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安全培训更重要
2006年第11期“特别关注”栏目《民工学校提升民工安全素质》一文,是一篇很有推广意义的文章。加大民工安全的培训力度,增强民工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是促进民工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时下,有人一提起对民工的培训,不少人总是想到对民工的技能培训,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技能培训不能替代安全培训,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培训甚至比技能培训更重要、更迫切。
江苏常州读者 曹建明
补上我们认识上的缺失
读完2006年第11期《我们学习什么》一文后,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缺失什么?我们的非煤矿山最明显的缺失是应急救援。目前,绝大多数中小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没有专业救援队伍,体制上就缺编,在对待生命的态度和理念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事故发生后,当班职工理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其次,感到成立专业救援队伍要增加编制,加大成本,矿山养不起。再次,也不知哪一天会发生事故,照搬老外那一套,平时用不上,养专业队就等于养闲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非煤矿山管理者、生产者中为数不少,有些属于体制机制的问题,确实应解决;有些属于认识问题,必须引起警惕和加以纠正。
山西垣曲读者 宋平俊
岗位新发了一对耳塞
最近,在签订新一轮上岗合同时,在“权利与义务”项目中,我注意到新增加了一条内容:气体分馏装置具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液态烃、噪声、微量硫化物、高温等。紧接着,班长给了我一对带有包装袋的橘黄色耳塞。上白班到气压机现场干活时,我按照佩戴方法将耳塞塞入耳中,轰隆作响的机组突然间变得像在说悄悄话了。企业现在越来越重视劳动保护了。在签订合同时,将职业危害告诉员工,还员工以知情权。一对耳塞不起眼,可透过它可见一个企业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心程度。
湖北荆门读者 袁春梅
一证岂能永逸
一些地方,把安全放在嘴上当官腔,挂在墙上当摆设,涉及到具体的安全细节和安全行为,则不闻不问。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回味,某地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方方面面一味去查看事故单位的这个证那个证是否齐全。一旦各种证件齐全,心里的一块石头就落地了,似乎事故本身已不那么重要了。其实,一些煤矿的这个证那个证,只要有钱、有靠山,拿起来很容易。说白了,就是一张废纸,其最大的作用,一是应付检查,二是发生事故时有个挡箭牌。我们某些行业,在安全问题上多多少少存在说大话、说空话的现象。安全生产上的“假、大、空”,直接危害职工生命,一证永逸的现象值得重视。
甘肃兰州读者 陈文
“细”“易”之举见素质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易”之事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有三个大脑,天生一个大脑,从书本上得到一个大脑,从生活中得到一个大脑。”而有些人往往过分重视“书本上的大脑”,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大脑。”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外部因素的制约是一个重要方面,制度规范是外部影响的主要体现。尤其是那些细小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订立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从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江苏响水读者 李敏
2亿人患职业病是国家之耻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呈高发态势。目前全国有2亿职业病患者,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职业病被称为“不流血的死亡”,严重威胁着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病面广量大,一方面源于经济高速发展,一些新的病种应运而生,但更多是“人祸”造成的,其“人祸”主要是指少数地方违反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和环保准入制,违法上马高污染或有毒有害项目,而相应的防护设备和防尘防毒措施很不到位。一些企业无视《职业病防治法》,为了省钱不安排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治疗。2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是一个危险信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颗“毒瘤”。
江苏南京读者 尹卫国
编辑 宁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