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勇在汶川地震救援现场
18岁那年,罗志勇从湖南省炎陵县到广州参军,至今已经21个年头。
作为广东消防系统内的一把救援抢险尖刀,他的名字,几乎每一次都和“特勤”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白云机场空难,到广州石化厂爆炸,到汶川大地震。由最初的火灾,到之后的塌楼、再到地震救援、核生化抢险救援等专业任务的逐步提升,他所走的每一步,和时代赋予消防的使命相呼应。
罗志勇刚参与灭火时,带有几丝兴奋。越到后来,自己的敬畏感越强:这种敬畏不是来自于对火和灾难的惧怕,而是来自于对生命的敬重。
经历过无数次生死,他登上了荣誉的高峰。前年他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今年又因先前执掌的广州消防特勤大队被评为“爱民模范集体”,作为代表去领奖,再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这在全国消防系统绝无仅有。
今年,履新广东省消防总队直属特勤大队大队长的他,又担负起亚运消防安保的重任。这是关于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也是他个人生命的华彩之章。
亚运会的罗氏兵法他把一支81人的王牌队伍打造成亚运场馆的“消防通”
“我们在海心沙开幕式投入了24个人6辆消防车,安保任务就是排烟、照明、抢险、救援等”。罗志勇开门见山。
对于整支队伍人员为81人的特勤大队而言,这个兵力似乎也不占多数,但其余还有50人被编成机动的应急救援队伍。在罗的战术版图上,区别于之前自己所执掌的广州消防特勤大队面对广州整座城市的急难险重任务,现在这支队伍要负责全省的重特大救灾任务。同时该支机动应急救援队伍还有一个名字——— 亚运消防安保突击队。
这是广东消防的一支王牌部队———在这里,包括地震救援、核生化救援在内的,广东消防着力打造的8支应急救援专业队,在罗的特勤大队中都能找到具体的模本。
“我的理解是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化的队伍,关键时刻要冲得上、打得赢。”罗志勇认为,“必须要专业技术化”。
针对此,他对整支队伍进行了模块化的改造和训练,在天河软件园内僻静的特勤大队基地内,练起了兵。主要分三个模块,包括灭火救援模块、防化救援模块、战勤保障救援模块。
而为了做好亚运,罗拿“四熟、四知、四训”要求他的特勤大队。这是他的亚运整军兵法的内容之一。
何谓“四熟”?就是要熟悉各类装备器材的使用,熟悉各类灾害事故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熟悉各类灾害事故的灭火救援处置程序,“此外,要熟悉各类亚运场馆的水源道路”。他如此强调。
“四知”更是紧扣亚运场馆安保,他要求官兵必须知道亚运场馆具体位置、建筑的内外结构和重点部位,同时要知道亚运场馆的消防设施的设置。
这都是罗强调官兵个体对技术和亚运场馆熟悉的单元。
他的训练则直接把单兵个人直接捏合成整支队伍,这就是由他的“四训”法来承担:除了人和器材装备相结合的单兵训练外,还包括消防车和消防车的组合训练、多兵联合演练以及技战术一体化训练。
除了技术和业务的要求外,到了如今亚运临近的当下,他反复告诫自己的官兵,消防车辆安保执勤不能搞特殊化,要遵章守纪;遇上事故,队伍主官必须第一时间冲上去,应急指挥到位……
从没有经验的新兵到参与处理重特大火情几乎每一起重大火情现场,都有他的身影,他从大火中得到磨练
这些要求和规章,他耳熟能详,事实上,他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广东消防系统中,他是威名远播的特勤尖兵。
1989年罗志勇入伍到了广州消防的越秀中队。
那个时候的广州消防系统,总共才十几个消防中队,越秀中队算非常大的中队。罗清楚地记得,他接到的第一单“火”就在当年,那是海珠区的万松园居民住宅楼起火。
