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搜救演习是通过模拟海上险情,根据设定条件制定出行动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海上搜寻救助行动的演练活动。通过模拟演练,能够使相关救助力量随时保持待命状态,不断提高海上搜救能力,检验各类海上应急反应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我国国家及各省海上搜救中心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科目的海上搜救演习活动,同时还与周边邻国密切协作,举办国际性、地区性的海上搜救演练,以有效增强队伍的协调能力,提高搜救工作的整体水平。
海上搜救演习的分类
海上搜救演习可按不同性质划分为不同种类,例如:以区域划分,可以分为区域性演习、全国性演习及国际性演习;以演习科目划分,可以分为搜寻救助演习、溢油应急处置演习、海上保安事件演习及综合性演习;以演习方式分,可以分为实战演习、沙盘推演、通讯演练等。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就是按演习方式划分,这也是海上搜救演习的重点工作方式。
1.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是指根据设定的海上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根据方案协调调动救助力量采取实战行动,对险情进行模拟应急处置,实战演练主要用于大型综合性的海上演练。
实战演练具有内容丰富、场景逼真、对海上险情以及应急突发事件的模拟程度高的特点。在演习过程中,救助力量“真枪实弹”地面对海上险情,是对各类救助力量的救助能力的实际考验和检验。这种演练覆盖了整个海上救助行动的所有环节,能够有效地暴露出救助行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演练。但实战演练要调动和协调大量的海上搜救资源,费用较大、消耗较高、历时较长。
2.沙盘推演
沙盘推演是指在演练过程中并不真正地协调调动救助力量,而是根据演练进行的逻辑顺序在沙盘上进行推演,其主要目的是使指挥协调机关熟悉程序,检验应急反应预案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沙盘推演费用较少,可以因时、因地灵活进行,并可以根据进展情况随时调整险情状况,锻炼协调指挥机构的应变处突能力。在针对海上溢油应急事件进行的演习和演练中,由于海上溢油的特点(海面溢油会造成实际的海域污染),往往是选择沙盘推演,即根据时间的推移,模拟出溢油覆盖区域和移向的变化,并在沙盘上采取模拟清污行动。
3.通信演练
通信演练主要应用于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海上搜救协调演练。由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搜救应急反应程序、规定不同,并且搜救演练还涉及不同国家主权水域,因此举行实战演练往往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协调沟通工作中。为提高效率,切实达到演练的目的,往往以举办通信演练为主,即通过各方之间的通信联系,模拟海上险情的救助过程,并不实际出动救助力量进行救助。其目的主要是检验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能力和水平,发现协调指挥过程中的不顺畅环节,共同商讨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各方合作。
海上搜救演习的作用
进行海上搜救演习、演练工作,对于提高海上搜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检验各类应急反应预案和程序的可操作性
通过演练对预案和程序进行修订和完善。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及其相关子预案是搜救主管机关实施海上搜寻救助行动的程序性规范和依据,近年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先后制定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及省级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这些预案在颁布实施后,其规定是否科学、能否达到实际效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作出判断。而海上突发事件及险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在实际的海上险情救助行动中检验、评估预案和相关规范的可操作性往往会付出较大代价。这种情况下,通过举行海上搜救演习和演练,模拟险情发生状况,并在模拟救助行动的过程中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级预案的有效途径。
2006年6月22日,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辽宁省政府在大连举办了2006年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演习以专业救助力量为主,公安、海洋渔业、海关、武警、卫生、气象等25家单位共31艘船舶、3架飞机、400余人参加了演习。演习工作针对客滚船常见的险情进行了险情处置、人员救助、消防灭火、海上清污4大科目的操练,有效检验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完善了海上应急反应和搜救机制,为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海上搜救能力进行了探索。
2.检验搜救方法、搜救技术和装备的实际可操作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海上搜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先进的搜救装备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落水漂移预测模型、手机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在搜救工作中逐渐得以运用。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是否需要改进,都要用实战来检验。因此在搜救演习和演练中,对搜救技术、搜救方法以及搜救装备的检验也成为演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2008年,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在通信管理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协调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以及相关救助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海上搜救应急通信演练。演练模拟了仅携带移动电话的数艘小型渔船在海上遭遇大风,报警后失踪的险情。搜救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协调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对报警电话的位置进行定位,利用船载GPS系统核查手机的定位精度。根据核查结果,确认了利用手机定位技术在搜寻近岸失踪的小型渔船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利用其引导搜救力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搜寻救助行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小型船舶的搜救效率。
