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手指
2009年,佛山人招锦添拿到了冲床安全装置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虽然价格不贵,但推广远不如预期,两年卖出300台。
如果说何晓波是冲床事故的受害者,感同身受地自觉为这样的群体谋求权益。那么今年60多岁的招锦添择不愿意仅仅当一个同情的“旁观者”,他也试图拯救那些鲜血淋漓的手指。
2004年,在他儿子开办的佛山市锦胜五金电器有限公司工厂内,一位工人被机床连续轧断4根手指,血淋淋的一幕让招锦添深受刺激。
招锦添本来就热衷于搞一些小发明。他发明过不粘锅、办过喷涂厂,这一次他决心研制一个防止断指的安全装置。
其实,此前市场上涌现出以“刹车”原理制造的安全护手装置,在冲床冲头下落过程中紧急制动,把冲头‘刹’住。但这类型的装置不但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机器磨损很大,增加机械维修费用。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刹车失效,效果不理想,未获得推广。
2009年,招锦添收到关于冲床安全装置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在他儿子的工厂,他亲自给记者演示了这种附着在冲床旁边的细长护手装置:这个装置配有光电感应器,安装在机床两侧,只要手或身体其他任何部分误入冲压区,该装置都会将机床脚踏开关锁定,使冲头不能落下。而当冲头发生“连落”时,安装在冲头正中央上的拨手棒在0.2秒~0.3秒内可迅速将手拨开。
“这样就不会发生事故,虽然手被杆子打中会有点疼”。招锦添揉了揉手说,“但是手指保住了。”他告诉记者,这个装置在当年开始生产后,售价大概是2000元一台。
招锦添将安全装置推向市场后,还得到市安监局的“帮手”。2008年,市安监局设立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该局从中拨付了4万元用于招锦添多级冲床护手装置的推广。针对佛山市使用冲压设备的企业,只要安装符合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冲床安全保护装置,市安监局给予200元/台的补贴。
但让招锦添意外的是,他的安全装置推广起来颇受冷落。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招锦添不断参加在深圳和佛山举办的各种机械装备展会,向企业推介。“总共卖出才300台,而在珠三角,我保守估计至少有200万台冲床,这个量还是太少了。”
不只招锦添,两年前媒体曾报道罗村医院的一名手外科医生张智光,因为不忍目睹断指残肢而发奋写了《企业安全,我曾经误解你》一书,从医学的角度讲解机械性损伤的防治与手外伤康复理疗。他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但对于小企业主来说,生意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给员工培训。
可以佐证的是,安监部门、人社局有时会针对安全事故进行培训,但培训的力度和效果并不理想。
产业结构遗祸
产业升级徘徊不前,劳动密集型行业居多,行业机器水平安全标准低下,事故率居高不下。
相比8年前,工伤事故的维权环境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国务院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实施,而今年广东公布实施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被鉴定工伤残疾等级后,可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对五级至十级残疾的职工,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有着15年从医经历的黎南庆告诉记者,8年前,有的企业老板将手足工伤的员工送到医院,明明可以进行手指移植手术的,老板不愿意掏钱给员工接上手指。甚至连员工住院的餐饮费都舍不得给。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出了事故老板就走佬。
随着“招工难”一年比一年甚,员工的维权意识开始觉醒,企业老板的意识也开始发生转变,但断指的事故发生率却没有随之减少。黎南庆说近5年,南海创伤手足外科医院的收治数量保持在每年3000到4000例的级别,整体没有出现大的减少趋势。即使在近三年,南海赶走了一大批废旧金属、塑料的加工厂,但工伤事故却没出现减少的苗头。
“老板为了赚钱,让员工加班是常事,而且他不愿意更换机器设备,人工、原材料的成本上涨,他们更不愿意投资到机器和安全培训的改善上。”谢泽宪说。
招锦添从企业的角度算了一笔账,如果出了工伤事故,企业起码要负担2万的工伤赔偿,加上庞大的医药费,甚至要赔上20多万。而这2万可以为机器装上10台的安全装置。大部分小企业一般有10台到100台的冲床,也即意味着企业老板最多花20万就可以解决100台冲床的安全装置问题。而实际上,冲床的断指事故有的企业一年要发生好几单。用于赔偿工伤的钱完全可以用来买安全装置。
但企业不一定这么想,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不到员工断指不信邪。记者调查了解发现,在市场上,100吨的传统冲压机售价在10万左右,而小的只有16吨冲压力的冲床则只需要3000至6000元左右。至于30吨至65吨的冲床售价则在3万左右。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一些大型的五金企业,大多数金属制品厂用的都是这样的机器类型。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工厂,有些机器设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香港淘汰的设备。这样的冲床价格便宜,老板同时还要考虑尽量延长设备折旧的周期。
