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中国式”校车探索

  校车的需求,在农村和城郊远比城市急迫。教学资源的整合,是近10年农村基层教育应对学龄人口变化的选择。一村一校的就近入学,逐渐变成几村并校的集中办学,随之而来的必然问题就是交通。除了超载和死亡的惨剧,“中国式”校车的应对和摸索,其实早已开始,辽宁的宽甸县与新民市,是两种不同运营模式的探索。

校车安全发展专题

  

宽甸校车队 接送任务

 

  宽甸校车队的每辆校车早上至少有两趟接送任务

  校车的行程

  凌晨4点半,星空低垂,邵杰和同事们必须起床了。他们住的6人间,在毛甸子镇鸿华楼旅馆二楼,沿着墙摆上6张1米宽的单人床,屋里就只剩过道,洗漱要去公用卫生间。室内外温差接近30摄氏度的季节,就算风不大,寒气拂面也像冰敷,清冷刺骨。12月4日凌晨5点,本刊记者看到,宽甸校车队西线的6辆校车已经陆续从小旅馆停车场出发,开往杨木川镇的各个村屯,接杨木川小学和中学寄宿的学生返校,确保7点早自习之前到校。

  整个宽甸县只有12辆校车,按村镇的地理位置分为东西两线,各6辆车,要负责12个乡镇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生的接送,总人数是5880多名。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2008年9月开始,已经顺利运转了3年半。为了描述清楚校车的运转,宽甸县教育局安全办公室主任胡万春把校车的轮班表和每个学校的轮休表都拿了出来,他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只有想办法,把每个乡镇学校的放假时间错开,从周一到周日都有,这样,才能让校车在乡镇之间运转起来,兼顾这15个学校的放假和返校。”

  黑黢黢的道路上,车灯是唯一的光亮。连201国道上都看不到几辆车,转入村镇乡道就更加寂静。车灯所及,是东北农村的寻常模样,玉米早已收割,秸秆高高地堆在地里。邵杰今年54岁,驾龄34年,进入宽甸校车队两年半。他是老司机,自己养过车跑过客运,看到东运公司的校车司机招聘广告,就应聘了。月薪1800元加额外的食宿补贴的待遇,在当时的宽甸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邵杰告诉本刊记者,他自己也算过,“比做客运班线司机收入高”。他驾驶的1号校车,首先要去的地方叫北土城子,除了金坑之外距离杨木川镇最远的村屯。坡路连着弯道,跟着这辆41座的“黄海”车在土路上颠簸,扯着嗓子对话,才不会湮没在发动机的轰鸣和各种声响里。

  

校车司机 邵杰

 

  宽甸校车队司机邵杰

  出发大约半小时后,车灯照出了路边的人影,第一个站点到了。上车的是杨木川小学六年级的王秀丽,她的红色羽绒服被灯光衬得格外醒目,姥姥陪着她在路边等校车,看着她上车才离开。王秀丽所在的村小,今年刚刚部分合并到杨木川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成为寄宿生,进入了宽甸的校车接送范围。和城市里的公交线路不同,宽甸校车虽然定线、定点,但是站点完全是由居住情况决定,分散且没有标识,全靠司机的观察和记忆力。即便对各个站点烂熟于心,邵杰还是从王秀丽上车开始,对道路两旁格外留心。校车是定员的,每辆车都有固定的乘车学生名单,车可以提前到站,但绝对不能提前走。邵杰解释说:“每个村屯,校车只走这么一趟,也没有线路客车,我们提前走了,孩子们怎么办?万一有孩子迟到,宁可多等几分钟。”只是条件所限,校车的等待时间只能延长几分钟,“每一辆车早上都必须跑两趟,又必须保证早上7点把孩子们都送到”。

  车子走走停停,孩子们三三两两上车,从四年级到初三都有。初二学生佟春鹏是车长,他的任务是清点人数,提醒邵杰师傅下一个站点的位置。本刊记者观察,学生们上车后安静地坐下,他们都有固定的座位。因为是寄宿,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个人身上都有至少一个大包,装着换洗衣服、杂物和零食。各家距离站点远近不同,为了搭乘校车所费的周折也各异。13岁的祝贺说他凌晨5点就起来了,吃过妈妈包的饺子,就由爸爸骑摩托把他送到车站,“大概要十来分钟”。在西线上,他算是远的,但在东线上,这点距离根本就不算什么。邵杰说:“东线都是山区,最偏远的振江,有的孩子要坐一两个小时的渡船才能赶到车站。”

  早晨6点15分,1号车在岔路口与万景祥驾驶的8号校车相遇。8号车从金坑接上学生后,同样要从这条路开往杨木川小学和中学。两辆车一前一后,陆续经过几个相同的站点,但上车的学生各不相同。早上6点20分之前,1号车定员的38人全部上车,6点30分到达杨木川中学的停车场。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跟邵杰说再见,依次下车,初中生直接进教室,小学生排成一队,由老师领着走去一墙之隔的小学。邵杰在停车场调头驶出校门,他的第二趟任务,是去10公里外的杨木川村,那里还有20多名学生。天色逐渐亮起来,群山之间,四野苍黄,各家烟囱白烟袅袅。6点50分,1号车再次返回杨木川中学,今天早上的任务才算结束。

  

校车上的孩子们

 

  凌晨5点多,邵杰驾驶的一号校车陆续接上了上学的孩子们

  每辆校车早上至少有两趟接送任务,东、西线都一样,有的线路甚至要跑三次。等同伴们都收工,校车司机们才一起去吃早餐。这还只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他们开车返回毛甸子镇的鸿华楼旅馆,稍事休息,提前吃过中饭,中午11点再出发,去毛甸子学校送当天放假的学生回家。同样也是每辆车要送两趟,最远的一趟来回近一个小时。然后,司机们再会合,一起赶往长甸镇住下。

  司机张东明把排班表贴在车里的遮光板上。本刊记者观察到,在一周里,西线校车司机接下来的行程是这样的:第二天,去接长甸镇的学生返校,中午到双山子镇送放假的学生回家,晚上住灌水镇;第三天,接灌水的学生返校,中午送青椅山镇的学生,晚上住毛甸子镇;第四天,早上接毛甸子镇的学生,中午送大川头的学生,晚上住双山子镇;第五天,早上接双山子的学生,中午送杨木川的学生,晚上住青椅山镇;第六天,早上接青椅山的学生,中午送长甸的学生,晚上住大川头;第七天,早上接大川头的学生,中午送灌水的学生,晚上返回毛甸子镇。

  从周一到周日,邵杰和同事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轮换。12辆车,12名正班司机和2名代班司机。正班司机每个月只能轮休4天,日常工作规律得近乎机械,凌晨4点半起床,下午六七点收车,然后,晚上21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如此。冬天的北方,天亮得晚黑得早,下午16点就已经擦黑了。东运公司宽甸校车办主任杨永彬说:“校车司机们的生活,有的季节就是两头不见太阳。”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617个字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