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二氧化氯的健康危害与安全使用

  二氧化氯:英文名:chlorine  dioxide
  分子式:ClO2
  分子量:67.5
  CAS:10049-04-4、
  危险类别:第8.3类其他腐蚀品
  化学类别:无机过氧化物
  一、物化性质
  黄绿色或黄红色气体。有类似氯气和硝酸的特殊刺激臭味。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熔点-59℃。沸点11℃。气体密度3.09g/L。易溶于水,溶于碱溶液、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二、危险性
  ⒈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分解,其溶液在冷暗处十分稳定。受热或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降低。
  ⒉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引起咳嗽、喷嚏、气急、胸闷以及流涕、流泪等眼、鼻、咽喉部刺激症状及体征。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国外曾报告过2例急性中毒,其中死亡1例,空气中本品的浓度低于51mg/m3。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
  三、主要用途
  常用的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为8~10g/L,主要用于纸浆和纸、纤维、小麦面粉、淀粉的漂白,油脂、蜂蜡等的精致和漂白,引用水的消毒杀菌处理。
  四、安全操作指南
  ⒈包装
  可用聚氯乙烯桶包装,每桶净重20L或100L。也可用钢瓶包装。包装容器的桶身上应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标签的编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9-1999)。包装上应明显注明怕热标志。
  ⒉运输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应使用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运输时运输车辆手续证件齐全,符合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运输和押送人员应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的培训,要了解所运载危险品的性质、危害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⒊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食品容器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预防容器发生物理损害、摩擦或打击,定期检查容器漏洞。
  ⒋使用
  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能力,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是,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500mg/L,作用时间30min。二氧化氯的配兑稀释程序应是先在容器中加注清水,然后加注二氧化氯溶液,配兑现场严禁火种和禁忌物,以免引起爆炸。消毒过程中应注意身体防护:①避免吸入、食入,要戴口罩和护目镜,要戴橡胶手套,以免损伤皮肤,穿防护服;②消毒所用衣物应当单独清洗;③工作完毕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五、应急处置
  ⒈火灾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包括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注意尽量从远处灭火。
  ⒉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消除火花、着火源或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如果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进入水体或水源。喷雾状水稀释。发生漏气的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⒊急救
  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明显中毒者必须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注意防治肺水肿。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帘,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六、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过滤式放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不得进食和饮水。
更多资料请点击:职业健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