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首府基辅以北130km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爆炸同时引发了火灾,反应堆内的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切尔诺贝利事故后,27万人因沾染上核物质而患了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这次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后,“核无小事”成为世界核工业领域的共识。如今,“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应急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成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上上下下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话。中核人认为,如果发生核事故,哪怕很小,其后果和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想象的,严重的则会导致巨大的社会灾难。尽管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中核人依然极其重视,从集团到成员单位,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并践行着这一理念,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从未放松过。
应急预案的编制
近年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按照国资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核工业行业特殊性和企业自身实际,及时编制并不断完善了集团的应急预案,同时通过强化应急预案演练,构筑了一道牢固的核安全防线。
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集团结合核工业行业特殊性和企业自身实际,已完成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目前,中核集团已建立健全了从集团总部到生产企业及技术后援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集团总部制订有《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应急预案》《核应急预案》《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核设施单位制订有《总厂应急预案》以及各个分项核设施的《核应急专项预案》;铀矿山企业制订有《铀矿山企业的应急预案》;危化品生产企业制订有《生产企业总厂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各企业还完善了现场生产岗位的操作规程,以利于各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此外,集团还增加了放射性物质运输、核设施退役、奥运会安保等特殊情况下或一次性作业前的专项应急预案的制订。
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集团积极贯彻国家有关的文件精神,对各成员单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针对一些基础比较弱的企业,充分利用集团的专家力量,给予技术指导。例如集团的燃料循环设施,虽然有了基本的应急预案,但应急行动水平等难点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集团为此采取了技术研讨与对外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内部召集国内专家和各单位应急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解决,外部则与美国能源部开展技术合作,邀请美方专家来华授课、指导,介绍他们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集团制订了一套核燃料循环设施应急预案编制格式,为企业应急预案的完善提供指导。针对铀矿山企业缺乏应急预案编制力量的情况,集团参照了其他矿山企业的应急预案,同时结合铀矿山的特点,补充了相关专业内容,组织专业力量编制成模板,下发到铀矿山企业,解决了铀矿山企业没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问题,然后再不断完善。在制订在京单位奥运专项应急预案时,集团先要求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再从中找出做得好的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和编制质量。
目前,集团核电厂反应堆的安全性已得到极大提高,但为了预防突发事故,各核电厂投产装料前,还全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颁发的一些技术文件和导则,编制了应急预案。同时,核电厂的应急工作也按照《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的要求,从应急计划和应急执行程序的制订,到应急设施的建立,再到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做了进一步规范。
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是应急响应工作的基础,为防止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不仅要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而且要强化执行程序,加强应急 预案的演练。
执行程序是应急预案的细化文件,集团总部正在制订包括通知通报、应急组织启动和响应、应急设施设备启动,技术支援、决策支持、演练、培训、资源调动等执行程序。执行程序中将每一个应急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甚至连应急响应中的通话用语都有要求,非常规范。
程序制订后是否实用,需要通过演练来检验并完善。目前,集团各核电厂、核燃料循环设施每隔1年就要做一次场内综合应急演练,每次综合演练都要与集团总部联通,演练时间根据演练的规模、情景设计来确定。时间长的一般为4~5h,短的至少也要达到40min。至于平时如通信、监测、消防等单项演练,则比较常见,频度较高。核设施单位每个月会与相关的部门、单位,进行通信传真单项应急测试,总部应急中心接到后给予回复。电话联络也是经常性的,一来可以检验通信设备的完好性,二来促进了人员之间的相互熟悉和交流沟通,并能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为应急响应做好准备。
应急演练的次数多了,年头长了,就容易形成一种固定模式。为了调动应急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应急演练走过场,集团又将固定、详细的情景设计转化为随事件的自然演变随机启动应急响应,演练时不再做人员行动细节设定,不提前进行预演,有效避免了应急演练走过场。此外,集团在应急演练上还打破了以前应急演练时提前通知的模式,搞突然袭击,真实地检验了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水平。
这些做法虽然增加了应急演练的难度,但是更接近于实战,其不仅调动了应急人员的主动意识,而且有效提高了应急人员的应急水平。如2006年核电秦山联营公司举行的场内综合应急演练,情景设计只是给出了一个粗线条,参演人员事先并不知道演练内容,事件的演变完全通过模拟机模拟事故情景,以操纵员执行事故规程的实际操作时间为演练的真实进程,尽管演练过程中个别细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协调性也有所欠缺,但从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中,能及时发现不足,从而反馈到应急预案中进行修改,使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应急预案的落实
除了应急预案的演练,集团还组织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急专业技术培训,如预案编制、应急管理、应急行动水平、应急支援等,来加强应急预案各项内容的落实。对于应急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难点,集团组织了专题讨论,通过技术研讨与对外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核电企业每年在维持应急响应能力的同时,也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各类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频度以及相关责任单位,强化人员的技术培训。2007年秦山核电厂组织了针对应急响应人员、电厂工作人员以及外聘人员在内的累计2850余人次的应急知识及技能培训,广泛普及了应急知识,有效提高了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
应急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测是一项基础却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应急设备设施的管理上,集团本着积极兼容的原则,把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等纳入到集团的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应急时只是使用。如集团应急指挥中心的设备平时由负责大楼会议室设备维护的商务中心来兼管,平时用于日常会议,应急时随时调用。应急通信设备、计算机接口预先设置,一旦进入演练或应急响应状态,直接与话机、计算机联通后即可使用,日常维护人员即刻成为应急响应时的设备保障人员。集团的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种冗余的通信手段,应急响应时还可直接进行总部与现场的实时沟通。应急响应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既能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又有利于维护保养应急设备设施,保持应急响应能力的常备不懈。
目前,随着应急工作范围的逐步扩大,集团关注的重点已扩大到核燃料循环设施、铀矿山、危化品等方面。集团一部分核燃料循环设施因日久天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这类老旧设施的应急准备工作要求比较高;铀矿山企业应急设施基础比较薄弱,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国家尚无完整的标准作参考。为解决这些问题,集团又制订了企业内部的规范性文件,提供给下属各成员单位参考,并督促各下属生产企业按要求制订应急预案,通过演练等方式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促进企业的长治久安。
编辑 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