3.提高搜救技术水平,提高海上搜救成功率
我国的海上搜救工作遵循以专业救助力量为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模式。除专业救助力量外,海事、公安、渔业、港航企业等社会救助力量在搜救工作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社会搜救力量在搜救行动中统一接受搜救主管机关的协调指挥。由于搜救行动专业性强,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社会救助力量,通过演练能够提高实战技能,同时还能够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损失。
4.扩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海上搜救的意识
海上搜救工作专业性很强,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通过举办海上搜救演习和演练,在演练中通过宣传,向全社会普及海上遇险救助常识,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突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扩大海上搜救工作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并积极参与搜救工作的氛围,为搜救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海上救援演习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演习实战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举办的海上搜救演习大多采用事先设定演习方案的做法,对演习的步骤、动作、时间衔接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规定。这虽然能够保证演习按照既定方案顺利进行,但却存在贴近实战程度不够、无法有效锻炼队伍等问题。在海上搜救行动中,特别是在复杂海况条件下实施搜寻救助时,各种条件与因素瞬息万变,搜救方案及采取的措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搜救指挥机构、现场救助力量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气象、海况等条件随时调整搜救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救助行动。而事先设定的演练方案对于搜救行动明显产生了制约和限制效果,导致“演习像演戏”,无法真正达到锻炼指挥队伍,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各级海上搜救主管机关在演练中逐渐加强搜救演习和演练的实战模拟程度。例如,在2006年的海上搜救联合演习中,面对海面突然出现浓雾、演习难度增加的情况,现场指挥员及时调整演习方案,使整个演习在接近实战的氛围中顺利完成,对参演的救助力量以及指挥机构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随着我国海上搜救技术水平和训练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演习方式应当进一步向贴近实战的方向转变,变“规定动作”为“自选动作”,在演习方案中逐渐减少事先设定的演练动作和科目,仅设定发生险情的气象、海况等条件,使演习更接近实战环境,以达到锻炼队伍、提高各级搜救指挥机构实战水平的目的。
2.演习方式、种类应进一步多样化
海上搜救演习涉及部门众多,组织单位投入人力物力巨大,举办一次大型综合演练往往耗时数月甚至半年之久。因此,应当根据演习的目的以及实际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演练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级搜救主管机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经常性地举办局部、小规模的演习活动,形式以沙盘推演和通信演练为主,同时辅以对相关救助力量实施培训的手段,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对于综合性的实战演习和演练,则应尽量做到科目覆盖全面,更贴近实战的要求。通过多种演习形式结合的做法,降低演习和演练的投入,使指挥机构和救助力量能够经常性地得到锻炼,切实提高整体救助水平和能力。
3.加强演习的宣传组织工作
海上搜救演习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高搜救队伍力量的实战技能,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这种形式扩大社会宣传,提高搜救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和避险意识,从预防的角度尽量减少和避免险情的发生。因此,演习活动不应单纯采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组织投入的方式,还要引导各涉海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演习组织工作中来,将定期组织演习的要求纳入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体系中,结合实际,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演习,构建政府大力倡导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组织,各涉海力量广泛参与的演练模式。做到演练投入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局部小规模沙盘、通信演练和大型综合演习相结合,有效提高海上搜救演习和演练的整体效果。
编辑 杨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