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由来
“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最初形式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总工会等部门首创,经实践不断完善,而后逐步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推开。经过几年在全区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内蒙古自治区的安全生产状况逐年改善,工伤事故连年下降,效果十分显著。199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原国家经贸委在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这种活动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活动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在全国逐步展开。
“安康杯”竞赛的含义
“安康杯”是取“安全”和“健康”之意而设立的安全生产荣誉奖杯。“安康杯”竞赛,顾名思义也就是把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机制应用于安全生产活动中的群众性“安全”与“健康”竞赛,它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实践和延伸。
“安康杯”竞赛的目的
“安康杯”竞赛的目的是,通过竞赛安全生产管理、领导者安全生产意识、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能力、安全生产各项指标等,不断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最终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和各类职业病的发病率。
“安康杯”竞赛主题和考核标准的确立依据
(一)“安康杯”竞赛主题是依据当时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工会工作的特点确立的。为使竞赛活动取得实效,竞赛主题在时间跨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以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为例,每期活动始终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作为竞赛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又符合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因此,深受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欢迎。“安康杯”竞赛活动中主题的确立,符合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开展好竞赛活动非常重要,因此,在每年活动之初,活动组织者都要根据当时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和上一年度的竞赛效果,及时确立新一年度的竞赛主题。
(二)“安康杯”竞赛考核标准是依据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特点和伤亡事故及职业病控制水平等综合因素制定的。这个标准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某一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对事故和职业病的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企业能达到这一标准,也就跨入了国内同行业的安全生产先进行列。但“安康杯”竞赛毕竟是一项活动,为吸引各行各业积极参加这一活动,竞赛标准又不能高不可攀,故在标准的制定上留有余地。
“安康杯”竞赛的表彰形式
全国“安康杯”竞赛随着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表彰数量、范围、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加。目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表彰数量已由最初的300多家,增加到2005年的700多家;表彰范围已由国有企业扩展到非公有制企业;表彰内容增加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个人和优秀班组;在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中增加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评选,每年评选10个。自1999年以来,在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先后评选产生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20家、优胜企业2 962家、优秀组织单位563家、优秀个人431名、优秀班组64个。
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的6个特点
(一)“安康杯”竞赛活动始终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有关部门和企业党、政、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被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目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铁路、民航系统成立了“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多数省(区、市)的地(市)、县(区、局)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不少省市由副省级领导同志亲自担任“安康杯”竞赛组委会主任,形成了地方政府领导挂帅,工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劳动等部门通力合作,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参赛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全国各种性质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无论是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少沿海省市非公有制企业参赛数量大大超过国有企业。2005年参赛企业已达到15万家,比上一年增加4万家,参赛职工达到6 500多万人,增加500万人,而新增的企业和职工主要来自非公有制企业。
(三)竞赛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考核标准合乎实际。竞赛活动主题始终定位在有利于提高广大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上;竞赛活动重点放在事故多发地区、高危行业和危险场所,放在基层及生产一线职工;竞赛活动目标确定为力争伤亡事故有所下降,重大、特大事故得到控制;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加强工会群众监督,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考核标准方面,对煤矿、冶金、石油、化工、建筑、铁路、民航、轻工、纺织等行业分别制定了定性和定量的“安康杯”竞赛考核标准。
(四)寓教于乐,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使“安康杯”精神深入人心,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各地的参赛单位紧紧围绕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制定的活动主题,在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并激发广大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掌握自我防护技能。2002年以来,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和各地、各企业“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先后开展了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比赛,安全生产演讲、书画、征文、技能比赛,安全生产知识100题答题和网上答题比赛等活动,企业广大职工热烈欢迎并踊跃参加。
(五)培育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并引导竞赛工作。各地十分注意总结推广经验,运用典型引路,带动竞赛工作。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在全国推广江苏省开展“安康杯”竞赛互检的经验,浙江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经验,河南省等省份把“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纳入五一劳动奖状评比的经验,辽宁省、民航系统用活动带动活动的经验等等。7年来,全国召开过2次“安康杯”竞赛表彰会议,3次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了几十个地方和数百个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经验,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对推动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竞赛活动已成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有效载体,融入到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之中。
“安康杯”竞赛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供了1个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舞台。劳动保护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利用“安康杯”竞赛活动这个载体来开展。同时,“安康杯”竞赛活动融入到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也使“安康杯”竞赛从单项活动转为重要的业务工作,成为必须列入计划,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的长期任务,也使“安康杯”竞赛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了一大步。
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7项工作
(一)充分认识“安康杯”竞赛活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解决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始终围绕着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教育,围绕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意识,围绕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来进行。
(二)通力合作,突出重点,不断扩大“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范围。“安康杯”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奏效。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参赛企业内部也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三)应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突出和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安康杯”竞赛活动重点,始终把煤矿、建筑等事故高发行业、农民工聚集企业及有毒有害等危害严重的企业作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重点开展对象,采取各种激励方式和手段吸引这些行业和企业参加到活动中来,从中选树安全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四)创新活动形式,扩大“安康杯”竞赛品牌效应。应充分发挥“安康杯”竞赛载体的作用,把职工培训教育、创建安全合格班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活动逐步纳入到“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去,使“安康杯”竞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更具有活力和号召力。在认真总结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充实竞赛内容。
(五)加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信息交流和宣传报道。重视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不断加强横向及纵向间的信息沟通、传递“安康杯”竞赛活动信息,快捷地指导“安康杯”竞赛工作。应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的力度,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六)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强对“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引导。工会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到企业了解“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的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在开展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继续加大省市间、产业间的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的自查、互查和抽查力度,适时地开展相互间的学习、考察和交流。
(七)结合竞赛实际,不断加大表彰力度。对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的企业,根据每年实际参加的企业数和职工人数,按一定的比率给予表彰。对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连续3年以上荣获“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荣誉称号的,经考核合格的可连续获得荣誉称号,不再占用年度竞赛评比的分配指标。每年要评选出一批连续5年以上获得“安康杯”竞赛的优胜企业和单位,授予全国和地方五一劳动奖状,并不断增加表彰数量。同时,应加大优秀个人的表彰力度,并纳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