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年轻工人对我说,某安全监督人员是“攻击型人才”,专门挑工人毛病,事情还没有看明白就唠唠叨叨,指责个没完没了,我们都生怕他站在旁边.有时候看见他来了,活儿不是很急,我们就干脆休息,等他走了再干。这话让我联想到了成功的教育专家有个“多‘翘拇指’,少‘伸食指’”的经验之谈,说的是对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充分赏识其能力和潜力,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多“翘拇指”表扬、夸奖、鼓励,以增强其信心,调动其学习热情;“少‘伸食指’”指责,不要总是觉得不满意,甚至动辄打骂、处罚,弄得其战战兢兢,思想负担重,注意力分散,进而厌恶学习,成绩当然就上不去喽!还有专家甚至提出“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我看,这个“理论”照样适合于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学习安全心理学,掌握员工心理特征,注意针对监督、管理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帮助”方法,达到安全心理调适的作用,让被监督、管理对象“渴望”自己去“监督、管理”。
尽管不安全的心理表现形式千姿百态,但是,职工个体的心理特征仍然可以归纳为5种类型:
活泼型,表现为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一般来讲,受到过适当教育的男青年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冷静型,表现为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工作细致、行动准确。一般地说,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女同志属于此种类型。
急躁型,表现为反应快、胆大,遇事求成心切,工作草率。有些自认为有一定技术水平、急于表现的中青年男性属于此种类型。
浮躁型,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顾此失彼、工作忙乱、不重视学习。新工人中学历“比较”高的人中这种类型的较多。
迟钝型,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呆板、判断能力差,一般智能低的人属于此种类型。
统计分析表明,活泼型和冷静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可以称为安全型;对这样的人,无疑要“多‘翘拇指’”。其他人中,特别是浮躁型和迟钝型的,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其事故发生率较高,可以称为“非安全型”。危险作业时,应尽量选配安全型人员;监督生产操作时,要注意运用心理调适措施;平时,需要通过教育培训、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活动,教给职工自我控制与调节方法,使职工心理状态向“安全型”潜移默化。并且,即便对“非安全型”人员,也要“多‘翘拇指’,少‘伸食指’”,千方百计“诱导”他们向安全型转化。采取的具体方法应该是“五彩缤纷”的:
一是抓职工心理品质锻炼。 心理品质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行动的反应、反射、协调连贯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通过教育、培训得到提高。要引导职工多读书,读思想修养方面的书。
二是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同时,要设法改进工艺。此外,进行必要的模拟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人员心理疲劳的极限值,寻找一些防止人为失误的有具体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良好的语言控制与调节。他人的良好语言对当事人的情绪与表现有着重要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即使是不出声的“肢体语言”也能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四是教给职工自我控制与调节方法。当事人自己控制与调节方法有:“注意力转移法”,遇到烦恼的事,可有意识地多想想高兴的事。在非工作时间,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串串门、聊聊天等,对缓冲或消除不愉快心情是有益的。“ 精神宣泄法”,个人的焦虑、烦恼不要闷在心里,要用适当的方式,向自己的领导、朋友、亲属、同事等倾泄出来,以减少自己内心的痛苦。“角色转换法”,日常生活中人和人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多从对方想一想,当领导的想想“如果我是工人”,当工人的想想“如果我是领导”......双方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谅,就会化解矛盾,避免“激情迸发”,引起双方不愉快,威胁安全。“辩证思考法”,凡事要一分为二,这样无论碰到什么情况,都有心理和思想准备。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就可以做到乐而自持、哀而有节。
编辑 玫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