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难忘的128min,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通过那次事故,让我明白了安全生产事前防范的重要性。
事情发生在16年前的1994年,那时我在贵州一家私营煤矿担任副矿长职务,分管安全生产工作。4月14日,我带领5名矿工在28面迎头掘探煤巷,大家从早晨一直作业到下午14时32分,这时有人发现工作面突然停风了。正当大家准备撤离时,矿工小李惊慌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矿长、班长,不好了,咱们出不去了……”大家顿时都懵了,一起向外跑去,跑了十几步,才发现巷道内发生了“关鸡笼”(即冒顶)。
见此情景,我和班长马上招呼大家拿来工具,扒了约一车的矸子后却傻了眼,只见一块巨大的顶板矸子像闸门一样横在眼前,上部还漏出一个很大的空洞。
为了阻止和缓解巷道内不断涌出的瓦斯,瓦斯员老蒋和大家在冒顶的前方构筑了一道临时密闭墙。这时大家感到还有少量的风流从顶部的空洞区中漏进来,老蒋凭此估计巷道顶部还未被冒死。
班长几次试图从顶部挑梁,但都引起了更大的冒顶。
“就怪你,王工叫你把这几架棚子修了,你就是不修,你看这下完了!”小李带着不安和畏惧埋怨起来。班长瞪着眼睛吼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马后炮!”这时大家都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惊恐情绪在歇斯底里中逐渐堆积。
15时10分左右,地面上的交接班瓦斯员发现了巷道内的情况,火速向矿调度进行了汇报。矿调度立即指挥就近迎头掘一队对被困在井下的我们进行救援。
后来听说,不到20min,第一批救援队伍就赶到了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正是他们的快速行动为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地面上的矿长及分管领导,也按照应急预案等,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进入指定地点进行救援。
矿领导查看了出事地点情况后提出:“这里由于是在断层边,压力集中,造成的跨落也比较大,从顶部有约10m左右的空洞区,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常规架棚进入了,只有从顶部挑梁过去,先把人救出来。现在最重要的是,无论里面情况怎么样,都要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向里面输送氧气。”
时间一分一秒向前走着,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被困了72min。
此时巷道空气中也出现了异味,加上心理作用,小李一个劲念叨:“瓦斯来了,我受不了了……”大家虽然心里都在嘀咕,但还是不断地安慰他。
突然,我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轻弱的呼唤:“有人吗,有人吗……”
“你们听,外面有人!”我大声喊道。大家立刻来了精神,甚至都蹦了起来:“我们有救了!”小李竭尽全力地回应:“我们在这儿,快救我们……”
对方很快传来了回音……
顿时大家的情绪都轻松许多,但情形不容乐观,此时巷道内的明显已经感觉到闷热了,温度升高的也很快。通过携带的检测仪器,我发现瓦斯浓度已经达到3.5%了,如果持续增高,后果不堪想象。
我马上指挥大家喊话,将这一情况反应到地面指挥部。指挥部得到消息后,马上指挥营救人员,加快套棚的速度,大家用4根六七厘米长的水管,从冒顶处的顶部直接插到巷道内,接上风筒强行供风。
在巷道内的我忽然感到一股股凉风,徐徐地吹入,当时觉得这股股清风就像沙漠中送来的清泉,送来了信心和希望。
不知过了多久,班长跳了起来:“大家别干等着,我们也要自救!”大家开始互相鼓励,移除障碍。
由于几次的冒落,围岩得到了一定的稳定,上部搁顶再没有遇到冒顶,这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6时40分,巷道内出现了从外面射进的第一缕亮光,它像一道生命的曙光——我们得救了!没有发生任何伤亡!
后来听工友们说,当时大家轮流替换地进行作业,以保证足够的体力和作业进度。在救援中,有些同志手上磨出了血泡,也有的被冒落的浮矸砸伤了身体,但没有一句怨言,大家心里都明白:时间对他们、我们来说,太宝贵了。因为井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一旦再发生大面积的冒落,后果将非常危险。
事后,矿上组织了对这次事故的反思总结工作。回想起来,不禁感到后怕,假如那天的冒顶再严重一些,假如那天救援不力,假如那天我们没有采取自救措施……后果将会怎样?但假如下井之前,矿上提前及时维修了那几架棚子,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事故了呢?
如今,我仍然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每当单位进行事故分析、安全培训时,我总会说,“当事故发生时,再强的事故救援和应急能力,也不如做好事前防范。”
编辑 杨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