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煤气输配工职业病的预防

人工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制造的燃气,成分也比较复杂,其中不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接触会引发职业病。笔者供职于唐山市燃气总公司,从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多年,对人工煤气输配各岗位工种中可能引发职业病的情况有所了解。下面就以焦炉煤气为例谈一下如何预防人工煤气输配工患职业病的问题。
焦炉煤气是工业炼焦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也是广泛应用的管道人工燃气气源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氢气和甲烷。以唐山市管道焦炉煤气为例:氢气占60%,甲烷占20%,一氧化碳占7%,其他气体占13%,其中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苯,这也是可能给人工煤气输配工造成职业危害的3种有害物质。
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剧毒。当空气中一氧化碳体积浓度达到2%~3%时,可在几分钟内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死亡。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是:当一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以后,便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这部分血红蛋白便不再能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并阻碍其他血红蛋白释放氧给人体组织。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就是造成人体缺氧,受影响最大的器官是大脑和心脏。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在短时间内引发急性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同样对人体极为有害,可引起神经系统机能降低,出现头痛、头昏、易倦、失眠、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常出现病态反应,反复中毒可能导致大脑细胞死亡,最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在维修任务量大时,70%的入户维修人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呕吐、短暂昏迷。2000年夏季,我公司维修任务大增,曾导致7名维修工出现病态反应而入院治疗。据此,我公司制定了维修工定期轮岗制,防止维修工长时间集中作业,收到了好的效果。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应重点加强预防的工种是:煤气入户维修工、储配站风机维修工、调压维修工、管道抽水工、抢险人员。
硫化氢对人体同样有剧毒。它是一种神经毒物,它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能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作用,而且对人体中的各种酶均能起作用,使代谢作用降低。硫化氢在空气中浓度不大时,即能使人眩晕、心悸、恶心,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以上时,可立即发生昏迷和呼吸麻痹而呈“闪电式”死亡。当吸入硫化氢后,人很快失去对硫化氢气味的感觉,因此,中毒的危险性更大。人工煤气中含有的硫化氢,是由于净化不彻底残留的,国家规定允许含量是不超过20毫克/标准立方米。由于发生煤气中毒时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氧化碳中毒,所以硫化氢中毒现象常常被掩盖,但是长期接触仍然会引起中毒反应:头痛、眩晕以及眼角膜发炎、疼痛。1998年,由于煤气中硫化氢超标严重,我公司曾出现多名储配站维修工“烂眼角”现象,就是典型的硫化氢慢性中毒。预防硫化氢中毒应重点加强预防的工种是:煤气入户维修工、储配站风机维修工、调压维修工、管道抽水工、抢险人员。
苯是易挥发的液体,在人工煤气中残留的苯大部分以蒸汽形态存在,少量附着在管道、阀门、风机、调压器等设施的内壁上。在人工燃气输配行业,主要防止的是苯的慢性中毒。苯可通过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使长期接触苯的人造血组织遭到破坏,使血象和骨髓象发生变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再生性贫血症,严重时还会引发白血病。1993年,我公司对一线职工进行体检时,在10名调压工中,有4人被发现白细胞显著降低,白细胞计数每立方毫米低于4000,初步诊断为慢性苯中毒,公司随即对这4人进行治疗并辅以脱岗疗养,2 个月后复查,有2人白细胞恢复正常,2人的白细胞数量虽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正常值,只得调离调压岗位。在2002年体检时,这2人的白细胞值仍低于正常水平,可见已受到永久损害,但由于已经不在一线作业,2人的健康状况未再恶化。预防苯中毒应重点加强预防的工种是:储配站风机维修工、调压维修工、抢险人员。
人工煤气输配工要防止职业危害,重点要防止上述3种物质的伤害。首先,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燃气输配行业,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的一线职工不在少数,作为管理者,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学会防护有害物质的侵害;其次,要加强个人劳动防护。管理者要给一线职工提供合格的防护器具,作业人员在维修、抢险作业时,一定要佩戴防毒面具,并保持作业场所通风良好,储配站风机维修工、调压维修工、抢险人员要重点防止苯中毒,要佩戴橡胶手套,避免皮肤接触苯,一旦发现身体不适,要立即脱离接触,防止毒害作用扩大;第三,对一线作业人员要进行适当轮岗,并要在长期接触后进行脱岗休养一段时间,以利身体恢复;第四,对一线作业人员要进行即时监控,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体检,及时发现隐患,防止出现职业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