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全民消防从口号到行动

  今年,我国首次设立面向社会的全国性消防工作奖项——119消防奖。

  “消防奖的评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人参与消防、共创平安和谐’氛围的形成。”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陈伟民介绍,近年来,随着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深化,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关心消防工作的热情明显提高,积极参与灭火救援、消防志愿服务、消防知识传播等社会消防工作,为推动消防事业发展和稳定火灾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群结合,跨过警力有限“这道坎”

  高楼林立,人口聚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民众对消防安全的期待和需求日益增强。虽然我国的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全社会防控火灾的基础仍然薄弱,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从公安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近10年来,我国90%以上的重特大火灾发生在社会单位;农村、社区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占火灾总量的60%左右。基层、社会单位无疑是火灾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消防重在防患未然。如何消除火灾隐患、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火自救能力,成为消防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

  “虽然全市有数以万计的人在治理隐患,但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制造隐患。”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队长张高潮道出了基层消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警力吃紧。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社会单位和经济组织5000多万家,而全国消防部门监督执法警力才2万多人,光靠消防人员一轮一轮去排查火灾隐患确实难以做到火灾防控完全到位。

  与此同时,根据我国现行的消防体制,乡镇、街道一级没有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政府专职消防力量的触角伸不到基层,导致广大农村、社区消防工作责任不落实、监管缺位、失控漏管等问题普遍存在。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跨过消防警力不足“这道坎”,就需要专群结合,让社会力量充分融入消防工作,实现群防群治。

  在浙江省绍兴市,年近70的“救火阿三”可谓无人不晓。远近乡亲很多人忘了他的大名叫阮炳炎,却都知道这个可敬的阮氏家族,为百姓义务救火的感人事迹。24年前,在家人的支持下,阮炳炎拿出省吃俭用积攒的积蓄,购买了消防设备,创立了浙江省第一支家庭义务消防队,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位退伍军人成了他的第一批队员。20多年过去了,阮炳炎的家庭消防队,为乡亲们无偿灭火200多次,保护财产3000多万元。前几年,阮炳炎把自己的小儿子送到了消防部队接受锻炼,一心想着将家族义务救火的接力棒永远传承下去。

  像阮炳炎一样,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盘活了消防资源,警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社会化,开启消防管理新模式

  打造消防安全“防火墙”、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在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这样的标语引人注目。这就是社会单位参与消防安全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消防工作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基本达标,覆盖城乡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逐步完善,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有消防法护航,有《意见》指导,各地突破瓶颈,因地制宜,消防安全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在上海,“全警消防”将各警种联勤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全市357个派出所按照至少确定一名消防专职民警的要求,已设置专职消防民警486名、兼职消防民警128名,组建了第三级消防监督检查的骨干队伍。

  在湖北,“建设工程消防质量数字管理系统”和“建设工程消防质量诚信平台”率先开通。企业因建设工程消防质量违法,将面临诚信谴责和下调、吊销资质等严厉处罚。

  在山西,依靠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项核心技术,消防信息数据平台率先搭建起来,传统消防工作进入“智能消防”时代。

  火灾隐患举报投诉机制,无疑是近年来消防管理的一大创新亮点。目前,全国4个直辖市总队和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建成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全部开通了96119举报电话,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了“来电、来信、来访、邮箱、官方微博”等渠道,24小时受理群众对火灾隐患的举报投诉。

  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火灾隐患的举报,预防了大量火灾事故。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各地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共受理、查处火灾隐患62347起,消防部门查处21013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37%,群众参与火灾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通过受理核查群众的举报投诉,消防部门还可以主动了解民意、倾听诉求,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隐患和问题,提升了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满意度。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陈飞表示,火灾隐患举报,是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一个最直接、最生动也是最富有成效的载体和手段。

  与此同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户籍化”“网格化”管理,正在推动消防工作向精细化和社会化方向不断发展。根据公安部部署,到2014年,全国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在今年年底,全国要有40%的街道、乡镇网格化管理达标。

