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一场大地震袭击了首都伊斯兰堡。这场7.6级的大地震,使得巴基斯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克什米尔、印度部分地区和阿富汗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是巴基斯坦历史上一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启动国际救援
10月8日11时50分,大地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不到一分钟,伊斯坦堡的村庄和城镇已经被夷平,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伊斯兰堡的马加拉塔楼区。剧烈的震颤摧毁了马加拉三幢塔楼,没有逃出的居民们被埋进倒塌的瓦砾中。
远在6000km外的约翰·霍兰接到了求援电话。他是英国国际紧急救援队的队长,率领着一支世界顶级救援队,由高度专业化的搜救志愿者组成。放下电话,霍兰立即召集英国国际紧急救援队队员,装备好将近1200kg的高科技设备和物资,包括担架、急救包,还有各种高科技搜索装置,如热成像仪和声波接听器等,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马加拉地震现场。
此时的马加拉塔楼一片碎石烂瓦,11层高的塔楼砸成了一层半的矮楼。塔楼里居住的数百名居民,有多少人成功逃生无人得知。寻找失踪亲人的人们极力克制着悲伤,但是面对破坏现场却难以平静。即使最乐观的人也很难让自己相信,在数千吨碎石以及十层倒塌的楼板之下,他们的亲人还能活下来。
时间就是生命。马加拉塔楼现场急需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和专业装备。在人们期盼中第一个赶到的,正是英国国际紧急救援队的约翰·霍兰。一下飞机,霍兰直奔现场,开始对地震造成的破坏进行评估。他的队员负责在机场卸下救援物资运到现场。
在当地同行的陪同下,霍兰深入救援区进行勘察。他很清楚,大地震过后,90%的幸存者是24h之内被营救出去的。大地震后过后的余震会摇晃破碎的楼板,砸死困在废墟中的人和救援者,必须迅速而安全地展开救援。勘察完马加拉塔楼倒塌现场,霍兰要求队里其他人立即赶到马加拉塔楼。
英国国际救援队的其他成员正在陆续到达,有人搭建临时营地,建立通讯中心,还有人立即展开搜索。
搜救前的准备工作
救援队的职能包括幸存者搜索救援、高空作业、后勤供给、安全保障,为救援搭建的大本营里还安装了先进的通讯设施。整个救援行动的心脏是一个世界先进的通讯中心。除了卫星电话,还有电脑、宽带互联网,这些都是通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救援队有自己的常规通讯站点,方便队员和大本营之间随时保持联络。所有的救援行动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筹划,不留任何死角。
一会儿的功夫,全部大本营地已经装备完毕。救援队全副武装,开始在废墟表面展开搜索。为了不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增加负担,救援队员全部用品都是自给自足,每个队员自带食物,是事先包装好的密封口粮,还背了一部分水,以应付开始之需,直到在当地找到水源。队员们甚至还带有专用厕所。大本营能维持全部队员10天行动的供给。
在倒塌的楼板下,时时传来微弱的呼救声。时间正分秒流逝。现场的气氛很不稳定。许多侥幸逃生的居民绝望而疯狂地搜索着,他们想立刻知道自己家人的境况,他们在哪里,是否还活着。
在搜救之前,霍兰和全体队员首先要做的第一件工作是控制现场的噪音。地面救援发出的噪音,比如机器钻孔的声音和救护车的警报声,会掩盖来自废墟深处的微弱声音。救援队要求关闭现场的所有机器。
第二件工作就是招呼那些在废墟上胡乱扒拉着的当地人离开现场。让这些没找到家人、亲戚、朋友和邻居的人离开碎石堆,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工作。几名幸存者坚决要求留在救援现场,他们和救援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直到他们发现,这样并不能加快困在里面的人被营救出来的速度,甚至会造成新的伤亡,才不得不转身离开。
专业搜救方法
清场后,霍兰和全体队员开始专心搜救。搜索区域非常大,相当于一个足球场,救援队将从哪里开始?
