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百万职工。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哈尔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多,陈旧老化设备设施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综合素质高的老技术工人逐年减少,存在诸多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安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多年来,哈尔滨市总工会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专兼结合、依法监督”的原则,“四抓手”并进,从抓组织制度和机制入手,深抓宣传教育的触角,牢抓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广抓各种活动载体,构建哈尔滨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抓组织制度和机制
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必须有健全的组织作保证。为扎实推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哈尔滨市总工会把发展和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机构和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加强市级及区、县(市)级工会劳动保护组织建设。哈尔滨市总工会单独设立劳动保护部,配备4名具有专业知识的劳动保护干部。同时,进一步加强各区、县(市)总工会劳动保护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各区、县(市)工会劳动保护组织机构健全,并有389名专兼职干部负责劳动保护工作。
构建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网络。近年来,哈尔滨市总工会不断强化企业、车间、班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组织建设,把劳动保护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的每个角落。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共有企业(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2027个,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小组4958个,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人员3万1143人。
规范化管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在加强组织建设过程中,哈尔滨市总工会实行目标考评制、实绩考核制和规范管理制。
目标考评制,把发展和健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列入市总工会下达各区、县(市)总工会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每年进行考核、评分。
实绩考核制,每年对监督检查员进行工作实绩考核,制定了《区、县(市)、产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基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并实行考核、通报和奖励制度。
规范管理制,制定了《哈尔滨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对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建档造册、分级管理、完善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抓宣传教育的触角
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哈尔滨市总工会不断探索工会劳动保护教育培训工作新路子,强化劳动保护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工会劳动保护队伍的专业素质,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培训教育规范化、经常化、群众化。
开展工会劳动保护干部岗位培训。哈尔滨市总工会每年制定出全市工会劳动保护干部培训计划,并拿出一定的资金,有步骤地实施岗位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自主培训、联合培训、送出培训以及请进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市总工会每年都坚持举办4~6期培训班,5年来共培训工会劳动劳动保护干部2100余人。从2003年开始,举办了6期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班,共培训450人。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在广大职工中普及劳动保护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哈尔滨市总工会将《工会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 》等法律法规编辑成册,发放到职工手中,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先后组织了安全生产知识百题竞答,学法律、练技能、反违章活动,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安全图片展览等活动,在哈尔滨市职工中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据统计,5年来哈尔滨市各级工会共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1万6546次,有253万多人次受到教育,职工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抓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督
监督检查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维护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问题上,哈尔滨市总工会坚持四种监督,即执法监督、群众监督、源头监督、事故监督,实现了从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系统安全工程管理的转变,从事故调查处理型向事故预测预防型的转变,从应付事务向目标管理的转变。
抓执法监督。为了遏制各类生产伤亡事故,哈尔滨市总工会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专项安全整治和安全执法监督。配合政府主管部门,2002年开展了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2003年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2004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专项治理,2005年开展了矿山安全专项整顿等工作。通过安全检查、执法监督,整改和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抓群众监督。坚持重心下移,实行群防群治,充分发挥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作用,组织开展了“查隐患、保安全”、“职工身边无隐患”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活动,使大量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监督检查中,始终做到“三个结合”,即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系统检查相结合,自我检查和相互检查相结合。2007年,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万1947处,整改1万1434处,整改率达96%。
抓源头监督。哈尔滨市总工会利用党委、人大、政协、安全生产委员会等工会的合法席位,在制定有关安全生产地方法规的过程中,进行源头参与。如在《哈尔滨市劳模管理评选办法》中,明确规定企事业单位发生重大生产伤亡事故,单位负责人不能作为劳模候选人进行推荐,单位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在《全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评比办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生产伤亡事故,作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否决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制订了《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黑龙江省重大死亡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等地方法规,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劳动保护权益。
抓事故监督。对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依法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2004年,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堂工地发生一起2人死亡事故,涉及3个责任单位,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哈尔滨市总工会坚持原则,提出了与调查组其他成员不同的处理意见。处于正义和舆论的压力,有关方面采纳了工会提出的处理意见,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维护了职工及家属在安全生产上的合法权益。
抓各种活动载体
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监总局联合组织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已历时10届,哈尔滨市总工会充分抓住这一活动载体,不断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向纵深发展。在组织上,哈尔滨市总工会联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等部门,成立“安康杯”竞赛组织领导机构。在工作中,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形成了以市组委会强化指导、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参赛企业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竞赛形式上,把181家重点参赛企业按系统分成11个赛区,各赛区定期交流、相互借鉴,推动竞赛深化发展。在竞赛指导上,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进行指导,6年来共编发“安康杯”竞赛简报123期。目前,哈尔滨市参赛企业达到3590个,参赛职工达到45万人。哈尔滨市总工会6次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编辑 吕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