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编辑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自己编辑的稿件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好稿件来自好作者,如果有几个忠诚的老作者长期支持,编辑工作就会做得比较有底。尽管从事编辑工作的年限不短了,但在《劳动保护》杂志所处的安全生产行业,我还是个新手。所以,在开发作者资源、建立作者队伍方面,通常会占据我很大一部分精力。
湖南浏阳职业病防治院的谭西顺老师,就是《劳动保护》杂志一位忠诚的老作者。我所负责的“职业卫生”栏目,每每出现“稿荒”,第一个想起来的一定是谭西顺老师。他的日常工作也很繁忙,但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热爱,加上深厚的写作功底,每年他的按约来稿量和主动投稿量都不会少于10篇。
但更多的时候,与作者的沟通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比如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的许海涛主任。在阅读了他在其他杂志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后,我有一段时间经常打电话“纠缠”他写稿。多次的沟通、交流之后,他也曾发给我两篇文章,但都不是我想要的。
许海涛有很多头衔,他是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预防保健中心的主任、科教信息科科长、保健科科长、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妇幼保健科科长,他还兼着潘西煤矿和鄂庄煤矿卫生科的科长,以及6个社区的预防接种门诊主任。对于煤矿的职业卫生工作,他不仅熟悉,更有很多亲身的经历,而且从此前发表过的文章来看,他的文笔也不错。这正是我希望能找到的固定作者啊。但是,我一直没有从许海涛那儿得到一篇满意的稿件。后来我暂停了与许海涛的联系,因为“死缠”的招数并不奏效。但这不代表我会放弃,经历半年,想必我再拨通他的电话,他会对我的坚持再度错愕,然后真正放在心上吧。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总能挤出来,对于作者推说没时间写稿的理由,是最难突破却又必须突破的。
另外,许海涛告诉我,他计划订一份《劳动保护》杂志,因为他觉得编辑只有持认真的态度,才能做出好的杂志。对于不熟悉杂志的作者,约稿过程中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增加了杂志的知名度。而发行量和质量的良性循环,正是一本好杂志的生命源泉。
希望有一天,有读者能夸我是个好编辑,那时候,我会打心底里乐出声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