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及声势浩大的“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告一段落,随着年底生产高峰期的到来,规律性的事故高发期又会显现。被人们称为“黑色九月”期间连续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何避免规律性的事故高峰期,如何把特殊时期采取的安全监管有效措施转变为长效机制,北京市奥运期间的一些典型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依靠综合监管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安全生产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靠一个安监局、“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累死也不一定能管好。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奥运期间北京市安监局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交流情况,协调解决行业和地区发生的重要安全生产问题;与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特定主题的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建立与重点行业主管部门高级领导商洽机制和定期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向行业主管部门发函的工作机制;建立联合发文工作机制等做法,解决了如何调动各方力量管安全的问题。
其次,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奥运期间,北京市安监局牵头成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协调各方工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协调运行、监管有力”的高危行业监管格局。
第三,实施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所谓分级分类,就是“按类分级、依级监管”,即将不同类别的生产经营单位分类,根据安全生产状况分为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差异化监管。北京市顺义区提供了好的经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的核心,是属地、行业、综合监管、政府等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各负其责。通过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与辖区、行业、企业对话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安全基础薄弱问题,使安全监管工作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第四,实施安全督导员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监察和督导。奥运前夕,北京市、区两级安监部门向高危行业企业派驻安全督导员2049名,基本覆盖了全市的所有高危行业企业。督导员协助属地监管部门,对被派驻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对生产企业加强检查,延伸了安全监管部门的触角,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第五,建立跨地区联动沟通机制。在奥运期间,为严格做好奥运烟花爆竹储存、燃放等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北京市安监局与湖南和江西省安监局建立了联动监管和信息沟通机制,每周汇总一次属地安全监管机构对奥运焰火生产企业的安全检查情况,协调属地安全监管机构向生产企业派驻监察员,建立安全监管档案,实施适时监控,随时掌握安全生产状况。这一措施,为今后涉及跨地区重大安全生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2008年即将过去,奥运会带来的兴奋与激情也渐渐淡去。但是,奥运会期间北京市采取的诸多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不应该随着奥运会的离去而被人们淡忘,其中的一些特殊安全监管措施更应该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