“第一次救火,很兴奋。”他告诉记者,“事实上,这是每一个消防新兵的感觉。”
这种兴奋感,没过多久,就被来自心灵的震撼所代替:那是他当兵第二年,1990年10月2日上午,“当时,我们正在部队营区的操场上进行国庆阅兵的彩排”。
那是广州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空难事件。当天上午10点,一架从厦门飞往广州的“波音737”客机飞行途中被歹徒劫持,在白云机场降落时与停机坪上的2架飞机相撞后爆炸起火。
飞机降落前,消防中队已经接到指令,中队长带领大家赶到机场时,飞机当时还在天空悬着转啊转的,后不知怎么一头栽下来了,与停机坪上的飞机相撞。
那个时候的消防战士并没有防高温的特种衣服,待到机场消防中队的泡沫车朝飞机打出大量泡沫后,罗和战友接到命令往机舱里冲,去救里面可能还活着的人们。“温度太烫了。”罗志勇回忆说。
最深刻的回忆还是在1990年,当时与起义路相连的大德路上一家金银首饰店发生火灾。越秀中队领命赶往现场。“现场是火光冲天,我们当时以为那个店铺断电了。和副班长一起,两人一组抓起水枪,朝招牌打水救火。”罗回忆,“那时并未意识到招牌没有断电”。
很快,电通过水传过来,罗和副班长两人都被打得飞起来,水枪也飞了出去“那个是最恐怖的”。
之后,他的经验越来越多,已不复是那个青涩的新兵蛋子了。1997年的东圃珠村化工厂火灾,让罗志勇对化工火灾爆炸有了本质的了解。
爆炸由雷击引起,当时化工厂露天搭了个简易棚,里面放了几百吨甲苯,用罐子装着。
罗志勇赶到现场时,甲苯罐起火爆炸,像烟花一样直冲天上,到处乱飞。“更严重的是,周围都是化工仓库”。罗回忆,自己当时和伙伴们拼命打泡沫。
几乎每年,罗志勇都会参与一次重特大事故的处理。1998年“伊高丽”油轮爆炸起火。1999年,他和战友们赴深圳参与明斯克号航母大火救援。2000年广州石化厂爆炸事件,2002年番禺油囤大火,2005年英德塌楼事件,2006年东圃钛白粉厂事件。每一场大的灾难,罗和他的战友都冲刺在第一线。
汶川救援:带出去的人都安全回来了挺进生命孤岛,疏散被困的879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罗主动请缨参加消防总队救援突击队飞赴四川,四次担任突击队分队长。
石坎乡的记忆是他这一辈子最深刻的回忆。那是一个孤悬在文家坝堰塞湖之后几十里的一个乡镇,重重乱石阻隔了救援人员的步伐。
5月17日,罗和他的战友们接到天气预报:第二天的平武县一带,有暴雨和强烈余震。指挥部命令罗志勇带领广州消防的32名官兵和消防总队指挥部共100名敢死突击队挺进石坎乡。
加上粮食、救援装备在内,每个人都背负了70斤的东西。他们当天下午3点40分出发了。
经过文家坝堰塞湖时,随行人员拍下了堰塞湖旁边的一栋楼房,水已淹至四楼。这个片段让总队的高罡印象非常深刻。
经过漫长的悬崖上的艰难行军后,这支队伍于当晚8点多抵达石坎乡,那时天已下起了毛毛细雨。
石坎乡盛产锰矿,当地老百姓收集了3000多吨炸药在家。
罗和他的战友分成三个小组:一个搜救群众,把空投物资发放给老百姓;一是搭建临时木棚,救治伤员;一个转移炸药。
出于有炸药的考虑,消防队选择在一个山的梯田上扎营。到了晚上一点多,营地四周的山都发生了巨大的地震,那是6.1级的余震。
“对面的山一下子变成了半座山。”罗回忆,在深夜里,那里的鸡叫、狗叫声,夹杂着山的怒吼,让罗领略到自然残酷的力量。
第二天,他们把被困的879人都疏散出去。
经过堰塞湖时,高罡又看了一眼,水已经涨到了五楼。高罡回忆:地震把堰塞湖水面抬高了一层楼。
虎口脱险也好,劫后余生也好,出来后罗觉得天高云淡。
这只是汶川历险的一个片段。“我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么多人出去,又这么多人回来。”他感叹。
“开始是新兵,看到火就兴奋,慢慢地做了班长、副中队长,心情就慢慢开始沉重。因为我做战士的时候考虑的是冲上去把火给灭了,后来是冲上去灭火同时要保证这种战士们的安全。”他说。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