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劳动保护》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回顾与作者交往的点滴,孙守仁老师的声音不时萦绕在耳畔。
与孙老师的交往始于2005年年底,那时我刚刚负责“安全文艺”栏目。其实,孙老师一直是我们的热心读者与作者,只不过以前没有直接和他交往而已。在我负责“安全文艺”栏目之前,孙老师就在杂志上发表了《桂兰嫂子》《顺风耳》等贴近生活、反应安全生产主题的文艺作品。我们之间的交往,始于他的小小说《上任第一天》在2006年第一期杂志上的发表。此后,孙老师几乎每月一两个电话,一句“丙文吗”之后,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和我聊他的退休生活,对当今安全生产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最近的写作计划等等。他在煤矿工作多年,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了然于胸,说起来如数家珍。
每次在电话中,孙老师总是语气中带着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关切,雄心勃勃地谈起即将着笔作品的构思,并说要在枯燥的安全生产宣教作品中多添加“人情味”,让矿工对工作和家庭的真挚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由流淌。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父子怨》中老父亲对倔强儿子的循循善诱与善意提醒;《关叔》中老矿工关叔对罹难工友家属的倾囊相助及对其子女的“舐犊之爱”;《红房子》和《赏月》中夫妻双方为了安全生产问题而将心贴得更紧。
每隔几天,我的电子邮箱都会收到一封孙老师发来的投稿信。每次来稿看过之后,我都会发现孙老师又发掘了一个安全生产问题的关注点,只不过是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将其呈现而已。限于杂志的篇幅,我每次只能忍痛割爱,择其一二加以刊用,以至于每次接电话后第一句便是歉意,之后才是问候。在一次电话联系时,我告诉孙老师可将没有刊用的稿件发表在易安网的博客上,让更多关注安全生产问题的读者和网友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每次浏览易安网博客,发现孙老师的文章数和点击量在攀升,我似乎看到了孙老师忙忙碌碌的身影,不由心生无限感慨:老骥伏枥,志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