“现在有一种自动化冲床,效率也很高,但是从日本、德国进口的售价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对于小企业来说根本就承担不起,老板不愿意换掉,那些旧机器还可以用就用。”招锦添和不少老板了解后得知。
另外,产业结构低下也是命门。据了解,丹灶现有2200多家五金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五金企业仅约280家,大量的五金企业都是家族式小作坊式的生产。“今天生产纽扣,明天冲压灯具,生意不好就关门,有订单就开门赶工。五金行业没什么技术门槛,利润空间不到3%,事故高发,也就不难理解了。”业内人士分析道。
欣喜的是,迫于产业结构压力和市场竞争倒逼,部分企业已在转型升级,或许未来,冲床下不再有噩梦。
伊为“指”狂
调查者
早在2005年,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谢泽宪对佛山、中山等6个珠三角城市的39家医院、582位工伤患者进行调查走访,最终写出《珠三角“伤情”报告》。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她和她的团队终止了这项调查,而后续的一些工人安全培训计划也因影响力有限而搁浅。
法律援助者
法律援助工作室的创办人何晓波,正是因为自己发生断指事故而走上为更多外来工维权的道路。他在祖庙路设立了何晓波外来工维权办公室。
安全装置发明者
佛山人招锦添研制一个防断指的安全装置,在机床两侧安装光电感应器,只要手或身体其他任何部分误入冲压区,该装置都会将机床脚踏开关锁定,使冲头不能落下。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每台售价也就2000元,但近两年时间才卖出300台。
医学防治讲解者
罗村医院的医生张智光,因为不忍目睹断指残肢而写了《企业安全,我曾经误解你》一书,从医学的角度讲解机械性损伤的防治与手外伤康复理疗。但对于大多数金属制品的小企业主来说,生意忙起来加班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给员工培训。
对话
医院:工厂缺乏工伤医学知识
南都:从医院统计的数据来看,断指一类的事故有何特征?
黎南庆(南海创伤手足外科医院院长):其实断指这一类的工伤事故,只是工伤中的一部分,除了冲床引发的断指,很多其它行业和生产环节都可能产生断指,佛山地区断指、断肢事故主要集中在金属、塑料制品、家具、陶瓷等行业。从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夏天比冬天多,晚上比白天多,下午下班时间也是事故的高发期。夏天工人容易疲劳、想睡觉,特别是长时间加班工人累了,精神一走神就容易出事故。
南都:如果工友或企业碰到这样的事故,最好怎么处理?
黎南庆:在这方面,很多工厂都缺乏工伤医学知识,也没有正规的安全培训。比如手指被冲床压住后,有的工友为了把手弄出来,直接将机器再回倒一次,这等于二次创伤。冲床冲到手后,第一就是要止血,很多受伤的工人是因失血过多休克而死的。我们甚至不主张随意搬动受伤者。有时候医务人员会赶到现场,打点滴、止血和止痛,然后慢慢把机器拆掉,这样手指的手术存活率会高很多。
南都:手指移植手术会很贵吗?
黎南庆:我们医院的标准是:接一个手指6000块。接一根手指手术时间大概要3个小时,手指的神经只有头发那么细,我们要在这样小的血管上进行缝合,弄不好就会坏死。(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专家:政府安全监管缺失
南都:在2005年您就调查写出了珠三角伤情报告,但之后您没有再发表类似的调查报告,是什么原因?
谢泽宪(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非常可惜,那次报告是国外的一所大学资助的资金,这样的调查(政府部门)非常敏感,企业也不乐意配合。报告出来后,有时政府部门会让我去参加座谈,但一些建议说出来也是不了了之。对于现在珠三角的断指事故没有得到改观,我很无奈、没办法。国内学术界也很少关注这个领域,政府出于一些原因考虑,不愿意出资做这样的调查。
南都:您认为断指事故不减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谢泽宪:工厂针对性的安全培训非常少、产业层次低、普遍用的都是旧设备,特别是安监等部门监管缺失。比如现在很多冲床设备用的都是国外淘汰的类型,就连汽车用10年都要强制报废,政府安监部门为什么不能设立一个冲床淘汰的标准,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旧设备换掉。安监部门对企业生产确实管得很严,但安监部门才那么几个人,企业成千上万,它怎么监管得过来?现在政府部门也在企业做了很多安全培训,效果很一般,只能说明政府部门没有认真做好这些事情。
南都:在国外,断指这一类的安全事故企业要负更大的责任吗?
谢泽宪:欧美国家早过了这样一个工业生产阶段,他们对工伤事故的赔偿更大,甚至可以让企业倾家荡产。国内新《劳动法》等保护工人的权益政策陆续出台,是有效果的。但是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减少和避免这一类的工伤事故,还有很漫长的过程。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暮秋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