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冬季,室外作业人员在寒冷低温的露天环境下工作,不仅易患冻疮和皮肤皲裂,还会因寒冷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在极冷的低温下,很短时间内便会对身体组织产生冻痛、冻伤和冻僵;二是冷金属与皮肤接触时所产生的粘皮伤害,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零下10℃多的低温环境中;三是温度虽未低到足以引起冻痛和冻伤的程度,但是由于全身性的长时间低温暴露,使人体热损失过多,深部体温(口温、肛温)下降到生理可耐限度以下,从而产生低温的不舒适症状,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痛、瞌睡、身体麻木等生理反应,还会出现感觉迟钝、动作反应不灵活、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以及不良的情绪等心理反应,影响安全生产。
建楼、筑路、修桥、野外勘探等是典型的室外工程,室外工程存在层层转包、雇工随意、农民工多、场所流动等特点,致使室外建筑作业在防寒取暖工作上存在问题较多,需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室外作业御寒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露天作业。无论是建楼房还是建公路、铁路、机场、野外勘探等,95%的工作在露天环境完成,冬季工人施工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再遇到刮风、下雪天气,容易造成冻伤。
问题二:作业时间长。室外作业工作条件辛苦,除管理人员外,几乎都是农民工,他们每天都要工作10~12h,中午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加上劳动强度很大,不利于工人恢复体力,造成生理调节机能下降,不仅容易冻伤还易患其他疾病。
问题三:住宿条件差。建筑工地具有流动性,是一种临时性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一般在1~3年,为此,承包商只能给工人提供简易住房。简易住房低矮、隔热性能不良,保暖效果很差,多人拥挤在狭小的空间休息,睡眠质量会很差。在寒冷冬夜,工人为取暖,有的用电热毯,有的用土炉子,还有的直接在工棚内烧柴取暖,易发生火灾、煤气中毒等突发安全事件。
问题四:饮食质量差。承包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会在工人饮食上进行过多的投入,一般只满足主食吃饱。饭菜单一、蛋白含量不足、加工粗糙,会导致冬季工人食欲下降,御寒体质下降。
防寒对策
1.加强御寒保暖知识的宣传
人们一般认为,发生冻疮的高峰应该出现在冬季的严寒期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手、脚受到冻伤,特别是脚的冻伤病人则多发生在秋末冬初天气还不太冷的时段,此时被称为全年中第一冻伤高峰期。秋末冬初,承包商和管理人员要有计划地开展工人的御寒保暖工作,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水平。同时,要向工人宣传防寒保暖知识,使他们了解冻伤和手足皲裂的预防方法。
2.调离低温作业不适宜者
低温作业初期,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后期则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体温过低还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心动过缓。如果属于抗寒能力较差或寒冷过敏型体质者,在气温骤降的情况下,血液要比一般人以更快的速度集中于内脏器官,以保证机体正常工作,但手、脚、耳等边缘部位的血液却供血不足,致使手、脚、耳等部位的皮肤和表层肌肉温度下降,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冻疮的发生。所以,低温作业人员应每年定期体检,检查中的体弱及心血管、肝、肾等疾病患者,应避免从事低温作业。抗寒能力较差或寒冷过敏型体质者要合理安排工种。
3.给野外作业工人配置保暖防寒服
在冬季要根据气温高低适当添加保暖性能不同的棉衣、棉帽、棉靴、手套,棉衣宜深色。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阳辐射远大于浅色衣服。因此,深色衣服可以使人体多获得一些热量,具有保暖的功能。穿衣不宜过紧。大家普遍认为,冬天保暖就应该把衣服穿多一点、穿紧一点,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穿着衣物如果过紧,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反而不利于保暖。比如鞋袜穿得过紧会导致脚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脚反而觉得更冷了,长期这样,会导致冻疮发生。
4.尽可能地安排工人在阳光下工作
阳光不仅御寒,还能调节心情,应创造条件安排工人在阳光下工作,靠近北侧墙根或堤坡更好,还可以在工人工作点北侧做一些简易围护,条件不具备的要做好防风工作,避免工人在低温并有寒风的环境下工作。
5.合理地组织劳动时间
室外作业特别是建筑工地,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应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减少每天的工作时间。同时,每天晚开工,避开早晨气温最低时段,适当减少午休时间。在气温极度寒冷的地区,气温低于零下25℃时,要停止施工,留下必要看护人员,转移人员到较温暖地带。
6.合理地供给营养
对低温作业者和冬季室外作业者,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职工吃到热饭、热菜、热汤;在保证大米、白面主食供应的基础上增加豆制品、肉类、蔬菜供应。尽可能地变换饮食花样,避免太油腻食品的摄入。一些辛辣的辛香料等,如葱、姜、蒜等,也会使体内产生温热感觉,但严禁喝酒取暖。
7.尽可能地保障睡眠环境的舒适
充足睡眠,正好可以补充冬季阳气的不足。尤其冬日宜早睡晚起,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住宿用房要采光充足,朝向宜朝南,北面靠近高墙或野外山坡朝阳面的地方建设工棚,除朝阳面留窗户外,后窗、侧窗均需堵死,防止漏风。为避免人多嘈杂,影响休息,每个房间居住不超过8人。有条件的每个房间配置一台电暖器或取暖炉具。室内温度经常处于18℃~20℃,相对湿度50%~60%为最好。工人宿舍取暖设施应设专人管理,严禁明火取暖和乱拉、乱接电器,严防烟气中毒、火灾和触电事故。所有烧煤火炉必须安装烟囱,禁止使用无烟囱的火炉。严禁将未完工工程的地下室作为住宿场所。
8.准备一些防冻护肤用品
洗脸、洗手不要使用过热的水,水温过高一方面会直接灼伤皮肤,另一方面也会把脸上的油脂冲洗干净,容易造成皮肤干裂,就起不到保护皮肤的作用了。另外,洗完脸后擦干后再外出,这样能降低寒风对面部皮肤的伤害。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
冻伤的治疗
1.局部冻伤的紧急处理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min。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只能加重损伤程度。
2.冻僵的急救
冻僵是指人体遭受严寒侵袭,全身降温所造成的损伤。伤员表现为全身僵硬,感觉迟钝,四肢乏力,头晕,甚至神志不清,知觉丧失,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发生冻僵的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然后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放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3.冻伤的治疗
冻僵和重度冻伤者现场处理后需急送医院治疗。对于较轻的一度和二度冻伤可尝试以下自我治疗方法。
(1)发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外涂冻疮膏;局部温浴,用茄秧、辣椒秧或艾叶等其中一种,加入10~15倍水中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min。
(2)若冻疮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并用无菌沙布包扎。
(3)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杆2两、茄子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在冻疮患处涂蛋黄油,效果更佳。
(4)擦“十滴水”:方法是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再滴上“十滴水”数滴,轻轻按摩,三五天即见效。
(5)涂蜂蜜膏:油脂有保温作用,蜂蜜有营养皮肤作用。取3份熟猪油、7份蜂蜜,外加少许樟脑,混拌均匀成膏。不必加热,每天涂抹患处1~2次,对早期冻疮疗效显著。
编辑 宁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