为了确定最佳搜索区,救援队研究了塔楼结构图,找到了每座楼的楼号,了解哪些人可能被压在哪儿。霍兰和队友们得知,仍有70至120名居民下落不明。除了图纸和失踪人员名单外,救援队确定主搜索区的另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居民们提供的信息。声音是引导救援行动的决定因素。有人报告,听到楼底传来了声音。
救援队立刻从倒塌废墟的最顶层始查找,看看是否有人被埋在表层以下,并且挺过了这场突降的灾难。他们用先呼叫后倾听的方式寻找着表层,看是否有幸存者。如果几米深的表层还有幸存者,应该都能听到呼喊的声音。
地表搜索很快有了突破。仅45min, 队员们就找到第一个幸存者。这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的声音从碎石下传出来。他说自己的一条大腿受伤,但其他部分完好。接着,救援队员又听到一个声音。这次是一名妇女, 她被埋在仅2m深的地方,但是有一大块混凝土楼板压在她上面,并且挤住了她的脸。所有队员都集中在她的上面。这女人伤得很厉害,已经没法动弹。救援从两处同时展开。
不到一小时,男孩就被救掏了出来。但那名妇女从混凝土预制板下被解救出来却整整花了6h,队员们赶紧把那个女人脸上的土给清掉,那些尘土已经让她窒息了整整一天半。由于伤势严重,她的一条腿不得已被截肢。
英国救援队首战告捷,这激励了全体队员。当天稍晚,队员们又找到了第3个幸存者,随即,搜索陷入停滞。救援队在整整10h内没有找到任何人。可以想象,11层楼板跨塌下来,居民们是很难存活的。
深层搜救手段
英国救援队现在要改变策略,向废墟的更深层挺进,寻找每一个可能包含幸存者的空间。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被困在这座公寓楼的低层,很难在这场毁灭性地震中存活下来。但是有些不易散架的物体,像沙发、炉子和档案柜都能承受倒塌下来的重物,因而可以制造气穴和空隙,即所谓空洞,在这样一些空间里可能还有幸存者。
要听到最深洞穴里幸存者的声音,需要一种特殊的仪器。救援队就配备了这样一种用来寻找声音的仪器,称作声波接收器。它能接收地震或各种震动发出的声音,由3个探头加一个控制箱组成。这种仪器非常敏感,工作时放在碎石上,或者探进洞穴里,当救援人员在地面敲击物体,敲击声传到碎石堆下面,只要幸存者听到后,能反馈一个声音信息,传上了地面,救援人员就能确定幸存者方位。
当霍兰和队员声波接收器安装好,很快,一名戴着听筒的队员就听到了一个声音。大家又是敲东西,又是大喊。果然,又听到了回复,是一声非常微弱而且凄厉的女人的声音。她埋得非常深,声音里渗透着一种孤独和绝望。
被困在废墟下面的女人是33岁的梅·阿民。梅和小儿子在地震中与丈夫菲拉斯和大儿子侯赛因分开,她丈夫是联合国雇员。梅的背部和一条大腿已经断裂,下半身一点都不能动弹。救援人员首先要确定:她在哪儿?探头继续往下放着,救援队员们试图用更强的信号进行定位。但是联络没有任何进展。队员们加强信号,让它穿透废墟厚度的一半,看她能不能听到。突然,信号完全消失了。
大地震已经过去30h了,怎样移走压在梅上面的几千吨碎石块,把她救出来。另一支救援队带来了专门寻找地震幸存者的搜救犬,但由于被埋者位置太深,搜救犬也嗅不到气味。
英国救援队开始求助于另一高科技工具。这是一种特别的光纤探头,可以在石块或其他障碍物之间蜿蜒穿行。光纤探头也被称为蛇眼,就是一台被装在电缆和探头上的摄像机。它能传递可用肉眼识别的图像(彩色的图像)。探头有自己的照明光源,后面接一台控制箱,可以显示探头看到的所有画面。但是,探头里仍然没有寻到生命的迹象。
此刻,救援队拿出了另一种可通过探测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寻找线索的装置。它包括一个探头、一个控制箱和一个分析仪。当救援人员把探头推进到空洞里,如果洞里有人活着,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能被查到。但队员们再次空手而归。
艰难的挖掘
梅究竟在哪里?约翰·霍兰和他的队员没有灰心。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停止对这名幸存者的搜索。因为她还活着,就绝不能放弃。为了把搜索进行下去,他们只得采取更冒险的方法——挖掘。
他们拿来这座楼的图纸做评估,更准确的说是猜测,看看什么地方最适合挖掘机工作。此时,一个好消息令霍兰兴奋起来。无线电报告说,有人找到了一个小空洞,它直通向废墟下面。
这个空洞十分狭小,一次只能够一个人通过。霍兰立刻派出一名身材较小的队员前去探路。结果进去1.5m后,队员就听到了梅的声音,又大又清晰。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她就在空洞附近。
太好了,太令人振奋了。全队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一切还刚刚开始:梅到底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把她就出来?霍兰和队员一起向目标挺进。他们奋力开掘地道,由于四周布满了破碎的石块,坑道小得无法容下大一点的工具。挖掘专用的圆片车刀和链锯都施展不开了,大量救援工作只能靠队员们的双手和一些小工具完成,非常艰苦,也延长了救援时间。把任何东西移进或移出坑道都需要团队合作。为了打通生命通道,霍兰和队友们在非常狭小的碎石中不停地挖掘。坑道已经向废墟里延伸了3m。这期间,梅在昏迷一阵后又恢复知觉,努力保持清醒。随时和救援人员保持通话。
眼看梅已经近在咫尺,但救援队员却被一根巨大的混凝土支撑梁挡住去路。当队员们合力清理走碎石和垃圾,一具尸体露了出来。那是一名男性,他的部分身体被压在一根支撑梁下面。他的头,还有肩膀,都挤在那根梁的下面。救援队员正在纳闷这个男人怎么会有这么小的胳膊,再一接近,才发现那不是他的胳膊,而是一个孩子的胳膊。梅用虚弱的声音告诉救援队员,那是梅的丈夫和她的大儿子。她的丈夫为了救11岁的儿子侯赛因而死去,孩子还被他爸爸紧紧搂在怀里,也已经没了气息。梅又说,她的另一个儿子,1岁多的阿巴斯还活着,就在她附近。
听到这里,霍兰和队员们更加焦急地想要救出梅,但,这是很难跨越的一步。横在眼前的这根梁太重了,没法搬走,他们必须更详细地摸清梅的所在位置。救援队员们只得另辟蹊径,从救援巷道里撤出来,绕过大梁,从它的另一边打通一条路进去。
挖掘新的坑道难度更大。大家再次用手清理碎石,用锯把前方一张残破的桌子切断,前面又出现了一根40mm粗的铁棒横在前面。尽管救援队配备了能切断它的设备,但没法把设备搬进到坑道里。他们只得拉进去一台液压泵,连着一台小型千斤顶。千斤顶顶弯了那根没法用手挪动的铁棒。隆起的缝隙仅够一名队员钻进去。
穿过黑暗空洞,这名救援队员来到梅的小儿子阿巴斯跟前。他把椅子移开,阿巴斯慢慢爬了过来。霍兰立刻近前接应着这名最小的幸存者,带着他从坑道里不断往外撤。真是一个奇迹,这孩子居然没受重伤!