  志愿者,为消防公益事业奔波

  人人关心消防,人人参与消防。伴随着全民消防的自觉行动,人们发现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四处活跃的消防志愿者身影,他们用一个个细小的举动、一段段感人的经历,发挥着榜样的力量,为消防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向社会传播着消防知识、传递着正能量。

  “小心火烛,水要满缸,沙要满箱。”“人走火灭,炉灶清洁;一家失火,四邻遭殃”……每天傍晚的景德镇,都会听到“妈妈防火团”的声音。她们手持小红旗,臂戴红袖套,摇着响铜铃,穿弄走巷,提醒居民注意消防安全。

  1951年的一场大火,让景德镇石狮埠街道居委会的李莲芝等7位中年妇女,在第二年自发组成了第一支“妈妈防火团”。从此,她们每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提醒“水满缸、灶前清”,让“小心火烛”的意识深深地扎进每家每户。

  半个多世纪以来,“妈妈防火团”的成员一拨接一拨,在无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不顾严寒酷暑,不辞劳累辛苦,坚持“一日三查”和夜间巡逻鸣锣宣传防火,查处隐患,共消除火灾隐患40多万处,扑灭居民初起火灾近千起,成为景德镇民间消防的主力军。

  尹维增是吉林省德惠市一位地道的农民。11年前,他在镇上开加油站赚了些钱。此时的尹维增想到的不是自己享受,而是想着怎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有一次,邻居家突然起火,尹维增第一个冲到火场,却因为没有救火工具,眼睁睁看着火越烧越大。面对邻居家的废墟,他下定决心,把自家的一辆油槽车改装成消防车,建起一支农民义务消防队。11年来,尹维增每年要投入20万元用于他的消防队建设,共扑灭大小火灾1036起。

  在四川省巴中市一个叫广纳的偏远小镇,有一支特殊的农民志愿消防队。它的创始人叫冯霖,4年前,他拿出70万元辛苦钱,购置了3辆消防车和1辆应急抢险车,召集数位乡亲参与义务消防。四川省消防总队长马先宏介绍,在县消防队官兵的培训下,这些勤劳的农民兄弟掌握了基本的灭火救援技领。从此,小镇周围,不论有火灾,还是发洪水,甚至出车祸,哪里有灾情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在山东,61岁的孙晓云,有着丰富科普经验,自9年前退休那天起,她便一头扎进了消防公益宣传。9年来,她和她的“娘子军”巡展团,风雨无阻,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厂矿、学校,通过消防知识讲座、组织灭火逃生演习、举办消防知识展览等多种形式传播消防常识,累计开展消防宣传6200多场,受教育群众达120多万人。

  “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消防宣传志愿者,就无怨无悔,我会一直走下去。”孙晓云的心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这位消防宣传志愿者的坚守。

  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相信还会有更多。

  短评:筑起消防安全“防火墙”

  生命可贵,大火无情。这些年,当人们安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时,一些地方发生的火灾事故,却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夺走了他们的一切。教训十分惨痛。

  痛定思痛,近年来,在消防领域,“全民消防”的口号越来越响并渐入人心,法律法规逐步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先进、应急反应愈发迅速,一个个专业化的消防队伍建立起来;火灾隐患举报投诉、高危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消防宣传志愿者行动,一支支社会化的消防力量得到整合。

  目前,在全社会加强检查消防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四个能力”的建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全民消防”正在从口号变为行动。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治理隐患的水平在提高,制造隐患的因素也在增加。如果治理隐患的速度赶不上制造隐患的速度,悲剧还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在一些地方,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还很淡薄,路面和室内消防通道堵塞,室内消防栓破损、上锁,私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装饰装修材料,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每一个隐患背后,都藏匿着毁灭一切的火魔,随时可以夺走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幸福生活。

  在广大的乡镇、街道,群众性消防力量也很薄弱,仅仅依靠专业化消防队伍,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置突发的火情。人们的无能为力,在关键时刻竟成了冰冷的围墙,阻断了挽救生命的希望。

  消防安全,成为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行动再快点,措施再多点,力度再大点,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形成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完善覆盖城乡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增强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构筑起消防安全的“防火墙”,才能真正打赢这场防控火灾的“人民战争”。(徐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