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某电镀厂职工电击伤、化学品烫伤事故案例

  2000年5月18日,江苏省某电镀厂职工,在操作中不慎,被电击伤,又被化学品烫伤,造成轻度烫伤,住院22天。

  事故经过:

  5月18日10时左右,某厂电镀工艺操作人员在使用三角烧瓶对2L多氧化液加热时,玻璃瓶突然破裂,高温腐蚀性溶液流经正在加热的电炉丝,再溢流至工作台上,顺台壁又流至操作台前地面上,导致站在操作台前的操作人员遭到电击后跌倒在地,造成后背腰部、臀部化学品灼伤。经医院医生诊为轻度灼烫伤,烫伤面积8%,住院治疗22天。

  事故分析: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是三角烧瓶破裂,导电溶液流到操作者脚下,造成操作者触电的客观条件;二是操作者工作鞋绝缘性能下降。操作者在工作前曾用湿拖把拖地,拖鞋及袜上浸水,当操作者一只脚与带电液体接触,另一只脚又与湿地面接触时,两腿间流过电流,双腿因电击而痉挛,失去支撑身体的能力,跌倒在流有氧化液的地面上。因液体断流、电路断开,才避免了更严重的触电事故,否则将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有:

  (1)操作台面操作位无遮栏。操作位的水平台面与外侧竖壁无凸起物遮栏,溶液溢出后无阻挡,大部分流失到地面上,形成了电流通道。

  (2)操作者安全意识差。当烧瓶破裂溶液外溢时,因过度紧张,站立在原处不知所措,没有及时躲避逃离,以致溶液一直流到脚下。

  (3)操作者应急处理不当。当事人受伤并从地上爬起来后,局部衣服及皮肤上沾有氧化液,应及时清理,但处理方法不当,顺手用毛巾干擦(应该用清水冲洗),擦掉了已起泡坏死的表皮,加重了受伤的程度,增加了个人痛苦,加大了感染发炎的可能和治疗的难度。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1)加热溶液(含各种腐蚀液、有毒有害液等)前,应对容器(特别是易破碎的玻璃制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裂缝、划痕或使用期过长的器皿应坚决更换。加热前应将瓶外表水滴擦干。加热危险性较大或溶液量较大液体时应使用石英器皿。

  (2)电气操作前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中发现插头、插座、按钮等有水迹时,或手、足部有水时,应用干抹布擦干,或换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作业,确保身体与电器的绝缘。

  (3)加热容器操作位的水平台面外侧应加有2~3cm高的凸起挡板,万一发生溶液外溢时,挡板能起到“堤坝”的作用。

  (4)操作人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无论何工种人员,都应对本岗位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有应急处理的各种准备,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例如作业人员与危险源的距离,应急处理方式,逃离现场的途径等。该事故在发生烧瓶破裂时,带电液体流到当事人脚下尚有一段时间,向后退一步离开危险区域完全是可能的,但由于紧张,当事人错过了避险的关键时段。

  (5)有关人员应增强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学会并正确实施常见的应急救护方法。工艺操作人员应懂得对烧伤、烫伤、电灼伤、化学灼伤、机械外伤等常见伤害的现场急救。在事故发生现场,每一个人都应首先考虑救死扶伤,减轻受伤者的痛苦,及时消除致害源。

更多资料请点击:职业健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红心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