队员们转而向梅身边奔去。梅躺在那里无法动弹,她说后背和大腿很疼,可能是一直受挤压造成的,这一情况立即给救援队员们敲了警钟。假如他们直接把幸存者转移出来,必须先考虑她可能受到什么伤害,在运送出来的过程中应该需要哪些紧急医疗处置。
救援队的女队医被派往现场救治。女队医来到梅的身边,发现梅的腿伤很严重,一点不能动了,只能把她拖出洞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一张搬运网或拖拽网,这是一种很重很结实的帆布网兜,带提拉手柄,或缝在一边的提拉环,专门用于抬拉受伤者。靠着这张拖拽网, 梅被慢慢抬拉出空洞,所有队员都专门受过抬拉训练,保证在抬拉时避开周围的障碍物,不会再让伤者伤情加重。救援队员抬着拖拽网,慢慢把幸梅从25cm大小的孔洞中拖出去。
在黑暗中被埋了60h后,梅和她的小儿子终于从死亡谷中出来了。当看到救援人员抬着梅,退出坑道,站起身来时,周围的队员全都兴奋得叫了起来,许多人激动得落泪。
震后第四天的成功救援
地震后的第四天,霍兰和英国救援队队员们还在塔楼废墟中继续仔细搜索。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受灾居民存活的希望也越来越小。事实上,通常在过了第三或第四天后还能存活下来的就是奇迹。
正在第四区搜索的队员又有了新发现。他们听到一个声音,来自10层以下的废墟最底层。这一次,从废墟顶部进入那个幽深的空洞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用手刨挖都会过于漫长,延误了救人时机。那地方正在楼层底部,楼还没有倒,所以不能用任何机器。霍兰认为,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到达那里的唯一通道就是从旁边那座楼的地下车库穿过去。
救援队集中到旁边塔楼的地下停车场,准备打出一条生命通道。这是一条布满了碎石的停车场,它们的重量有大约20t。 在狭窄空间里使用混凝土破碎机很困难,队员只能20min换一班。由于空间实在太小了,只能是一名队员用身体顶着机器,由另一个人来操作。几小时的开掘终于打出了通道。救援队员和幸存者凯利达女士联系上了。她说她的母亲就在她身边,但身体很虚弱,已经快坚持不住了。
接下来的16h里,队员们手工清理了20多t石块,穿透几米厚的钢梁、管道和电缆,好几次震动差点让他们也见了死神。在前方一个30cm高的空洞里,他们看见了已被困了70h的凯利达,她的年老的母亲躺在她怀里,陷入昏迷状态。
看到点着火炬进入地道的救援人员,凯利达全然没有被救的喜悦,相反,她拒绝救援人员救她们母女俩出去。她说:“孩子们不在了,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他们是我的生命。我的孩子们都去了,我也不想再活在这世上!我不会出去,就让我在这里陪他们吧!”
凭借多年救援工作的经验,霍兰知道,只有看到自己的亲人仍然健在,凯利达才会配合救援人员尽快出来。他立刻联系了当地官员,找到了凯利达的家人,并亲自带着凯利达的儿子下到坑道,唤起凯利达求生的欲望。
接下来的营救工作异常艰难。因为凯利达所处的位置太深,地方又极其狭小,队员们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将二人救出。两位妇女排除万难,弓身在一个30cm高洞穴里存活了83h。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场大地震,让7万4000条生命永远枯萎了,震区还有250多万人无家可归!
震后的搜救持续了一星期, 在马加拉塔楼现场,霍兰率领的英国救援队从碎石瓦砾里救出7人。
震后的救援和调查显示,马加拉塔楼在设计和建造方面有着先天缺陷。如果按照建筑标准严格设计施工,数十条生命不会陨落!今天,马加拉塔楼的遗骸依然矗立,成为巴基斯坦建筑史上的反面教材。而塔楼的设计、建造者也因过失犯罪受到惩罚。
编辑 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