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800米井下的闪光青春

探访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

  多数人很少有机会抵达大地深处。矿井底部望去,巷道密如蛛网,纵横交叠。其宏大复杂,不亚于一座城市。深入地下800甚至千米煤层,向无尽黑暗掘进,这种生活,不身临其境,难以想象。

  矿井苦、脏、累、险,是人们一贯印象。尽管如今矿工工作环境已大幅提高,但采掘面上,不可避免是金属切割,煤粉扑面,空气潮热,黑暗少风,闻到霉腐气味。这样一个老矿工说起来都摇头的地方,5年前一群80后大学生选择了这里,甚至爱上了这里,在800米井下,展开了一段别样人生。

  选择

  “没有人愿意去,才更要有人去”

  成立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采煤班并非一时兴起,这群大学生走上采煤岗位也非一时冲动。

  2008年8月,我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在平煤进入试用阶段。谁来操作、调试、维护?这些,过去的矿工们不容易驾驭,只有到了一定学历、知识层次的人手中,其效力才能发挥。

  多年来年轻人不大愿意下井挖煤,矿工队伍多在40岁上下,年龄结构逐渐趋大。什么样的年轻人愿意来矿山?愿意走出校门一头扎入井下?董刚是采煤班第二任班长,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毕业时,不少光明前景展示在他面前。设计院、研究所、大企业,他们都是香饽饽。可是班级30多人,只有两个选择了煤矿,另一个到职不久又离开了。

  董刚属于“煤二代”,父亲也是矿工。由于安全规章的限制,他直到硕士毕业也不知道井下是什么样。为什么选择采煤?董刚最初的念头,来自老师的一次讲解。当年老师为一个课题,在陕西下过一次井。井下黑啊!头顶矿灯只照出去一小块。脚下撞到什么东西,竟然是个人在睡,半拉身子埋在煤堆里,像埋在雪窝里。撞醒他,只看见露出一排白牙,手摸摸怀里,还揣着两块冷馒头……

  很多人听后,反应是“恐怖”。董刚没有说话,他想起了父亲。他只想改变这样的矿井。“没有人愿意去,才更要有人去。发展又离不了煤。”

  第三任班长叫王香瑞。毕业后,他曾经留在上海一家设计院,但最终他走到了井下,成为12人采煤班的一员。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在上海,听的是井下转述再转述,靠想象去改进设备。现在我亲眼看着设备工作,在一线思考改进。”

  当走进地下800米深处,王香瑞感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大都市的纷杂躁动消失了,这里没有相互干扰的事项,甚至没有手机信号。他们每天走过漫长而安静的道路,开始8小时简单却充实的生活。采煤班里1988年出生的小伙杨军说:“在这儿,我感到每天做的事情都实实在在。”

  坚持

  家人孩子的照片,挂在必经之路的墙上

  在煤的海洋里,竟然最能感受到它的宝贵。因为得到这些能源,实在太难了。在巷道里,“四块石头夹块肉”,压力将地面高高拱起,水、火、瓦斯、粉尘、顶板、高温热害、噪声震动都有可能成脱缰野马,制造灾害。克服了诸多危险,想将千米之下的煤炭运上地面,也要付出巨大成本。矿工爱煤、惜煤,就像农民爱地、惜地。将煤采出来的喜悦,不亚于农民的金秋。

  收获,都是代价换来的。董刚第一次下井,根本赶不上老矿工的脚步。走了不知多远,他只剩下孤身一人。巷道幽深、暗淡,不知延伸何处。背后风吹来的方向,就是地面。就站在那,他犹豫了一会,义无反顾向深处走去。

  除了紧张工作的8小时,剩下几个小时就是在往返采集面的路上。现在,有了地底的简易缆车,一段路程可以代步,剩下的,还是要靠脚丈量。巷道像是迷宫,起伏攀爬,每天回去的路“像是在地底下爬山”。王香瑞第一次下井没经验,不知道穿袜子,上来满脚甚至腿上都是泡。每天下班,工人都是一路小跑回地面。浑身汗泥,一脸煤灰,升井第一件事不是去洗澡,而是好好歇一会,抽支烟,给家人发个短信。

  大学生们的习惯都一样,下去时给家人发一条“我下去了”,升井发一条“我出来了”。个别时候,谁升井忘记了给家人打招呼,哪怕只有个把小时,家人往往电话反复打进来,找工友,找矿上问,直到一个确信才安心。在地底巷道里,家人孩子的照片,竟然挂在一面必经之路的墙上,大学生也把女朋友照片带下去,但“不好意思往墙上挂”。

  采煤面上,机器轰鸣,综采设备180多米长,年轻人坐在玻璃隔绝的中控室,驾驭这条长龙,创造了骄人战绩。过去一个班30多人,现在他们只要3个人,就达到了日产6985吨、月产18.5万吨的新水平,人均功效全国同类矿井第一。5年来,产量达到了500万吨,采深不断增大、地质日益复杂,却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设备得到了完好维护,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使用寿命。

  他们说,井下吃饭特别地香,井下结成的情谊特别地浓。带着热爱的目光,他们井底生活,有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一次,他们在顶壁上发现了一条“鱼”。千百万年的化石,与年轻人在煤层深处不期而遇。

  改变

  从被笑谈到被仰望,从设备摸索到行业专长

  在煤矿,大学生下矿井,曾经是被矿工传来传去的笑谈。曾经有过大学生,分配到井下。拿铁锹,双手握柄,一锹一锹往前掀。矿工们看得哄堂大笑。矿工们怎么挖,倒持铁锹,蹲在煤堆往后刨,既省力气效率也高。100来斤的管子,矿工一人扛走一根。按量计分,大学生抬,抬不动,拖,拖不走,只好干看。

  这班年轻人刚下井的时候,矿工看他们也很稀奇。这是一群戴眼镜的矿工。水汽粉尘一扑,脸黑了,眼镜可以刮下来一层泥。但如今,老矿工到他们采掘面上看,不住地摇头,咂吧嘴,感叹“这先进玩意儿,哪是我们使得来的”,“未来是他们的,归根到底是他们的”。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不安分”。交给他们的,是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没有人有经验,只能靠他们自己摸索、创造。为了零死亡、零事故、零超限的目标,他们梳理出影响安全生产的六要素,编图表,绘柱状图。进行作业分析,统计概率,分析原因,防患于未然。为防设备故障,他们开发精细管理软件,为海量零部件留档案,预设自动检修提醒。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采煤班”实施了13项技术改造,编制了近10万字的《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操作规程》,相继完成了“全自动化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革新项目,研发了“滚动滑移式传梁装置”、“采煤机滚筒截齿割尾”等技术成果,弥补了综采设备缺陷,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创造出“董刚软件”、“香瑞制图”、“双林加工”等一大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革新成果。

  截至目前,班组已完成了9个工作面的采煤任务,累计出煤量破500万吨,这相当于过去两个大型矿井两年的总产。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工种涌现了大学生班组,操控、防突、通风……都相继建立大学生班。采煤班前两任班长先后被提拔为六矿生产副总工程师、采煤队队长,班组成员也有多人到新的设备上当了班长。采煤班的小伙,最受周围姑娘青睐。曾有很多次,姑娘捧着花,等待心上人升井。他们自己也发现,在地层煤海里,原本柔弱身板,被磨练成了刚强体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荷君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