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瓦斯浓度在5%~16%范围内;氧气浓度在12%以上;存在引爆热源,且温度在650~750℃。在煤矿井下,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主要是防止瓦斯积聚和限制高温热源。
较易引起瓦斯积聚的常见场所包括:井下采煤工作面的上(下)隅角;高瓦斯煤层的煤巷掘进工作面;井下工作面的采空区;高瓦斯煤层工作面的冒落区;发生瓦斯突出后的瓦斯积聚区;井下独头掘进煤巷工作面;通风不良的井下其他场所;出现逆温气候条件时的深凹露天采煤工作面。
1.瓦斯爆炸的应急自救
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现场班队长、跟班干部要立即组织人员正确佩戴好自救器,引领人员按避灾路线到达最近新鲜风流中,第一时间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地点、现场灾难情况,同时向所在单位值班员报告。
安全撤离时要正确佩戴好自救器,快速撤离,但不能慌乱,尽量低行。
如因灾难破坏了巷道中的避灾路线指示牌、迷失了行进的方向时,撤退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方向撤退。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在撤退途中听到或感觉到爆炸声或有空气震动冲击波时,应立即背向声音和气浪传来的方向,脸向下,双手置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头部要尽量放低,有水沟的地方最好躲在水沟边上或坚固的掩体后面,用衣服遮盖身体的裸露部分,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肤。
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进行灾区避灾,以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
在瓦斯爆炸事故中,永久避难硐室是遇险人员无法撤出或一时难以撤出灾区时,供遇险人员暂时避难待救的场所。永久避难硐室避灾法在瓦斯爆炸时能够起到较好的避灾效果,但由于避难硐室空间比较狭小,容纳人员有限,且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避难硐室距离工作面也越来越远,因此,遇险人员在碰到瓦斯爆炸事故时很难及时到达避难硐室。
在瓦斯爆炸事故后,遇险人员一时难以沿着避灾路线撤出灾区或难以迅速到达避难硐室时,应立即佩戴自救器,到附近的、掘进长度较长的、有压风管路且瓦斯爆炸前正常通风但事故时断电停风的掘进独头巷道等临时避难硐室内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救援。临时避难硐室避灾法同样具有较好的井下避灾作用,能够给众多遇险人员提供避难场所,有利于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展开。
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文字、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实施救援。入硐室后,开启压风自救系统,可有规律地间断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指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置。
2.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的注意事项
遇险人员要知道,佩戴自救器呼吸时会感到稍有烫嘴,这是正常现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以防中毒。
救援队员救援时必须佩戴呼吸器,必须侦察灾区有无火源,避免再次引发爆炸的危险。救援队员进入灾区探险或救人时要时刻检查氧气消耗量,保证有足够的氧气返回。
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止井下压风,以供灾区人员呼吸。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或火灾时,正在运转的局部通风机不可随意停止,对已停运的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启动。
3.瓦斯爆炸事故的现场救护
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对充满爆炸烟气的巷道恢复通风;扑灭爆炸产生的火灾。
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应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查清遇险遇难人员数量及分布地点,对现场情况进行细致描述,发现幸存者立即佩戴自救器将其救出灾区,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
井筒、井底车场或石门发生爆炸时,应派1个小队救人,1个小队恢复通风。如果通风设施损坏不能恢复,应全部去救人。爆炸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时,派1个小队沿回风侧、另1个小队沿进风侧进入救人。
为了排除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抢救人员要在查清确定无火源的基础上,尽快安全撤退的情况下,采取区域反风或局部反风。这时,矿山救护队应进入原回风侧引导人员撤离灾区。
矿山救护队在侦察中遇到冒顶无法通过时,侦察小队要迅速退出,寻找其他通道进入灾区。在独头巷道较长、有害气体浓度大、支架损坏严重的情况下,确知无火源、人员已经牺牲时,恢复通风、维护支架方可进入。
小队进入灾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进入前切断灾区电源;注意检查灾区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检查温度及通风设施的破坏情况;穿过支架破坏的巷道时,要架好临时支架,以保证退路安全;通过支护不好的地点时,队员要保持一定距离按顺序通过,不要推拉支架;进入灾区行动要谨慎,防止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煤尘爆炸事故的救护原则与瓦斯爆炸事故类似,可参照以上方法进行救护。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