应急等8大分院。我们刚签完一份培养合同,招了3万名农民工。先根据企业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与工作相关的理论、技术和安全知识。2011年底,重庆市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要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也要达到100%。说得夸张一点儿,就是烧开水的、扫地的,也要求他们懂一些安全知识。

  记:在安全生产方面,有这样一种现象:“政府忙得团团转,企业老板在旁边看。”重庆市是如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

  肖:重庆市从2010年9月到2012年12月,开展第一轮的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行动。我们通过对企业安全现状评估分级,进行分级监管。到2012年底,A级企业要占企业总数的30%以上,B级企业要占企业总数的50%以上,高危行业、重点行业(领域)C级企业不超过20%,全部消灭D级企业。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我们可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看作是人体的206块骨骼,企业主体责任则是人体的血肉,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对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就像是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监护手段。我们要请医生对被监护人进行全面体检,将其分为A健康、B一般、C有病、D绝症。然后再对症下药,治病强身,实现健康长寿。主体责任是内因,也是企业的主动行为。分级监管是外因,也是政府的监督行为。当前的状况是,企业内因主动不足,需要政府外因推动落实,犹如母鸡抱蛋,需催其成熟才行。

  重庆市这几年的生产安全事故能够下降的最大原因,我认为是严厉执法所致,这也是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2003年,重庆市对违法违规企业的罚款总额才30万元,2010年达到了8000万元。在2010年的罚款中,隐患排查预防性罚款占了47%。过去,企业因生产安全事故死一个人才赔8000元,罚款500元,也就是说,企业死亡一个人的事故成本才8500元。现在我们是严厉惩罚,顶格罚款20-50万元、赔偿20-40万元,还要停产三个月至半年,企业因事故死一个人的成本要在100万元以上,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中小企业一律关闭,它还死得起吗?我们的安全管理模式也要实现由“三低”到“三高”(高准入门槛、高安全投入、高经济处罚)的转变。

  记:当大家都在讲“安全投入”的时候,您却一直在强调“安全投资”。在安全监管的实践中,您是如何用金融杠杆来破解安全投入不足这一难题的?

  肖:我们必须穷尽各项法规政策,用买棺材的钱来买药。我的思路是:老安全要用新手段去抓,用市场的钱办安全的事,超前举债投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十二五”时期,重庆市力争5年安全投入达到600亿~700亿元。今后3年,重庆市的安全投入将超过300亿元,做到“老账还完、新账不欠”。经济在高速发展,安全投入必须保持同步,不然安全欠账会累积得更多。我们要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实施安全治本之策。

  什么是超前安全投资?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例。2003-2009年,重庆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70%以上。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一半”的目标,抓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下降无疑是抓住了“牛鼻子”。重庆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公路占到90%以上,仍有1.4万km的通车县乡道没有安装防护栏和警示标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采用金融租赁和BT模式(即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按照市、部门、区县2:2:6的比例,超前投入,一次性安装5000km的道路防撞护栏,分5年偿还,每年价差支付资金利息。

  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方式投入装备设备。依托大企业组建专业队,依托专业队与中小企业签订有偿互助应急协议。如矿山企业,1000个地下矿井,每个每年10万元;地面矿山每个每年1万元,全市一年可聚集资金1.2亿元。我们采用金融租赁和BT模式一次性投入3年,则投入3.6亿元,可建立一支现代化装备的救援队伍。按照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应急救援9大专业队伍建设和运行经费问题。用黄奇帆市长的话说:“抓安全就是抓投资,抓安全投入就是抓GDP,就是抓效益。”

  记:在重庆,安全不仅是一个投资项目,还是一个产业。重庆市是如何把安全产业做大做强的?

  肖:义乌是全世界小商品集散地,重庆的目标就是成为安全科技产品的“义乌”,把全世界的安全产品都集中到重庆这个大市场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全国首个“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2009年3月,重庆市“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也提速建设。该产业基地将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体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

  2011年3月份,重庆市将召开安全应急产业论坛峰会,以会招商,邀请世界各地政府官员和安全应急研发、生产、经营单位参加,打造国际级平台。通过加速安全产业园区和安全产品市场建设,重庆市将力争3~5年实现超百亿投资、超千亿产业的特色园区和专业化大市场。同时,还可以此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事业机关单位、社区家庭安全应急装备设备的配备。利用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和产业大市场平台,还可以把设备装备和高科技产品推向全国,用获得的收益来反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社区家庭应急设备的装备。我认为,抓安全产业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既可以提高安全装备科技水平,又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编辑 宁 远

责任编辑:kerrywang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
  • 没有相关信息!
  •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最新排行
    最新推荐
    论坛精华
    问吧精华
    博客精华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11028188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