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明确为“金安”工程。“金安”工程一期项目的建设期为两年。从200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正式下达该项目建设资金以来,已经过去了1年多的时间,“金安”工程建设正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使“金安”工程更加“可看”“可用”“管用”,作为一名“金安”工程的参与者,笔者提出3点建议,供全国各级安监部门“金安”工程建设者参考。
一、应该重软件,轻硬件
我国信息化工作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据原信息产业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硬件与软件上的投资比例为93:7,而国际上软件比例一般占整个项目比重的40%至50%,发达国家甚至达到60%。从“金安”工程一期中标结果来看,软件开发投资额不足整个项目的1/10。“金安”工程的软硬件建设就像“修路”与“造车”,只有“高速公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造车、造好车、造人人喜欢开的车”。“金安”工程的软件和硬件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东西,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软件的硬件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没有任何用处。而离开了硬件作为载体,软件也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一种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软件即服务)正在蓬勃发展,可以预期下一步信息化是朝着无硬件方向发展。在SaaS模式下,用户不再像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而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厂商提供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这是网络应用最具效益的营运模式。
二、应该先软件,后硬件
“金安”工程建设要精心协调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对硬件系统,以满足“当前需要、适当前瞻”为原则。对软件系统,尤其是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则精益求精,并确保“实用、先进、安全”。
在软硬件建设的时间关系上,因为软件建设的周期较长,可先进行软件的研发,在软件试运行成功后,根据软件运行的需要来配置硬件。硬件是为软件服务的,没有软件,硬件建设就无从谈起。如果先进行硬件建设,往往造成软件还没有开发成熟,硬件设备已贬值或面临淘汰。
三、自下而上开发软件
“金安”工程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软件开发是“金安”工程的重中之重。“金安”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但软件开发不是“一把手”工程。到底需要什么软件,软件该怎么开发,基层办事人员对此最具有发言权。根据基层办事人员所提软件需求,报上一层领导审核把关。上一层领导重点审核软件开发是不是涵盖本部门业务,是否有利于上层领导更好地指导基层人员开展工作,以此类推,直至高层领导和“一把手”。用软件最多的人员是基层办事人员,这种自下而上的软件开发模式,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基层办事人员工作的过程就是向应用系统录入数据的过程,实现了“一劳永逸”。传统自上而下的软件开发模式,往往造成基层工作人员完成本职工作后,还要按照领导要求向应用系统录入数据,不仅没有减少工作量,还大大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没有行政命令,没有人愿意去用软件,软件往往成了摆设。
衡量信息化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发挥作用或没人喜欢用的信息化项目,不管外表多好看,功能多强大,注定也是个失败的项目。应用水平是检验“金安”工程建设成败的根本指标。
编辑 玫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