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二氧化碳中毒与窒息实例

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工业上,二氧化碳常被加压变成液态储在钢瓶中,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结成为雪状固体,通称干冰。职业性接触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有:①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水道等;②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造丙酮等生产过程;③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的仓库中储藏水果、谷物等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④灌装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⑤亚弧焊作业等。
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鲜有慢性中毒病例报告。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等。经抢救,较轻的的病员在几小时内逐渐苏醒,但仍可有头痛、无力、头昏等,需二、三天才恢复;较重的病员大多是没有及时抢救出现场而昏迷者,可昏迷很长时间,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糖尿、肌肉痉挛强直或惊厥等甚或即刻呼吸停止身亡。
如需进入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场所,应该先进行通风排气,通风管应该放到底层;或者戴上能供给新鲜空气或氧气的呼吸器,才能进入。
实例1 1988年6月21日下午1时35分左右,上海某酿酒厂4名农民工根据厂方布置清洗二车间成品仓库酒池。金某先进入池内,下到一半时,因感到气味呛人,就从梯子爬出酒池,去更衣室拿口罩。范某(男,65岁)、叶某(男,63岁)则戴了口罩下到酒池工作,另1名农民工沈某在池口打电筒照明。范刚用畚箕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也紧接着昏倒,沈见状呼救,此时厂方仓库保管员徐某等人闻讯赶到现场救人,徐下池后也昏倒,10余分钟后,徐、叶和范依次被救出,急送至有关医院抢救,叶、范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徐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宽3m、长6m ,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当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000ppm时,可引起人的意识模糊,接触者如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二氧化碳达到窒息浓度时,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在救人过程中已通过氧,且在事故发生后二十多小时,酒池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仍高达72000ppm,因此,事故发生时二氧化碳浓度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000000ppm。
酒池内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酒池内有醋酸菌,在其作用下,酒池内残存的葡萄酒可分解为醋酸,醋酸进一步分解为二氧碳和水。而厂领导、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都未意识到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对清洗酒池未制订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在清洗酒池时,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厂领导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认为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不属于厂方负责,致使农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农民工进厂前未进行就业前体检,平时也无任何健康监护制度,使年老体弱的农民工从事有一定危害性的工作,导致这场事故的发生。


实例2 1996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
事故原因: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乙炔起火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车间面积狭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职工在抢救灭火过程中,缺乏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安全知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