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项目”长期专家户上善夫先生(中)为辽宁本溪安监局授课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安全生产科研领域中,中国安科院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机构,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提高国家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为了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安监总局、中国安科院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厚生劳动省共同推进,实施了“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合作项目。
2010年10月,“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合作项目圆满结束,并计划于2011年初开始“加强职业卫生能力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全面了解中日合作项目的背景、计划及目前进展,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安科院中日合作项目办公室主任刘宝龙。
立项源于“科技兴安”
刘宝龙首先介绍了中日合作项目立项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是在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事故总量很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国家在“十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大技术开发,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等目标。
为强化“科技兴安”战略,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2005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通过国家科技部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中日政府间专项方式技术合作《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的项目申请。2006年10月25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了本项目的《实施协议会谈纪要》和《协议备忘录》,并于同年10月30日开始正式实施。
本合作项目由国家安监总局统一管理,中国安科院受国家安监总局委托负责合作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并选择浙江宁波和辽宁本溪作为该合作项目的示范地区,配合具体现场实施工作。日方由国际协力机构(JICA)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由厚生劳动省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合作项目收获多
“中日合作项目”一期项目实施期限为4年,分为5个阶段:2006年10-12月为准备期,2007年1-12月为基础建设期,2008年1-12月为发展期,2009年1-12月为全面展开期,2010年1-10月为项目完成期。
“一期项目引入了日本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与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同时也围绕国家安监总局‘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了4项工作。” 刘宝龙介绍说。
这4项工作包括: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提高示范区安全监管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提高安科院呼吸防护用品检测能力以及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能力等。
“在已经结束的合作项目中,我们收获很多。”刘宝龙告诉记者。
项目组在完善法规标准方面,完成了《中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报告》《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研究报告》《中日职业卫生法律体系比较研究报告》《提高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效果对策研究报告》以及《<安全生产法>修订草案研究报告》;在完善行政法规建设方面,完成了《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比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研究报告》;在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完善上,完成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草案)《安全生产监督法规和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机械安全生产研究报告》《班组安全管理导则》(草案)以及《推广“零事故”活动指导意见》(草案)。这些成果在推进我国法规标准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示范地区活动中,项目组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实用手册》的编制与培训、联合安全检查以及区域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等活动,为提高地方安监机构监督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企业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协作组活动、“零事故”培训指导活动、班组长培训讲师培训活动、风险评价型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活动等。这些活动提高了示范地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了示范地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在中日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合作项目的实施,中国安科院还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日合作呼吸防护实验室”,提高了安科院呼吸防护用品检测能力。安科院还组织多批次研究人员赴日研修并派遣长短期专家现场指导,有效提高了安科院开展法规标准研究,以及开展“零事故”活动培训、班组长讲师培训、风险评价培训等培训工作的能力。
新目标 新挑战
2011年,随着政府工作职能划分,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成为国家安监总局的一项工作重点。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政府职业健康监管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能力,国家安监总局与日本政府决定自2011年初开始实施“加强职业卫生能力计划”项目。
根据中日双方最新签署的《关于加强职业卫生能力建设项目协商备忘录》,初步确定了该合作项目的3项重点活动:一是制定作业现场的监督标准,完善作业环境管理的培训教材,实施作业环境管理相关的培训,完善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相关的培训教材,实施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健康检查相关的培训,实施对职业病诊断医师的尘肺病健康检查(摄影、读影技术)相关的培训,制作面向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的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相关的教材;二是实施对试点地区监督人员的作业环境管理的培训,实施对试点地区医疗技术人员的健康检查相关的培训;三是把握试点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试点地区企业的改善方案;监测试点地区企业改善方案的实践结果,实施对试点地区企业的作业环境管理、健康管理相关培训。
“安科院将力争通过合作项目的这些活动,提高安监部门和相关技术机构对粉尘及有机溶剂等的作业环境管理与健康管理的指导能力;提高试点地区企业及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预防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最终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在试点地区,预防粉尘及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作业环境管理与健康管理得到加强,并将示范地区的成果向其他地区推广。”对于未来的发展,刘宝龙信心十足。
促进成果本土化
中日合作项目经过4年的实施,顺利完成了项目的预定目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以及企业的管理现状、职工文化水平和素质等与日本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如何确保该项目成果持续、有效地推广和普及,刘宝龙认为,必须做好项目成果的本土化工作。要在坚持项目成果基本理论和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努力与我国的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具体要把握3个结合:与当前广泛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具体做法;与各行业实际相结合,即通过成果的本土化工作,使成果更加符合行业特点、突出行业重点和解决行业普遍性问题;与企业职工的实际相结合,即通过成果的本土化工作,使企业职工能够在思想上接受、能力上可行、行为上习惯,确保成果活动的生命力与持续发展力。
为了保障项目成果本土化,中国安科院、两个示范地区将作为合作项目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单位,认真总结项目的成功经验与问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合作项目的成果。同时,中国安科院还将进一步完善普及和推广项目成果的组织体制与服务机制,与示范地区加强协作,积极为其他地区和单位的成果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及时总结各地区好的经验与做法,不断提高项目成果质量与应用效果,不断拓宽项目成果的惠及范围与影响广度,为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下一步计划,刘宝龙表示,在中日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安科院已经与日本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建立了紧密联系,今后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努力推进中日合作项目的不断深化与普及,并借鉴与日本合作的经验,尝试与更多具备先进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其他国家或机构进行合作。
编辑 杨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