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叶先生从杭州前往仙居办事,从杭州彭埠上高速后,一路上从沪杭甬转入杭金衢,打算再转入诸永高速,最终到达仙居。“本来下午3点左右到仙居有事要办,可是12点多经新岭隧道时碰到堵车,然后从次坞下高速。原本10分钟的路程,愣是走了一个多小时。”叶先生懊恼地说。
有同样感受的,不止叶先生一人。早在杭金衢高速开通不久,新岭隧道的堵车问题就开始暴露。这几年,高速公路上车辆激增,新岭隧道堵车情况越来越频繁,一到节假日,更是成为浙江高速第一“堵地”,网上也是议论纷纷。
新岭隧道一度被称为“伤心岭”,那么,这里到底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不补呢?记者从绍兴高速交警支队了解到,隧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实际通行量,他们也在积极寻找隧道治堵良方。
绍兴高速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马希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通过高速公路上事故快速处理这一个方法,可以让原本在出事故以后几近瘫痪的隧道重新较快地恢复通行。
【记者亲历】
三车追尾不及时腾挪
后方长龙排了3公里
1月25日14点左右,记者从诸暨回杭州,经新岭隧道时,对向金华方向单洞拥堵3公里,经了解后得知,原来是隧道内三车追尾。
“隧道里发生了事故,如果不及时自行撤离或移除的话,后方就肯定会出现拥堵情况。”绍兴高速交警四大队大队长杨建华说,“事故发生后,在现场滞留越久,后方拥堵队伍就越长。”
由于其中一辆车无法移动,所以需要等待拖车的救援,到14点20分左右,拖车赶到将事故车辆拖走,隧道内车辆缓慢通行情况马上得到改善,后方3公里的排队车队,在10分钟左右得到有效缓解。
“换句话说,如果像这种事故,车辆可挪动的话,可以直接开到隧道外的快速处理点处理,那么隧道的堵车情况就不会这么严重了。”杨建华说。
【隧道现状】
狭窄的隧道就像一个夹子
设计通行能力无法满足目前通行量
新岭隧道是杭州去往浙中城市的必经之路,虽然隧道长度不长,但日均通行量十分大。
当初隧道的设计是双向四车道,每小时双向通行2.5万辆次,但目前新岭隧道路段断面混合流量已达每天4.8万辆,而在节假日高峰期,单向最高流量更达每小时3000辆次。
绍兴高速交警四大队大队长杨建华介绍,杭金衢高速公路本来就是省内高速大动脉,流量十分密集,加上诸永高速开通后,杭州到温州、台州的车辆也由此经过,进一步加大通行压力。狭窄的隧道就像一个夹子,掐紧了南来北往的要道,隧道南北堵车成了家常便饭。
“去年‘十一’免费通行时,高峰期新岭隧道每小时通行量一直为2500-3000辆。这意味着每两秒钟不到,就有一辆车通过新岭隧道。即使诸永高速不开通,该隧道也是超负荷运作。”杨队长说。
新岭隧道的入隧道路段为上坡,这减缓了通行速度,也加剧了拥堵。
新岭隧道至诸永互通只有1.5公里,这段路是弯道加下坡,如果出隧道时不留意,驾驶员容易开车过头。诸永互通又处在下坡路段,车速普遍较快,驾驶员一旦错过入口而采取急刹的行为,很容易造成连环追尾。
同时,在隧道里行车也容易造成事故。“去年十一免费通行期间,一天内次坞到新岭隧道一段发生了50起事故,这样也增加了拥堵的情况。”杨队长告诉记者,虽然事故都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司机不及时撤离,就会引发几公里的堵车。
【有效措施】
自行撤到隧道外事故处理点
最快时能节约宝贵的3分钟
新岭隧道的拥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绍兴高速交警支队十分关注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交警发现,如果在高速上发生事故后,车辆还能挪动的话,立即撤离事故现场,这样可有效缓解拥堵问题。
“通过长期的工作累积,我们发现,该路段车辆较多,平均车速不会太快,一般发生的事故也多以轻微追尾、刮擦为主,一般在发生事故以后,车辆都还是能正常行驶的。”副支队长马希来说,“通过计算发现,在隧道内发生事故后,如果自行撤离到外面事故处理点,最快时能节约3分钟时间,这3分钟对于隧道内来说,就可以多通过100辆车,换句话说,可以单车道缓解600米的堵车。”
马希来说,这还是一个保守数据,事实上,快速撤离可让隧道内最快速地恢复车辆的顺利通行。
马希来介绍,由于新岭隧道附近情况复杂,所以,在科技力量上的投入也十分巨大,隧道内基本上每隔200米安装一个高清探头,隧道外由于条件更好,每两公里安装了一个高清探头。这样一来,民警能更及时地发现高速路面上的突发情况。
同时,隧道北面设了一个数字警务室,警力长期在此处备勤,保证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最及时处理。
目前,快速处理的对象主要是车损较小,发生事故以后车辆还能挪动的,高速交警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快速处理:第一,通过探头的监控主动发现事故,随后通知车主进行撤离;第二,在接到车主报警后,通过探头进行事故定位,然后最快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第三,在直埠互通的地方,通过高音的扩音喊话器,告知事故车辆尽快撤离。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